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横槊天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紫微与太微

第一百四十六章 紫微与太微

    不久,魏王下诏,恢复苏护的兵部尚书和散骑常侍职务,并任命苏护为征东将军,假节钺,领两万羽林郎与一万虎贲军伐燕。

    苏护虽然重新复出,却一直没有上朝。现在最需要他的,不是魏廷,而是角念。产子在即,苏护终日不离左右。

    萧鸿渐还会一如既往的来往送鱼与喝酒,花弧和燕青也时常来,而赫连冲依然藏己于山,只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才会回到燕春楼。苏护将竺法汰送给自己兵书留给赫连冲去读,可是他对此并没有兴趣。苏护知道,赫连冲对于牧羊人高哲的偏见还是耿耿于怀的。

    密使已经派去了北境,也许,用不了多久,北镇的重兵就会杀至平城。那是一场免不掉的血光之灾。现在,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有人在等待出征,有人在等待拓跋颜的归来。

    花弧将家人送回到北境的故乡,现在的花府已经人去楼空。花弧看着空落落的门庭轻叹一声,拉着燕青也搬去了燕春楼。

    角念产子是在夏夜一晚,随着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男孩。虽然彗星多是灾异的象征,但苏护毫不在意。他说“若观星象,魏cao其柄,而梁当彗末,是自北向南,由紫微入太微,应当算是吉兆。我征南之心久矣,惟此星可慰我心。”

    苏护为自己的儿子起名苏征南。

    当角念身体略有恢复,能够下地走路的时候,苏护离开武舟山,去了太极殿。

    如果成功收复燕国,那么北境就可以完成一统,剩下的便只有伐梁了。他感觉自己的目标在一点点的靠近,他终究是要举全国之力一举将宋恒击溃。南北一统,万民安乐,举国昌平,到了那时,春风得意,马蹄微急,他重回故地,去拜祭他的父母,探望他的兄弟。他总是还要回去,十来年的魂牵梦绕间,那故国的气息从未离乱。苏护,宋悦,白衣左右,庐陵之王,他可以淡忘自己的名字与封号,却终究忘不掉庐陵城外那座玉笥山。

    夏历七月的最后一天,苏护在城西祭天。天师寇谦之来到苏护身边说:“先生一定要今天出征吗?”

    苏护点了点头,没有继续理会。他并不需要寇天师的占卜,因为他知道预言不能带来胜利,而真正的胜利需要的只是智慧和勇气。

    “今日可是月末,历法上为甲子晦日,恐征伐不吉啊。”

    苏护看了看寇谦之,淡然一笑,“还有这种说法?”

    “过去商纣王就就是在甲子日灭亡的,所以甲子日从来就是个兵家忌讳的日子,更何况今天又是甲子晦日。为将军计,希望你能够择日出征。”

    “如果说商纣王是在甲子日灭亡的,那么周武王不就是在甲子日胜利的吗?”

    寇谦之无言以对。

    苏护笑着说:“祸福纠缠,倚伏难料,又岂是在这一念之间?北人逢遇晦日,多有泛舟和聚欢,这样的日子又怎么能说是不吉利的日子呢?多谢天师好意,苏护已经胜券在握了。什么时候出征,结果都不会改变。”

    看着一身戎装的苏护潇洒离开,寇谦之被气的咬牙切齿,无论如何,他都不会为一个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家伙做什么祈福法事。不为他斋肃祈请,更不会为他六时礼拜,管他什么青龙将军,还是泥鳅将军,他都不要再管了。他有很多事要做,他要借机敛财,他要宣扬新法,他要壮大道徒,他要借此势力扶着他的王妃情人赫连珊登上王位,当然,还有一座恐怕永生永世都无法完工的静轮天宫。

    苏护知道,过不了多久,拓跋颜就会带着北镇的军队冲杀过来,现在的他必须率领兵马迅的离开平城。他心中迫切的远征千里之外,这样即便得了魏王敕令,他也有足够的理由不再回来,条件是早就说好的,不胜不归,既是征伐,若未完成,就自然没有回师的理由。

    为了争取进军的时间,苏护率领的三万禁卫军皆配备副马,倍道而行。随行的众将,除了花弧和燕青,苏护还带来了赫连冲。现在紫宫已经失落,当拓跋颜领军回来的时候,赫连冲已经无法再做内应。赫连冲显然不愿意独守武舟山,征战,他倒是有些喜欢。

    那些随行的将领多是受了6太后的指派,中军将军侯渊是太保的儿子,征虏将军6风是大司马6机的亲侄,昭武将军杜彪是宗泽的养子,至于其他军将,也多有内朝外臣的亲戚和关联。毕竟,没有这层关系,又如何能在皇帝的禁卫军中谋职,那可是全国最威武、最轻松又赏赐最为丰厚的一支军队。无数的人削尖了闹到都要往皇帝的禁卫军里面钻,但真正能在其中立足的还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苏护对于这些人大多无法信任,但只要决定权在自己的手里,仗怎么打就由自己来决定,他并不要求那些太后派人的人有多么勇猛,他只要他们能够完全服从他的指令。至于冲锋陷阵,他有一套自己的队伍。花弧、燕青和赫连冲没有官职,都被苏护安排在了自己身边,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秘密武器。

    夏日的旷野一片墨绿,用不了多久,那些灌满浆汁的麦子就会慢慢变硬、变黄,并最终入仓。苏护庆幸赶在了麦收之前进军,这样的话,魏军不但少了断粮的后顾之忧,还能在入燕之后,抢收麦田,控制粮草,让燕国的军队因为断粮而陷入恐慌。关于粮草的争夺,苏护已经开始在心中酝酿那些奇谋策略。

    幽州刺史李崇早就收到朝廷征调兵马的消息,敕书说的很清楚,一万兵马,且兵要精,将要强,武器要锋利,弓箭要充足,若贻误战机便是死罪。可是眼看着麦收在即,如果将青壮的兵士都送去战场,那么谁来收获那些田地呢?李崇耍了一些心思,留下了大半的精壮兵士,而将一些老弱残兵混入军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