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帝国时代的轴心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乱世四起】

第四十七章【乱世四起】

    自申侯连兵清君侧,故太子宜臼心中揣揣,终日郁闷,六神无主,也不知这么做是对是错,是吉是凶,他也做不了主,插不进手。这日忽得报,郑世子掘突求见,心中疑虑,心惊胆战的传见,及到掘突跪拜呈上诸侯的联名表章,才明所以,不觉悲喜交加,喜的是自己性命无虞翻身做主人了,悲的是父王已被犬戎所杀,不觉大声嚎哭。掘突恭候了一会,小心奏到:“请太子暂忍悲伤,以江山社稷为虑,还望太子早回都城,速正大位,以安定天下人心。”太子停住悲声,说:“好吧,这就准备。嗨,千古罪人啊,我今负不孝罪名于天下也。”叹息启程。

    掘突一路小心伺候,谨慎卫护,不止一日接近镐京,各国诸侯、在朝文武早来在离城三十里处迎接,诸侯大臣参见已毕择吉日进城,那镐京残破不堪,房屋、宫室十剩二三,生民凋零,库府被劫取一空,到处烟熏火燎,断壁残垣,宜臼见此景象凄然泪下、心中不乐。当下接见各路诸侯、众大臣,随后祭幽王、行大典、告太庙,凄惶即位,是为平王。

    新领导上任要有新气象,奖功罚过是第一件事。犒赏有功之臣,申侯第一,这是申侯已是申伯了,被贬了吗,还得尊重先王意愿,平王感激他,还是自己外公,重赏加爵为公。周时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封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时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公爵为一等,申伯再三坚辞不受,自称有乱国之罪,平王无奈,命仍恢复侯爵,称申侯。卫侯进爵为公。晋侯加封河内之地为其附庸之地。郑伯友尽忠王事,赐谥为桓,世子掘突继承爵位为伯,加封枋田千顷,枋田大概就是林田。秦君原是附庸,进封为伯,列于诸侯。其余大臣一番抚慰。

    褒姒、伯服乱国之源,废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弄权祸国,但念都战死于王事,只是削去自身官爵,子孙仍然可以世袭爵位。

    最后发榜安民,大宴群臣,一番尽欢。平王深感无臂膀相帮,又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朝辅政。诸事圆满,晋、申、秦谢恩辞归。

    那申侯看郑伯掘突英毅雄伟,非常喜爱,遂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掘突,这个女儿当然也很漂亮,人们都称她为武姜。

    有道是吃惯嘴儿,跑惯腿儿,那犬戎狼主,自从进了我华夏,开了眼界,见了世面,睡了龙床,吃了满汉全席,可谓食髓知味,从此就念念不忘,来过了还想再来。这次虽然受了点惊吓,但是没打疼啊。犬戎聚集的大批人马,这次来正式的了,侵边犯壕,攻城略地他要到中原温柔地当王。一时边疆连月烽火不绝,告急书一片。镐京震动,平王心虚,这地方离犬戎有点近!还有这地方也太破烂了,住着也不舒服,平王这样想,我要找个华丽的地方,找个安乐的地方。

    通常首都为全国之首脑、之心脏,轻易是不能迁动的,动必有乱。

    通常遇到事情得解决、得面对,是不能回避的,回避只能使问题积小为大。

    平王要迁都,要回避。

    去哪里呢?平王心中早就想好了属意的地方。那地方平王少年时去过,宫室壮丽,市面繁华,换现在的话说就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大城市。那就是陪都,也叫东都---洛邑,就是现在的洛阳。而镐京大体上就是现在的西安。

    平王在早朝时说出了自己的心思,征询大臣们的看法。一滴水落进油锅里,炸锅了。

    现在我把这段大臣议事记录复制在这里,要求大家深入研究、学习,也许未来的祖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而那时恰好你就是某大部长或******副总理。别不信,看帖的都有希望,回帖的都能当正职。

    太宰洹:“同意。镐京的宫殿、楼房都烧掉了,再重新营建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很多的钱财和人力,现今国库空虚,百姓疲敝,如若劳民伤财恐怕激起民怨。犬戎又逼近镐京,确实不如迁都洛邑,是为上策。”

    好多官员一听,齐声赞赏;“太宰说的太有道理了。就是这么回事。”大臣们也都希望过舒服日子,远离危险。

    有一人,发出长长的叹息声。司徒卫武公。大家记得他哈,当初收复京城的卫侯。

    平王注意到了,忙问:“老司徒为何无言叹息啊?”

    卫武公启奏:“禀王上,老臣年近八十,蒙吾王不嫌弃我老朽无能,任命为六卿之列。如今我若知而不言,是不忠于君;若和大家说的不一样,就是不合群,不搞好同事关系,但是今天我宁可得罪大家、得罪同事,也不能知道不说,误国误民啊。镐京左有殽山、函谷关,右面有陇山和蜀,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没有能超过这里的。洛邑虽然是天下的中心,但是它处在平原的中间,没有险阻,没有屏蔽,是四面受敌的地方。所以当年先祖定都镐京,是为稳固我大周天下,统领四方。后来成王时因为洛邑在天下之中,与各地的道路都相等,为了四方上贡和朝会时各地诸侯来往方便,命周公修建了东都洛邑。逢朝会之年,天子就巡幸洛邑,是行便民之政的意思。如今我王如果抛弃镐京而东迁洛邑,恐怕王室从此就要衰弱啊。”

    平王沉吟半晌说:“可现如今犬戎攻占了我们很多地方,逼近镐京,势头很猛,而镐京又这么残破,也实在没什么好留恋的,迁都也是不得已啊。”

    武公说:“犬戎是豺狼之性,贪婪而没有信义,是不应该让他们进入内地的,申侯找他们借兵是错误的,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导致京城被毁,先王被杀,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大王啊,咱们应该有志气,自立自强,艰苦奋斗,修养生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力争报仇雪恨,消灭犬戎。如果怕他而逃避、躲避他,那么我们退一尺,敌人进一尺,有多少土地可退啊。遥想当年尧舜的时候,住在茅草、土坯搭建的屋里,国家也很兴盛啊,人民也很幸福啊,国家强不强大和城市壮不壮观、政府大楼巍不巍峨、有没有标志性建筑物没有关系。大王还是好好想想吧。”

    太宰洹接言答道:“老司徒你这都是通常的说法,教科书上的说法,做事情得懂得通变,得懂得变化,要与时俱进。先王不要妻子、太子,昏庸糊涂,是自己招来的贼寇,这事过去也就算了。如今多亏大王即位,但现在国库空虚,兵力单薄;人心涣散,百姓都害怕犬戎,一旦犬戎长驱直入,大王危险,那时误国的罪名,可是谁也担当不起啊。”

    这个帽子压的太大了。武公也难再坚持。偏是祸国的言论都能说好听了。

    武公想缓兵之计吧,对平王说,申侯年老多识,可以问以国事。武公想你外公劝你或许你还能听。

    也巧了,正说着申侯的公文到了,原来是犬戎打到申国了,申侯抵挡不住请求支援。平王一见大惊,连申侯都顶不住了,还是马上迁都吧。出榜传谕,祭告了宗庙,秦王赢开离京畿近,主动的亲自的,领兵前来护驾。大宗伯把七庙神主放一块一拢,抱着先导,迁都洛邑了。当年宣王梦一女子捆着神主东去,正是预示今日东迁也,至此全验。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坚强的女人,基本上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也都有一个柔软的女人。中国历史上三个伟大的王朝,灭于三对伟大的男女,夏桀之于妹喜,商纣之于妲己,周幽之于褒姒,同时围绕他们都有各自的一班佞臣,卫巫、废仲、虢石父,历史总是在一个地方打转,今天总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但愿明天不会再重复今天的故事。

    本文至此说的还都是西周的事情,为的是交代前因后果,继往才能开来。也因为这一段事故最多,出了后世好多的典故和教训。

    这一段又是谶语警国、又是幽王做梦、又是龙的口水化鼋、宫女无夫而孕、又是褒姒胎眠四十年而生,种种怪事,太史公史记里也多这么记了,真是怪力乱神,可能让人啼笑皆非,甚觉荒唐,我想太史公也疑惑。

    但是历史有一点是共同的,《礼记?中庸》言:“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西周末期朝政腐败,君昏臣佞,所以才有这么多怪力乱神的事情出现吧。后世如东汉末年张角的太平道黄巾军、明朝末白莲教唐赛儿、清末红灯照等等。

    大概一个王朝一到末年阳气就衰落了镇不住妖魔鬼怪了吧,就都跑出来happy来了。呵呵。

    其实再想想也不奇怪,一般末世都是信仰危机的年代,你想啊,朝政腐败,贪官污吏遍地,警匪一家亲,甚至官不如匪,贿赂公行,娼妓光荣,你想这样的世道不就是鬼蜮吗,那么出那么多鬼故事也就不奇怪了。开会的日子一到,巴、庸、濮、邓、鄾、绞、罗、郧、贰、轸、申、江各小国纷纷的都来了,汉东小国真多啊。楚子熊通一点数,黄国、随国没来。楚子乐了,亲爱的小随子上套了,马上派使者薳章去谴责黄国,黄国国君黄子反应机灵,马上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到楚国陪罪,熊通较比满意,再派使者屈瑕出使谴责随侯,随侯不服,根本没给屈瑕好脸色,屈瑕很狼狈的就回来了,这都在熊通和斗伯比的意料之中。

    熊通发了个告示,说随国背盟违约,罪在不赦。于是亲自率兵伐随,来势汹汹。不止一日来在在汉水、淮水之间,扎下大军。

    随侯一看前年刚走没送,结果今年又回来了,不如当初好好送送了!就召集群臣问这次怎么办啊。

    季梁急忙进身回答道:“主公,楚国刚刚主持召开完多国联盟大会,和各小国签定了互助合约,现在回过头就来攻击我国,可以说是锋芒甚锐,来者不善啊,这是挟借着旺盛的士气来的,同时又以谴责我国违背誓约没参加大会为由,这是师出有名!这种情况,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我们最好不要正当其锋,避免硬碰,应该派使臣带着厚礼,赔罪道歉,请求再次和好,如果楚国同意了,那是最好,免去了刀兵之祸,要是他们不同意,那公理就不站在他们那边了,舆论将对我们有利。而且,楚国君臣看到我国谦卑软弱的请求和好,一定会看不起我国,从而产生骄傲、懈怠的想法,我军若得知卑辞求好不成,必然气愤填膺,我军愤怒而楚军骄怠,或许还可以一搏,侥幸占点便宜。”

    少师在一旁早不高兴了,撸胳膊挽袖子就站出来了,大声说:“季梁你太胆小了,只知道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那楚人有什么厉害的,上次白白让他们跑了,这次是老天有眼,又让他们来送死,我绝不能再放过他们了。主公,您就下命令吧,这次我一定要让楚子知道随国的厉害。”

    随侯宠信少师,觉得少师的主意可行,当下点齐精兵,亲自带领少师、季梁等来到青林山布下阵势,单等楚军来到。

    楚军气势汹汹,人车如墙而至,季梁早早的就登上瞭望车观察楚阵虚实,观明了楚军分为左右两军杀来,而左路军马似乎更雄壮。季梁知道,楚国以左为上位,他推测楚子熊通必定在左军中,而熊通所在,必是精兵所在。兵法云避实击虚,所以季梁建议随侯以轻兵虚攻敌左侧,而集中主力猛烈攻打楚军右侧,攻其薄弱,一旦击败右侧,那么左侧也自然就不攻自乱了。

    少师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认为看见楚子熊通却避开不敢进攻是很没面子的事情,那要是传言在江湖上以后还混个屁啊,必要先攻楚左军,要擒贼先擒王。

    随侯觉得少师说的很对,面子是丢不的的,大旗一摆,催动人马,猛扑楚军左侧。只见人车到处,楚军大阵如同波浪一样从中间裂开,随侯毫不费力杀入大阵中央,这时就听一声号鼓,楚军伏兵四起,大阵分而复合,把随侯一干人等正围在阵中,楚人历来剽悍,人人奋勇。那少师眼高车快手有点低,正遇上楚军大将斗丹,挥戈就刺,二人不由分说就战在一处,斗丹弓马娴熟,十个照面,看准了空挡,一戈就把少师斩于车下,可怜少师伟大宏图,玩没了性命。再说季梁死命保着随侯,左冲右突难以杀出,无奈与随侯弃了战车,化妆成小兵才杀条血路逃出重围,惨啊。

    随侯逃回国城,检点兵马,十去七八,不禁放声大哭,对季梁说:“悔不听卿言,落得如此下场。”听说少师战死,又不禁连连哀叹、惋惜。

    季梁进谏到:“那少师是误国之人,死不足惜。当今之计还是赶紧遣使向楚国赔礼道歉,送给重礼,力求重新结好。那个熊通是啥都干得出来的人,如迟了我国社稷就危险拉。”

    随侯连连说:“爱卿,这回全都按你说的办,一切事儿都由你做主,出使楚军营也你去吧,别人怕办不好。”

    季梁奉随侯命,携重礼来到楚军赔礼求和,熊通大怒说:“你随国也太猖狂了,背叛盟约,拒绝参加联合会议,又慢待我的使者,我来谴责你们又出兵抗争,被打败了,才来赔礼求和,天下那有那么美的事儿,我看你们也不是真心吧,是不得已吧,我不接受求和!”

    季梁很从容,也没害怕,也没生气,很诚恳的说道:“那都是我国的那个jian臣少师搞的,是他胡作非为,硬拉着随侯做的,其实我们随侯也是不想这样的。幸好少师已经死掉了,也算是罪有应得吧,现在随侯十分悔恨和痛苦,觉得很对不起您,所以特意派我来赔礼道歉,君侯海量,如能承蒙您宽恕,使随国得以保全,我们愿意倡导南方各国永永远远臣服于大楚,时时刻刻听您的指挥,请您开恩。”

    这时斗伯比对楚君熊通启奏到:“主公,少师死掉,我看这是天意不想灭亡随国啊,所以故意去掉了它的佞臣。季梁忠耿,智慧宏大。我看不如就许可了随国的求和,就命随国为汉东诸国的领头羊,让它联合诸小国向周王上表,歌颂我楚国的恩德和伟大,代我们请求周王封我大楚为王,岂不是更好吗。”

    这可是说道熊通的心坎上了,忙来忙去不都是为了称王吗,马上就同意了。于是就派薳章私下来找季梁,对季梁说:“我们国君统治长江、汉水这一大片土地,治理有方,国富民强,为了更好的造福南方百姓,所以希望随国能倡导带动其他的各小国,联名上表周王,为楚国求得王的爵位和称号,如能办成,楚国定会重重感谢你随国,现在我们就收驻兵马,等你们的好消息,行吗?”

    季梁哪敢说不行啊,人家大部队在这列架子等着呢,马上一百个同意,千恩万谢的赶紧回国。随侯盼来了想要的结果却直咧嘴,知道求王号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也没办法,为了避免亡国,连忙联系诸小国,联名写了篇大大的上书,为楚歌功颂德,请求王号。

    周桓王得书鼻子都气歪了,心说我才是天下唯一的王啊,它楚竟然也要做王,这是要与我平起平坐啊,乱了,乱了,都反了!周桓王是坚决没同意。

    随国战战兢兢,十分害怕,事儿没办成。不过楚子熊通倒也通情达理,知道这事儿随国已经尽力了,安慰安慰随国,告诉它以后继续努力工作,保证好好服务楚国,楚子熊通就回国了。熊通回国之后,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讲,在其中熊通先回忆了自己的祖先鬻熊,为周王朝立下天大功劳,而周王朝却只封了个小小的子爵,而且还是封在偏远的南蛮之地。其次又阐述了亏得我们熊家不计较,任劳任怨,如今不但驯化了荆蛮之地的蛮人,还把这里建设成为了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民族团结、繁荣娼盛、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现在让你加个王号都不干,这分明是有功不赏吗。可是那郑寤生射伤了你的肩膀,你竟然也没有惩罚他,那是有过不罚吗。功不能赏,过不能罚,你这是个什么王啊?最后,强调了我们大楚早就曾经称过王,如今我是要恢复旧王号,用不着你周王封了!王不加位,我自尊!

    于是熊通自立为王,让军中号称楚武王。

    周桓王听说后,又气得够呛,但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耳边只有驼铃声。周王室越发的衰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