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武兴起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武兴起

    柔然当然被拓跋嗣打到服软,但也必然没有服气,所以在北魏南征的时候,他们便也开启了南征大业,准备趁平城空虚,一举夺得北魏京畿重镇。

    拓跋嗣早就意识到这一麻烦像牛皮癣一样难缠,根本无法彻底清除,所以从423年2月1日起,就开始修筑长城,从赤城到五原,绵延二千多里,并在各要塞配备边防军,抵御柔然的入侵。

    但这种防守策略注定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当拓跋嗣身死,柔然大军更加蠢蠢欲动,与北魏之间迟早要爆发一场大规模的会战。

    而且这一天越来越近了。

    北魏借着刘宋新旧交替的敏感时期,而大举南侵,如今轮到北魏新旧交替,柔然也绝不会放过这一绝佳的机会。

    若是赫连勃勃仍有当年的野心,胡夏也必定会横插一脚,与柔然两面夹击北魏。

    所幸赫连勃勃无意东征,北魏总算少一劲敌。

    但只柔然一家已足够北魏忙和了。

    柔然近几年的发展虽说不上突飞猛进,却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松垮联盟,郁久闾大檀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在与北魏争雄的同时,已悄悄把刀锋伸向了凉州。

    变通思维当然很关键了,柔然迟迟不能突破北魏防线,甚至胡夏也是又臭又硬,如果不想个其他思路,称霸中原云云终将成为一篇笑话。

    大檀先生果断把视线放到凉州。

    西凉覆灭之后,遗臣唐絜仍在拼命据守晋昌,北凉世子沮渠政德,奉命发起攻击,成功攻克城池,唐絜和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一同逃往伊吾,招收逃亡的难民,向北面的邻居柔然称臣。

    李宝同时也是李翻的儿子、李歆的侄子。

    大檀有意吞并凉州,所以对李宝等人很是看重,认为他们是突破凉州的尖刀,所以封李宝为伊吾王,让他大量招收旧部,声称将替李氏政权复仇,消灭沮渠家族。

    天底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无事献殷勤非jian即盗,李宝当然也知道柔然可汗的用意绝没有那么单纯,但能暂时逍遥快活,远比辗转流离要强过数倍。

    没过多久,大檀为了表达诚意,分派了一支精锐骑兵,在李宝等人的引导下攻打北凉,并斩杀了沮渠政德,席卷大批人员和物产,大摇大摆地返回国内。

    沮渠蒙逊虽然大为恼怒,可是毕竟也不敢轻易出兵为儿子报仇,只得吃下这个哑巴亏,封次子沮渠兴为新世子。

    凉州并不好啃,从前凉开始,一直到此时的北凉,前后那么多政权,足以说明当地局势的混乱和微妙。大檀经过与北凉一番交锋,又从凉州百姓那里多方了解,终于打消了借道凉州攻打中原的计划,转而一门心思与北魏对抗。

    423年11月9日,16岁的北魏太子拓跋焘登极称帝,即历史上威名赫赫的太武帝。

    拓跋焘与刘义符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自幼就接受狼性教育,且有许多忠臣良将的辅佐,大檀想要暗下黑手,似乎并不太容易,但柔然经过几年发展,也已今非昔比,大战固然不能避免,胜算几何,此时的双方谁都没有绝对把握。

    拓跋焘称帝后,追称亡母杜贵嫔为密皇后,从宰相长孙嵩以下,都擢升爵位,任命襄城公卢鲁元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会稽公刘絜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禁卫军司令尉眷、散骑侍从官刘库仁等八人,分别担任四部总监。

    长孙嵩当然是老臣了,表现也一直很稳健,尉眷是北魏名臣尉古真的侄子,其他人也都各怀本事。这个刘库仁并非前秦时期的刘库仁。

    还有个特别的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河内防卫司令、代郡鲜卑人罗结。拓跋焘特别提拔他为高级咨询官、地方部族总监,总管36部族。

    罗结当然也有过人之处,本年已是107岁高龄了,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长寿的最大好处体现在阅历丰富,经历的变故很多,就算当事人没什么过硬的才华,有这一资本也足以得到重视。

    而罗结还挺有为政之才,而且忠心憨厚,拓跋焘对他十分亲信,让他兼任皇后宫总管,负责皇家事务,三年后才准许他退休还乡,但朝廷每有大事,仍派使臣快马向他请教,还乡后又过十年才去世,享年120岁,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也堪称传奇人物。

    至于在拓跋珪和拓跋嗣时代都受重用的崔浩,迫于各方压力,拓跋焘让他保留公爵,返回私宅,但每次遇到疑问,总会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

    这种现象不能理解,崔浩遭到鲜卑人的妒忌,所以在鲜卑朝廷中的人缘很差,但他对儒家学派经典和治国之道,都深有研究,对朝廷各级机构的职能尤其熟悉,凡是礼仪典章和军国诏令,无不手到擒来,是拓跋焘的得力助手,一码归一码,拓跋焘分得还算清楚,既不得罪当朝权贵,又能充分开发崔浩的价值。

    崔浩平素不喜老庄,认为那都是虚构的理论,不近人情,尤其不喜欢佛教,认为大家崇拜胡人的神,十分可耻,返回私宅后,公务减少,开始专心研究丹药和养性之术。

    当时有个嵩山道士寇谦之,专门修炼张道陵的法术,声称见过从天而降的李耳,李耳还吩咐他继承张道陵的传统,担任天师,并传授他辟谷(不进饮食)和轻身(飞升腾空)的法术,以及符咒《科戒》二十卷,让寇谦之重整道教。

    后来寇谦之遇到了李耳的玄孙李谱文,李谱文传授他法术书《图箓真经》六十余卷,让他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又交给他一卷《天宫静轮之法》,其中有几篇还是李谱文的作品。

    北魏攻占司州之后,寇谦之把手头上的奇书呈献给了拓跋焘,以搏取政府支持,但朝野上下基本都不相信,只有崔浩对他大为推崇,追随他学习道家法术,并上疏拓跋焘说:“我曾听说圣明的君王,接受天命,上天定有祥瑞相对应,当年的河图洛书,尚有虫兽呈现,那时并没有文字,不像今天,人神面对,手书笔迹十分清晰,辞意深奥奇妙,自古以来无与伦比!岂能因世俗的顾虑而忽视上天的旨意?”

    传说伏羲氏时代,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正是根据这两种图书画成了八卦,也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拓跋焘被说动了,于是派礼宾官携带璧玉绸缎和猪牛羊,前往祭祀嵩山,并把寇谦之的门徒接到平城,下诏全国崇拜天师,宏扬道法,然后在平城东南,建立了五层高的天师道场,供给120个道士的衣服饮食,每逢特别活动,与会的多达数千人。

    当年石虎让佛教大放异彩,而今拓跋焘让道教迎来了第二春。任何宗教到底与政治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