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宋辽之战
赵富贵将妻子谢金莲拥入怀中,温柔的安慰着说道:“放心吧!为夫一定会带着你们,再回开封去的,那里毕竞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 “杭州书院是赵大人开办的,不仅免费读书,而且还包吃住。赵大人可直是个好人啊!”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们,纷纷的议论着这样的一条新闻。 的创刊号上,有关杭州书院的介给,占据了整个版面。而在另一个版面上,是一封针对朝廷,重启苏杭供奉局的抗议书,杭州书院将于明日,在杭州书院发起,抗议朝廷重启苏杭供奉局的活动,凡活动当天签名抗议的群众,将有机会代表杭州,到东京开封府参与抗议活动,并获得杭州书院的全程赞助。 第二天,出城去往杭州书院的路上,前往签名抗议的人络绎不绝,巨大的白色绢布前,无数的人在排队等着签下自己的大名,不识字的人,直接按下自己鲜红的手印。 短短一天时间,有近五万人在杭州书院的巨大签名白绢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半个月后,万人请愿团,在赵富贵安排的保安军护送下,前往东京开封请愿。 而东京开封府的皇宫中,宋徽宗赵佶早己收到了,杭州知州蔡鋆快马送来的奏章。 “看来是朕对这个赵富贵太好了,原本以为他不做官了,可以安稳的做做生意,为我朝的经济繁荣做一些供献,没想到他不做官了,还是这么的不安份。辜负了朕对他的一番苦心载培。哼!”宋徽宗赵佶气得脸色铁青的说道。 “陛下何须如此麻烦,区区一万多的江南百姓,陛下若不想见,只需半道上安排人,给他们来一个劫杀就是,陛下就当什么事也未留发生过罢了。”范琼阴狠的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江南刚刚平定下来,此时如果陛下派人,截杀了江南百姓请愿团,不管是不是陛下下的旨意,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后果。恐怕第二个方腊又会站出来。”张邦昌反对范琼的过游做法道。 “朕也不想这么干,可如果江南请愿团到了开封城内,到处乱说江南的处境,搏取同情,那朕又该怎么办?”宋徽宗又有些纠结的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江南百姓的日子,过的却实是很苦了,依臣之见,苏杭供奉局还是先停下了罢了,安抚一下江南百姓的民心。”蔡京老成的说道。 “朕也想安抚江南的民心,可是朕的艮岳就差那么一点,就可以建成了,只要朕的艮岳建成了,苏杭供奉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到时朕一定会休恤江南的百姓。”宋徽宗赵佶信誓旦旦的说道。 朝堂上还有丁点良知的人,内心都开始同情起了江南的百姓,心中对这位皇帝,升起了一阵阵的无力感。既便是蔡京父子和张邦昌这等巨贪jian滑之辈,也对江南百姓,心生同情和怜悯。 大宋朝廷发动了收复燕山之战,在对辽作战中首战告捷,辽国常胜军统帅郭药师降宋,然后在对辽国南京地形和内部防守,熟悉的郭药师带领下,一度占领了燕山府城,但由于宋军统帅,都统制刘延庆的盲目自大,纵兵抢掠,连燕山府城之中的燕地汉人都不放过。 宋军的行径,连燕山府的汉人都看不下去,群起而攻之,反抗宋军的暴行,与宋军展开了巷战。 驻防金军的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火速赶到燕山府,宋军不敌辽军,一路逃回雄州,被耶律大石击杀上万人,宋军被逼全线撤离边境,堂堂大国精锐禁军,竞被残辽骑兵打的像是落花流水一般。 监军李彦也害怕就这么回朝,难以向朝廷和皇帝交差,和统帅刘延庆一商量,决定派人联系金国,向金国借兵收复燕山地区的州县。 完颜阿骨打心里此时己经是,非常的瞧不起宋军,但眼下两国关系还是盟国关系,便答应了下来,顺便提出了将大宋每年进贡给辽国的三十万银,三十万匹娟改送给金国,并从三十万的数额,加价到一百万两银和一百万娟。
监军李彦和都统帅刘延庆,觉得这个数额,大宋朝廷完全可以承受,便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送走了宋国的使臣,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宗干等人,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父皇!这些宋国人真是很可笑,他们打不下燕地,即便是不来求陛下,陛下也会派兵将燕地打下来,只不过这燕地既然是我们打下来的,肯定就是我们大金国的领土了。哈哈哈……!”完颜宗翰说着便得意的大笑了起来。 “话也不能这么说,宋国毕竞是太大了,而且有着上亿的人口,汉人有句俗语说的好,蚂蚁多了咬死大象。 我们大金国新立不久,又刚刚灭了辽国,得到了大片的领土和人口,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巩固,实在还不是和宋国结怨的时候。”完颜阿骨打颇为固虑的说道。 “陛下,难道我们真要将燕地交给大宋吗?”完颜宗干吃惊的说道。 “交自然是交还,但肯定不能白给他们的,怎么样也要宋国,拿出大笔的银子来赎回燕地,然后我们再卷走燕地的一切人口和财富,交还给大宋几座空城便可以了。”完颜阿骨打阴险的说道。 江南请愿团的万余人,顺利的抵达了开封城请愿。他的聚集在皇宫前的御街上,高声要求皇帝下旨,废除苏杭供奉局,是除各种苛刻的赋税和劳役,让江南百姓们,得以修养生息。 开封府太学院的学生们,纷纷响应支援江南请愿团的诉求,其中尤以太学院学生陈东等人,反应最为激烈。 陈东等人列举了朝中宦官李彦,太师蔡京父子,高太尉高俅,以及白时中,范琼,等人所犯下的罪行,要求皇帝下旨严惩。 最后陈东等人更是希望朝廷,可以重用李纲,宗泽,赵富贵等人,重振大宋的武力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