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凡人凡语在线阅读 - 不仁不义无情冷血利字为先的韩立为何守信?

不仁不义无情冷血利字为先的韩立为何守信?

    〖茶楼〗不仁不义、无情冷血、利字为先的韩立,为何守信用?

    发表人:边荒传说(燕飞)

    发表时间:2011-04-27

    楼高,谢绝插楼!

    插楼者,请自己去跳楼,谢谢!

    凡人论道十:轻诺寡信

    众所周知,韩立身上缺乏乐于助人的精神。要想让他帮你,只能跟他谈筹码,讲价钱,而且即便是在有重大利益作为引诱的前提下,他也还要刨根问底,考虑再三,最后才会有条件地答应你的要求。这是一个令人严重不爽的情节设计,“冷血、怕死、磨矶”,热血青年们恐怕不会吝啬把所有这些词语都往他身上堆砌,性急者更是恨不得冲上前去扇他两个耳光,大喝一声:“你妈的能不能爽快点,靠!”。

    他在答应辛如音的请托时,收了人家的好处,却只是有条件地答应,等他有足够的实力了,才会帮她报仇,而且特别申明说有可能永远兑现不了承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占便宜。面对这样一个有情有义,而且即将走向死亡的可怜女子,这种话亏他说得出来!难道就不能先给她一个响亮的承诺,让她死了也能瞑目吗?反正人都要死了,你能不能帮她报仇,她也不可能知道。

    韩立答应火阳族对付乌罗族时,在话中也照样留有余地:“丑话说在前面,若是你们所遇敌人实力实在太强,不是韩某能出手解决的,此约定也得作罢”。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他这种畏首畏尾的态度,提出如此不对等的条约,精明过人的辛如音和火阳族祭师,却反而相信了他,全盘接受了他的条件。

    她们凭什么相信韩立?今天贫道就来讨论关于“信”这个话题。

    一、忘语笔下的韩立为什么要守信

    你可以说韩立没有道德观念,有一万个攻击他的理由:不仁不义,无情冷血,利字为先……但你不能不承认他身上有一种美德,那就是守信用,一诺千金。

    他答应辛如音灭了付家满门,答应南陇侯去坠魔谷寻宝,答应陪紫灵去找灵烛果,答应大衍炼制傀儡、代找传人,答应星宫双圣出手帮凌玉灵3次,答应火阳族祭师对付敌人,这些承诺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远有近,但既然答应了人,他都有诺必践,一一兑现。特别是他被人追杀,远走乱星海,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回到天南,在落云宗结成元婴,此时距离承诺辛如音的时间,已近二百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果他不去兑现承诺,没有任何人知道,不会有任何麻烦,但他在结婴后外出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灭了付家,可见他对于自己答应过的事,是时刻牢记在心的。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忘语笔下的韩立,习惯于用拳头讲道理,一切从利益出发,对于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仁、义、礼、情”等,都呲之以鼻,唯独对于一个“信”字,却极为看重呢?

    道理很简单。什么样的世界观出什么样的小说,在韩立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忘语的思想观念。从书中的情况来看,忘语的思想更接近道家,和传统儒家思想大相迳庭。从《道德经》中可以看出,老子对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不屑一顾,唯独对于“信”,却是推崇的,我们来看看:

    《道德经》第8章『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从“言善信”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认为做人应该言而有信。

    第38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认为,儒家提出的“礼”,是忠信缺失的产物,是祸乱的源泉。言下之义,信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会缺乏诚信,就会混乱。

    从以上可以看出,道家虽然提倡“绝仁弃义”、认为礼是“乱之首”、还因为“天地不仁”而反对滥情,但却倡导“信”。这就是忘语笔下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约束的韩立,会守信用的原因。

    二、老子为什么推崇“信”

    老子倡导“信”,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老子认为人应该遵循天性,反对通过人道规则来约束人性。而“信”恰恰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人道规则,老子既然反对人道规则,那么就应该象对待“仁、义、礼”那样,反对“信”才是呀,为什么却单单推崇它呢?

    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

    正如西方谚语说的那样,“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老子也认为,人类的脑子并不够用,企图用天道给的那点智慧反过来挑战天道,是极其愚蠢的。人类自作聪明,干涉自然演变过程的结果,只会是自取灭亡。所以他希望人类崇尚天道,顺应自然,不要发展科技文明,期望人类社会一直停留在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之下。

    然而历史不会停止不前。在欲望的驱使下,人类不可遏制地具有发展科技,尽情享受物质生活的本能冲动,老子顺应自然、放慢发展步伐的主张,不可能自动得到实现。他只能把自己的主张,寄希望于执政者来实现,期盼他们都是圣人,有极高的自我修养,能以自律的方式抑制自己欲望的膨胀,并通过愚民政策来消灭百姓的欲望。然而历史的发展证明,老子的梦想只是一种幻想,愚民政策虽然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广泛运用,卓有成效,但自律的效果却极其有限,掌握权力的执政者经常成为破坏规则的带头者。

    老子崇尚天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然而他的观点难以自圆其说。他主张要压制的智慧、情感和欲望,恰恰都是不变的人性,所以其实他自己本身就在倡导压制人性。之所以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老子错误地判断了人性,他没有把智慧、情感和欲望归入人性的范畴。

    很难想象以老子的智商,会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不是看不到这一点,只是自欺欺人,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已。因为按照老子的逻辑,智慧、情感和欲望会把人类带入深渊,如果它们是人的天性,是天道程序的设定,那么就意味着一个严重的结论:老天要让人类灭亡。

    自从人类有了智慧,有了独立意识之后,就不会再盲目无条件地服从本能的指引,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个人喜好的角度出发,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老子“崇尚天道、反对人道”的主张,必须在有圣人般自律精神的执政者的主导下,依靠人道规则的强制,才有可能得到实现。然而以人道规则的强制来实现反人道规则的主张,这本身在逻辑上就站不住脚。老子最终发现自己的观点,只是一堆“完全正确的废话”,根本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他不得不哀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既然人类不可能倒退回灵昧未开的时代,排除智慧、情感、欲望的干扰,本能地遵守天道规定的自然秩序,那么就只能退而求次,通过制定尽可能完善的人道规则,来重建秩序,告别混乱局面。

    孔子认为建立一个理想的人道秩序的基础,是“仁、义、礼”,但老子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信”才是人道秩序的基石,这就是他为什么推崇“信”的缘由。

    三、为什么说“信”是建立人道秩序的基石

    什么样的人道规则才是最理想的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制定人道规则应向天道学习,应符合自然规律。历史的实践证明,摩仿天道规则制定出来的人道规则,是最合理的,其仿真程度越高,效果就越好,越成功。

    老子说,天道“独立而不改”,意思是天道程序一旦开始运行,就完全独立,不会因为人为干扰而随意改变。它包含了以下2层意思:1、天道程序是事先明确的;2、天道程序是不能更改的。

    这里体现的就是一个“信”字。“明确”是“信”的前提,假如一个人说明天会下雨,你可以考虑信还是不信;但如果这个人含含糊糊地说明天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说了跟没说一样,你还有必要考虑信还是不信吗?

    明确了的东西就不能再改变,这就是“信”的含义。不管是天道还是人道,“信”都是程序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发现游戏规则是含糊的、不确定的,这个游戏你有办法玩下去吗?假如你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则玩游戏,按部就班地辛苦升级,却发现许多人开着外挂,无视游戏的设定,逍遥于规则之外,火箭式地升级,这样的游戏你还玩得下去吗?

    人道规则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人治社会为什么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信”字:1、执政者个人说了算,上级的话就是规则,而个人的观念和喜好是随时在变化的,你的眼中看不到明确的规则,只好时刻注意揣摩上意,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要有“政治敏锐性”;2、执政者自身不受约束,可以随意更改规则,对自己亲近的人仁,对自己讨厌的人狠。这样的游戏,会有人愿意陪你一直玩下去吗?

    法制社会总结了人治社会的经验和教训。法律的特点是:1、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有明文规定,是确定无疑的;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因适用对象的不同而随意更改。这里面充分体现的也是一个“信”字,与个人信用不同的是,这种作用于全社会的人道规范,体现的是“公信”。

    一个政权的稳定,要以秩序为基础;而人道秩序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公信力。一个政权及其背后的人道规范的崩溃,排除外族入侵的因素之外,大多是缘于公信力的流失。其原因来自于2个方面:1、制定规则时留有后门,弹性过大,在制度上为突破规则提供了便利;2、在规则执行过程中存在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现象,特权阶层可以践踏规则。

    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执政者如果自身不讲信用,导致信用不足,老百姓就不会再相信他,公信力就荡然无存,政权就相当危险。目前我们国内正处于这样的危险之中,前些日子的“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引发轰动效应,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四、“诚信”才应该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在凡人中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韩立这个不仁不义、无情冷血、利字为先的家伙,却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只要是对他有一定了解的人,比如紫灵和南陇侯,去坠魔谷寻宝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时,第一个就想到他。

    他们的选择,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仁人,不是心地善良、热心助人的好人,而是讲信用的人。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他们心中的“崇高理想”,不管是老婆、孩子、父母、恩人、朋友,统统都可以舍弃,阁下算是哪根葱呀?假如韩立是一个志士仁人,也许在找到宝物后,一转眼他就会以“振兴落云宗,打击魔道”的名义,翻脸不认人,独吞了宝物;假如韩立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人,他也许会因为“世界上还有比你们更需要这2枚丹药的人”,同样让你失望而归。

    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合作的基础,对于社会来说同样如此。

    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成为执政者失信的借口,这样社会才能诚信成风。

    在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太过于在意“义”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是非、对错、正邪,电视上只剩下2张脸谱,一张是好人,一张是坏人,连小朋友看电视都会问:那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呀?

    于是我们就有了“因义失信”的借口。可以为了激励士气,把歼灭日军后勤部队200余人的平型关伏击战,夸大为“与敌万余激战,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俘虏千余”的“大捷”;可以因为鼓舞人心,放出“亩产万斤”的卫星,统计出“三轮车夫人均GDP年创50万元”的惊人数字;可以为了消除影响,得出“无证电焊工引起上海静安大火”的荒唐结论。

    只要有了“正确”的名义作为幌子,我们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为什么买的是猪rou,吃进去的却变成了瘦rou精;买的是牛奶,喝下去的却变成了三聚氰氨。因为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钱”,在钱的名义之下,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温馨”的人情社会,而西方却是一个“人情淡漠”的诚信社会。相比之下,贫道更愿意生活在人际关系简单的诚信社会,至少你不必担心蔬菜中的农药、染色的馒头、地沟油、黑心棉、牛rou膏,不必担心你的孩子会被奶粉催熟。

    那些动不动就“恕斥”食品乱象的政客们,难道不知道“问题出在前3排,根子就在主席台”,整个社会的乱象,正是由于你们公信缺失造成的恶果?

    正如《新京报》刘洪波的署名文章所言:重建信用才是食品安全的真问题!

    这个结论,不仅仅在食品安全方面适用,在解决当今社会诸多其它问题时,同样适用。

    五、韩立为什么不轻易承诺

    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他的意思是,随随便便承诺你的人,必定很少会守信用的;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的人,会忽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起事来就必定会增加难度。

    多易多难的例子,在《凡人》中能找到很多。比如坠魔谷中跑跑和紫灵费了不少功夫,终于赶在鬼灵门的人之前找到了灵烛果。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精明的紫灵利令智昏,脑子发热了,智商降低了,把事情想得很简单,立马就想冲上前去摘果子。还是跑跑不愧为老江湖,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脑子越清醒,观察到了灵烛果有被啃咬过的痕迹,准确判断出有守护妖兽的存在。如果没有跑跑的提醒,紫灵还沉浸在找到了灵果的惊喜之中,美滋滋地上前去摘果子,突然遭遇到妖兽的袭击,后果可想而知。

    现实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些事情看起来已经是铁板钉钉了,感觉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实际上却往往还存在着巨大的变数,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让你措手不及。所以如果你头脑简单,经常想当然,做事情就会事与愿违,难以达到你的目的。凡是做事老到的人,无不是时时警惕,如履薄冰。

    承诺得过于爽快的人,没有充分了解情况,必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他本来就不守信,答应帮你做事,只是想达到他的个人目的而已,至于能不能兑现承诺,根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人,你敢相信吗?二是他根本没经过大脑,很草率地就承诺你了,如果这个人做事一贯都是那么毛糙的话,那么其办事能力和可靠度就很值得怀疑了。这样的人,你能相信吗?

    老子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话说得很漂亮的,往往不会守信;守信的人,不会信口开河,说得天花乱坠。辛如音和火阳族祭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对显得不那么热心,答应得一点都不爽快的跑跑,反而抱有信心,看好其兑现承诺的前景。

    由此我们可以联系到忘语的为人,他是很少轻易承诺书友什么东西的,比如更新。因为每个写手的写作能力是基本固定的,1斤的牛rou怎么才能变成2斤呀?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注水,同样道理,你要想多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灌水,忘语不想失去信用,不卖注水牛rou,所以无论多少书友在催,他就是不轻易承诺多更,多好的一位同志呀!如果全社会都能这样诚信,还会有那么多社会问题吗?呵呵。

    谢谢阅读!

    (全文完)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