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北洋新军阀在线阅读 - 第六十八节反应

第六十八节反应

    边防军从开战斗现在的战果的确是陆振华惊喜万分,以不到两万人的代价换取日军近四万人的伤亡。边防军的战果不断的在北疆几省传开,所有的人都高兴万分。陆振华却在潍坊地区差点急白了头发,吴佩孚每天消耗的炮弹都在五百吨以上,现在陆振华根被就不可能将物资运到前线去。吴佩孚的电报由第一天的一天两三封请求炮弹支援,到现在的每天十几封的专门请求后勤支援的电报。陆振华和蒋百里的援军计划也被山东的黄泥给拖住了,近十万大军陷在黄泥中动弹不得。现在潍坊的十二十三两师走了三四天才到平度,高密出发的第四师也好不到那里去现在也就到答莱西地区。由济南增援的二十一师已经坐火车低到青岛市区,第六师和第十四师也赶到了潍坊就收了十二十三师的阵地。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个师在济南驻防。

    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天中日士兵在山东大战着,世界各国对于这场战争都有不同的反应。在中国代表着中央政府的袁世凯这时候是嫉妒又羡慕,嫉妒边防军在外蒙古打败了俄国人后现在又同日本在山东打得有声有色,现在边防军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今后想收服边防军只怕是难中之难。羡慕的是边防军的骁勇善战和装备精良,用段祺瑞的话说边防军就是一群黄皮肤的德国军团。他们头戴德国式钢盔,身着德国式军装,腰上系着德国式的武装带,脚上穿着德国军械,再加上整齐划一的德国制式装备。除了不说德语,就连英国人都说这是德国的外籍军团,德国原驻华公使曾经自豪认为“只是一支不是德国的德国军队”,整个世界都没有比这支军队更像德国军队的军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中央军各将领都十分眼馋边防军的装备,特别是炮兵装备。一些在外领兵的北洋将领如冯国璋,曹锟和王占元等人都偷偷摸摸的跟陆振华有私下军火交易。买不起大口径重炮,就买75mm和105mm榴弹炮山炮,反正价格比国外的便宜而且质量也不差。就这样从手枪到大炮,从火药到炸弹,陆振华同北洋中央军的走私生意是十分火爆,最后连袁世凯都惊动了。没想到袁世凯在阻止不了的情况下,也加入都武器交易的行动中来。袁世凯不想自己的军事力量同陆振华的边防军拉的太远,所以只有不停地装备由太原和包头生产的武器。

    中国南方的半独立的势力,看见边防军的战斗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都不约而同的派人找陆振华进行交易。没办法现在全中国能生产武器的地方就那么几家厂,而且质量和产量都不这么样,外国现在基本已经断绝了同中国的军火交易,最后都只有找陆振华进行交易。在这点上陆振华的人品是没话说的,武器都是崭新的,连黄油都没有擦去,价格也没有多大变化。就这样各省的军队都开始换装了,陆振华将最开始生产的和一批最早进口德国的军火全部都卖给中国各省的都督。没钱也行,陆振华什么都要,像铁矿石呀,粮食呀,棉花呀,猪鬃呀等等都可以拿来换武器。

    中国的百姓通过记者每天都了解山东的最新战况,一时间中国所有的报纸的印刷是印了又印,还是不能满足百姓对报纸的需求。中国所有的百姓不管你是不是字,你要是不拿一份报纸都不好意思跟人在街上打招呼。据说当时上海每个在街上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人手一份报纸,空手的一般都是外地刚到上海的,就连拉黄包车的都准备好了几份报纸在车上,他们自己不看,而是让坐车的人看,英国的记者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整个上海的人都在阅读报纸”。中国百姓为什么这么关心战争了,很简单中国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现在已经七八十年没有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过大胜利,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外蒙战争只是双方的小冲突。现在是中国人同列强之一的日本在作战,如果能取胜那么我国就可以收回一大批失去的权利。中国太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了,中国百姓也太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了,中国的各个阶层都需要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想充分了解前线的战况,报纸就成了寄托中国四万万同胞对胜利的渴望。

    交战的另一方日本现在也在东京吵成一团,首相大隈重信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但是日本在个四不像的怪兽已经不是他这个所谓的首相所能掌控的,日本掌握在长州藩的陆军军阀和萨摩藩的海军军阀手中,山县有朋才是日本的真正主宰。长谷川好道想了两天的计划很符合山县有朋的口味,陆海两军从天津和连云港两地分别各登陆两个师团,南北对进消灭中国边防军在山东的主力部队,强迫中国将北疆德国人援建的重工业项目全部赔偿给大日本帝国。这样就可以摆脱大日本帝国对英法美的依赖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崛起之路。

    想要南北对进中国就必须增加陆军的人数,最少要在增加五个师团。同时必须要取得海军的支持,虽然在“西门子事件”中海军的势力受到打击,但是日本是岛国缺乏海军就什么也做不成。山县有朋虽然不愿意牺牲一些利益来换取海军的支持,但是为了陆军能获得更大的收获也只有忍了。日本海军现在的实际掌握在山本权兵卫的手中,这个日本前首相是萨摩藩出身,是日本海军的二代代表人物。至于山县有朋和山本权兵卫如何进行利益交还就不得而知了,最知道双方最后各取所需完成交易。日本内阁在山县有朋和山本权兵卫的迅速通过了扩军法案,同时悄悄地派出海军将陆军护送至天津和连云港登陆。

    这一次中日战争最开心的当属于德国,德国人将青岛交还给中国后,马上就引发了中日大战。日本原本负责追击德国远东舰队的海军全部出现在山东外海,德国海军一下子就减少了一个大敌。更让德国人高兴的是现在中日大战,英国人在远东做出任何选择都会得罪另一个盟友,这对英国的外交是一个强大的考验。德国甚至还幻想着中国边防军能迅速打败日本人然后对俄国宣战,来减轻德国两线作战的压力。德国特使汉斯一直在有说陆振华,希望边防军能同德国缔结盟约。德国愿意给边防军巨额的经济援助,同时派遣不少于八千名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前来中国指导中国的重工业建设。陆振华对于的德国提出的缔结盟约的要求,一直以不是中央政府不能跟别国缔结盟约为由拖着。对于德国的工程师陆振华可是十分欣赏的,这群德国人只要你同他们签订了合同,他们会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交给中国学徒,从不隐瞒不告诉中国人。这点上他们就比日本人强多了,所以现在北疆的重点工程的工程师全都是欧美人士,连一只日本蚊子也没有。陆振华现在是既不想同德国结盟,又想要的国的援助和工业技术支持。所以双方就在彼此之间的僵持着,等待对方做出让步。

    英国人是这场东亚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原本为了打击主要敌人德国,对于日本想强占中国青岛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被边防军这样一搅和,英国也是很高兴的,毕竟中国人自己阻止日本独自占有中国的利益,同时还有效的保证了战后远东的均势局面。但是英国很快发现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分量减轻了,中国不停英国的劝告直接抢先占领山东青岛,日本现在竟然瞒着自己准备扩大在中国的战争。真是老虎不发威,就被当成病猫了。英国原本就不希望日本独占中国山东的利益,现在中国一出兵反对,它就不再与日本一起出兵进攻山东;可是英国同样不希望中国能赢,以免给中国造成一个可以用武力收复失去权利的假象,使英国在中国利益遭受损失。所以英国想中日陆军大战一场,但是必须将军事行动控制在山东,日本海军可以帮助英国海军追击德国太平洋舰队。英国这种患得患失的行为使得中日双方不停地突破英国的底线,最后使得战争不断扩大。

    美国在这场战争之初就站在边防军这边,并不是美国人天生就充满了正义感,而是日本这些年来在太平洋上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得美国人需要一个盟友来分担美国的压力。如是在太平洋对面的中国就成为美国对抗日本的上好棋子,中国几乎没有海军不会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特别是菲律宾的利益。中国紧挨着日本,同时本身就是一个大国还同日本有着巨大的矛盾。这真是一个天源盟友哇,如果不抓住机会美国会后悔一辈子的。现在中日大战几天,没有迅速败下来,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令美国人刮目相看。如是美国公使芮恩施就不停往济南和太原、包头去考察北疆的工业和军事,他在这些地方一个多月的考察使得他认为中国北疆将成为********十几年内的中国内政和外交的主宰。他在写给美国******的报告中认为,中日大战最后双方没有赢家,美国政府要不停地援助边防军,让他们不断的消耗日本的国力,最后减轻日本对美国太平洋地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