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月英雄志之盗墓劫明在线阅读 - 明末猛人录

明末猛人录

    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孙承宗是明朝抗击后金军的有生力量,到了辽东战场之后,他大力整顿关门防务,够足宁远城,栽培提拔了包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在内的一大批守辽名将,和袁崇焕共同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金防线——关-宁-锦防线,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清朝称霸中原的步伐,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因不愿同当时的权宦魏忠贤同流合污,早到魏的记恨,柳河之败后,在阉党的攻击下无奈致仕回乡,己巳虏变后重新得到崇祯的重用,但不久就被排挤下台。回乡后,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全家老小40余人坚贞殉国,孙承宗死后谥号文正。

    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

    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宁前道袁崇焕,带领满贵、祖大寿坚守孤城。他们没有国家支持,没有丰厚的奖赏,没有获得的头衔(至少当时没有)。他们留下了努尔哈赤先生的老命。宁远大捷。

    几年后,皇太极来领部队共打锦州,赵率教继续打炮,迫使后金军攻击宁远。关宁铁骑和赵率教两面夹击,后金军伤亡惨重。宁锦大捷。

    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杀死,死因众说纷纭。见问题。

    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介瞻。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曾国藩学习卢象升的方法——以关系练兵(湘军),天雄军正是这样一支以亲戚父老建制的军队,不但作战勇猛,配合默契,还有许多奇特的战法。天雄军!这个名字在当时是叛军的噩梦。卢象升也就在与叛军长期的斗争中成了死神的代名词,被叛军安上了一个“卢阎王”的绰号,可见其人作战之勇猛,武艺之绝伦。然而卢象升竟然本是个文人(天启二年进士)。他颇有名将吴起的遗风,能够和官兵们同吃同喝,同甘共苦,在全军兵粮寸断的时候,卢象升身为主帅也能够坚持三天滴水未进,因此也得到了士兵们的爱戴和大力拥护。他爱用奇兵,善于奔袭,野战和奇袭,是他最喜爱的战术。他勤奋爱国,为平叛、抗清殚精竭虑,就是这样最终也没能摆脱被jian臣坑害的命运。

    崇祯十一年,清军再击北京。联营百里,敌众我寡,退无可退。卢象升决定发动夜袭,然而太监高起潜抽调精锐部队,却坐视不援。最后,卢象升与清军奋战而亡,年仅三十九岁。

    孙传庭

    孙传庭,字伯雅。

    崇祯十五年,子午谷。孙传庭带着他在陕西榆林招的秦兵面对带着全部家当的高迎祥,这距离孙传庭上岗有四月。秦兵很特殊(详见问题),几乎全歼高迎祥,高迎祥被杀。一年后,他又把李自成等18人逼进了山沟。起义军彻底消停。很多人不知道,孙传庭是个文官。传庭死而明亡!事实也正是如此。

    十六年,明军没有战斗力。李自成从深山中走出,孙传庭战死。几个月后,坚持不下去的崇祯自杀。

    曹文诏

    曹文诏(?-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将领,号称第一良将。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1629年冬,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

    师,在抵抗后金侵略中有功。1630年7月,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

    兵,进行征讨。1631年4月,曹文诏击灭据守河曲的变民首领王嘉胤,以功升任临洮总

    兵官,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变民首领。曹变蛟勇冠三军,变民军听到大小曹将军(小曹将军是曹文诏侄子参军曹变蛟)的名字,无不惊惧。后遇李自成率众二十万进攻凤翔,轻敌孤军深入受困,奋战力竭,自刎而死,洪承畴听到消息后大哭,崇祯帝朱由检也很悲伤,下令建祠祭祀。曹文诏忠勇冠于当时,他死后,变民军都互相庆贺。

    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他在崇祯年间无论何时当为第一名将,崇祯四年的叛乱平定主要靠他,其次才是曹文诏。中间他所在的地方流贼不敢踏进一步,所以几年来平安无事,把重担都落到了陈奇瑜、卢象升身上。直到卢、杨、曹都死光了,在决定明朝命运的松山一战时,朝廷把所有兵力交给了他,他由于粮道被断,被皇太极围住,之后突围时部下心不齐,导致被俘,之后投降。

    左良玉

    左良玉(1599~1645)明末大将。字昆山。今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

    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

    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崇祯以及崇祯以前,左良玉在围剿农民军的

    行动中颇有收获,杀敌无数,与曹文诏相互配合默契。明崇祯九年(1636年)左良玉

    与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领导的农民军在河南偃师一带交锋中胜少败多,巡抚杨绳

    武弹劾左良玉兵强而败,属“避贼”所致,责令其戴罪自赎。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督军杨嗣昌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兵亦可用”,拜为“平贼”将军后,在川

    陕交界的平利一带与张献忠遭遇,农民军受挫严重,献忠妻妾被捕,16农民军首要人

    物被害,左良玉因此加“太子少保”。清顺治二年(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于南

    京成立,马士英执政,与东林党人互相倾轧,左良玉袒护东林党人,以清君侧之名向

    南京进军.讨伐马士英,在途中安庆病逝。

    杨嗣昌

    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

    在父亲杨鹤把十万崇祯的私房钱挥之一去,杨嗣昌想代替父亲顶罪,虽然未果,但铸成了让崇祯信任的基础。

    崇祯十年,他就任兵部尚书,制定了一个“十面埋伏”的计划,虽然当时没人相信,但几年后面对被抓住的高迎祥,只剩18人的李自成,还有束手就擒的张献忠,皇帝对他信任有嘉。

    崇祯十四年,杨嗣昌在追击张献忠时,重病而亡,时年53岁。

    祖大寿

    是的,没错,祖大寿。

    这个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物。

    袁崇焕手下最亲近最忠诚的将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驻守的地方,辽东。

    四年时,祖大寿在盖大凌河(地名)城墙的时候遭到皇太极攻击。弹尽粮绝,假降,回来之后继续守卫边疆,当然让皇帝不起疑心还得靠上司的老师——孙承宗。

    最后,十四年时,驻守锦州被围,之后我们很熟悉,洪承畴兵败,投降,祖大寿弹尽粮绝,投降。

    赵率教

    赵率教(1569—1629),字希龙,号明善,明末将领。

    说来惭愧,赵率教预见孙承宗和袁崇焕之前,只是一个逃兵。像于谦的好友/敌人石亨一样。直到被孙承宗救下刑场。当然赵率教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是天启末年的那次宁锦大捷。锦州守将赵率教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皇太极在面前,用大炮,皇太极去了宁远,就在屁股后面踹一脚。

    崇祯二年的那次北京保卫战,在遵化英勇牺牲。在我看来,他比袁崇焕幸运,至少他是战死的。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汉族,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

    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

    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

    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

    “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

    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

    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

    的铁骑部队。

    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明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

    湖北武汉)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惨败,熊廷弼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任后,立斩逃将,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明朝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朝廷同时擢王化贞为巡抚。王化贞拥重兵守广宁,而熊廷弼则徒拥经略虚名,仅有数千军士。王化贞不听节制,计划以降敌明将李永芳作为内应,发动进攻,结果惨败,魏忠贤指使阉党袒护王化贞,委罪于熊廷弼,熊廷弼于天启五年(1625)九月六日,被杀于西市,传首于九边,享年五十有五。

    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

    (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

    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在扬州保卫战中,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