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证在线阅读 - 第三章:两好友谈天、小溪畔说地。 新

第三章:两好友谈天、小溪畔说地。 新

    然而吃惊归吃惊,他依然没有打算拜入谢仁门下。造成崔小海这一想法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是所历见知使然。从小到大,崔小海接受的都是“正统”教育,脑子里灌输的都是唯物的观点,学习的都是“现代”的知识,在他的认知领域,对古人的所作所为、先贤们的思想积淀,持的是一种批判的态度,也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切古时之事物。比如初次接触一本古书,首先想到的不是书中有何可取之处,而是有何当摒弃之处,如此态度怎能得其精髓呢?甚至有人以找出古人的狭隘之处为荣,以此标榜自身强于先人,以佐证“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这一观点。在其内心,不愿接受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存在,哪怕自己已经踏上了那条路,亦不愿承认和接受。

    二是单纯心性使然。作为在高级学堂求学的大学生,多多少少会被赋予“天之骄子”的光环,而且亦有自己的骄傲,更是怀着满腔的报国之情,想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即是所谓的“热血青年”。这些所谓的“热血青年”以知识分子自居,总感觉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是走在整个社会前列的,是遥遥领先于大多数人的,喜对政事品头论足、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亦能博得很多同学的认同。但同时,由于自小就在上学,并未到红尘中摸爬滚打,缺乏社会经验与红尘磨砺,极易受到煽动与利用,莫名其妙间就成了某些分裂势力、敌对势力的帮凶与打手,怀揣报国的热情,干着分裂的恶行而不自知,如若受了打击,更是感叹:这个国家完了!甚至谋生“往外跑”的念头,未经实地考察,就片面的认为异国他乡什么都好,亦带动了历时数十年之久的“出国热”。而当他们在国外碰到一件又一件的不如意,在红尘中磨砺得没了棱角,当初的热血降下温来,经历的磨难沉淀下来之后,大多又在数十年后一事无成的灰溜溜回国。

    三是情况不明使然。在入青崖洞天前,崔小海对修行人的认知几乎为零,在他的印象中,修行人皆是不食人间烟火、不入世间行走、不屑现代科技的一帮人,抱着古时流传至今的瓶瓶罐罐,以“糟粕”为“精华”,对于这种人,他的骨子里是不屑一顾的,更别提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二十余年来感受到的,皆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给他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从根子里就认为古时候是落后的、蒙昧的、不开化的。他并没有认识到,在科技与发展带来改变的同时,人的思想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潮,都在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有的是有益这个国家和民族继续向好的,而有的则是整个社会的“毒瘤”,这些“毒瘤”甚至渐成扩散之势,或将导致一个民族的自我消亡。这里所说的自我消亡,并不是灭族灭种,而是精神的消亡,而精神的消亡始于民族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这三点原因概括起来,就是见知之障,由于经历见知不足、感悟不深,心性难免单纯,也就是想法简单,在简单的想法支配下,所作的决定难免会有偏颇。谢仁那句“未历红尘磨难,难有超脱之愿”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半仙不正是在经历了百世轮回之后,方才萌生的超脱之念么?在遇到张仙之前,他研读古人经典,仅仅只是“感兴趣”,而经历了那场轮回大梦,他的动机就变成了“求超脱”,根本的性质是发生了质变的。

    闲话少叙,片刻之后,谢仁回返洞天,从空间神器中取出采摘、猎杀的山珍野味,亲自下厨做了顿丰盛的晚餐,吃得半仙嘴角流油。晚宴过后,众人散去,半仙邀谢仁来到溪流边席地而坐,道:“欲收人家做徒弟,结果别人不愿,难受吧?不如你将我收作徒弟得了,哈哈……”

    谢仁叹道:“修行一世,遇事做事、随缘而处,并无什么难受不难受之处,何况我已证大成心境,对世事看得还算透彻。早在回荆襄完婚之前,青青就曾与我提及小海之事,那时我就隐约觉得机缘未到,今日之事亦印证了我当日灵台推演之果,也算并非毫无所得。”

    半仙幽幽道:“你说的这些,有的我能听明白,有的我听不明白,应是境界不足吧。不经历那场轮回大梦,我亦不会有超脱之愿,本以为有了气感就能踏入修行之路,然而这些天来在这灵气充裕之地,得灵果滋养、灵泉浸泡,只觉腹中暖意渐浓,却没有你说的气机发动之兆。唉……我这副身体,为何如此特异?”

    谢仁拍拍他的肩膀道:“你这身体和大多数常人无异,虽无经络导引,亦能固本培元,混个长命百岁是没问题的。”

    半仙挠挠头道:“可我也想能遨游四海啊……”

    谢仁笑道:“无妨,待我修证出神入化,带你四处飞一圈便是。”

    半仙道:“依你所说,世间修行层次分五气朝元、易经洗髓、脱胎换骨、出神入化,我如今连门都入不了,而你如今又算哪个层次?据张仙说,他乃是堂堂金仙,又算哪个层次?”

    谢仁道:“我前次在西域险些殒命,偏巧以此为机缘,脱胎换骨成功,目前就是此境界。而自古有言:世间法不过出神入化,说的是在这世间出神入化就是最牛逼的手段,不管其人修为境界多高,在这世间也只能使出出神入化的神通,故而张仙说自己已证金仙,那就是极高的层次了……等等,你说张仙自承已证金仙?”

    半仙道:“是啊,怎么了?”

    谢仁双眼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坚定的道:“以金仙之血炼丹,一炉可成丹六枚!”

    半仙亦欣喜道:“如此说来,一滴精血就够了,这难度又降低不少。你放心,只要能见着他,我定帮你把这血求来。”

    谢仁道:“你总说我是你命中贵人,其实你才是我命中贵人呢。”

    半仙摇头晃脑笑道:“彼此、彼此。老谢啊,我已经想好了,以后休假我哪也不去,就到你这青崖洞天来,修身养性。将来若是转业了,就来此给你打理生意,顺便在这洞天中养老,哈哈……”

    谢仁道:“你要来此,我自然欢迎。只是你是家中独子,将来亦要娶妻生子,这上有老、下有小都得靠你照顾,你真走得开?”

    半仙毫不在意的挥挥手,道:“这些都是小事,我父母有退休工资,生计不必我cao心,无非有了灾病回去照顾。至于娶妻生子嘛……大不了我娶个修行人……”

    谢仁亦笑道:“就你这样子,哪个宗门的女弟子愿嫁给个凡人啊?”

    半仙一把搂过谢仁脖子道:“我是凡夫,但我好友可是丹鼎宗主,这门亲戚,不知道多少女修想攀呢,哈哈……”

    谢仁只能无语。

    半仙笑够之后,话锋一转继续道:“其实今天崔小海的事,也给了我很多感悟。”

    谢仁道:“哦?愿闻其详。”

    半仙正色道:“有超脱之愿者,寻仙缘而不得,就比如我;执著于红尘者,遇福缘而不取,就比如小海,我和他就像是两个极端,难说谁是谁非、好与不好。难说他在红尘中依自己所求,未尝就不能名利双收、彪炳史册,正如某人立志要做皇帝,历经千辛万苦终能得偿所愿,于你们这些高人而言,这人或许是堪不破红尘迷障,而于他自身或许幸福感满满。世人常以己之好恶测度他人,就比如崔选,他觉得能得修行指引、此生有超脱之望,就希望亲近之人能与他一道共享福缘,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然而我观小海,却并非心中另有他求,其实在他心中并无求,或者说并不明白自己应该‘求’的是什么,引用时下流行的说法,这叫‘精神空虚’,他之所以拒绝,更多的则是因为见知所限。

    在他的固有见知里,知识就是力量,力量越大所能做的事也就越多,甚至觉得知识就是唯一的力量。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失败,而且是因教育者自己的私心所导致的失败。你我求学时,亦曾有此经历:学校为了教育学生好好学习,会千方百计的将知识渲染成唯一的‘力量’,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分数成了衡量知识的唯一标准,也是评判‘力量’的唯一标准。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没有错,然而它并非唯一的力量,有了知识也并非无所不能,世间所缺的不是出谋划策者、不是知识分子,而是能实地躬行之人。‘知识就是力量’是建立在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这一前提下的,不然知识永远只是知识,甚至有时还会成为牢笼。

    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人,在九十年代初考上某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如今看来那是相当有前景的一个专业。然而这人自以为学了计算机,走在了时代前沿,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拒绝了他人伸出的橄榄枝,不积累任何经验就自己创业,结果头破血流,如今沦落到在老家开了个电脑维修店,至今仍未想明白失败的原因何在。其实道理很简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他则忽略了这个过程,须知光具备一门知识就想成就一番事业,无异于天方夜谭。

    再如现今方兴未艾的各种培训机构,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培训机构,都沿用一句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抓住了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众心理,相当有煽动性,很多家长思前想后之下,不管自己能否负担得起,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会送去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弄得孩子比上班的大人还累,根本不知道周末为何物,而最终得益的恐怕还是那些培训机构。这就是把知识渲染成唯一力量,对下一代的流毒,亦是当今的社会病态之一。究其原因,是家长们切身体会到了生存之不易,欲给孩子打好基础罢了,然而将来的世事如何,又怎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呢?正如二十年前的本科毕业生像宝贝,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多如毛,无从就业的比比皆是。

    想想这些,还是你们世外高人舒坦啊……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以天地为房舍,飞天遁地想去哪里去哪里,金银黄白之物在你们眼中不值一提。正如你所说:生命形态发生了改变,这些已经不是生存所必须。所以能得修行指引,往往被称作福缘。唉……我要有这样的福缘就好喽……”

    谢仁道:“修行人亦有修行人的责任,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出身红尘中,修行人自当守护红尘安宁,这世间虽然纷乱,但亦是修行之根本,甚至是仙人之根本。前辈们定下三大戒,就是为了约束修行人行止,不至为祸世间。我丹鼎立宗,以济世救人为宗旨,亦是为了守护这红尘。我想,知来处、善守护,方才是修行根本吧。”

    半仙以感慨道:“好一个‘知来处、善守护’,现如今能明白这六个字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就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被嗤之以鼻,前辈们的流血牺牲被肆意践踏,又有多少人能知来处、善守护?丹鼎宗以济世救人为立宗根本,在如今这思潮乱如麻的年月,想要济世才是难上加难,你打算如何做?”

    谢仁叹道:“尽力而为吧……你我在世俗中皆非有能力扭转局面之人,这点我看得很清楚。唯有身体力行、极力感召,不然还能掀起什么风浪么?”

    半仙道:“如今亦能体会到当初弃医从文的那位前辈,当时的心境了。”

    谢仁道:“天上在乱,世间也乱。天上的乱象有迹可循,或可化解,然而面对世间乱象,却无从下手。三大戒既守护了红尘,亦杜绝了修行人以神通干预世间之事,世间乱象乃世人自取,我辈本应冷眼旁观,只是如此下去,只怕这世间就不再是世间了。”

    半仙闻言笑道:“你如此冷眼绝情,我都怀疑你还是不是人。我的想法与你不一样,我还得做点什么,或许多年以后,我会像当初那位前辈一般,弃武从文写写文章,以自己微不足道的声音唤醒世人。”

    谢仁竖起大拇指道:“佩服、佩服,想不到你小子还有这样的想法与抱负,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拜读你的大作。”

    半仙道:“仅是有此想法,能不能走到那一步还另说,八字都没一撇呢。其实我个人觉得,之所以有今天的这些乱象,都是很久远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而这些历史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信仰的矛盾与冲突,这又回归到了几大教派的问题。”

    谢仁好奇的问道:“哦?此话怎讲?”

    半仙沉思良久,道:“不知你发现没有,这个世界历经了千万年发展至今,形成道、释、景三大教派,道家流派在我神洲创立并流传至今,其宣扬的是崇尚宇宙自然、清静无为,强调暗合天地至理,让天地自行运转,并无强烈的传教、扩张之欲;而释、景两教不同,这两个教派始终在对外扩张、传教,不断的攫取子民与信徒,我想这才是世间一切冲突的源头,而且这两个教派有个共同的特点,虽经典中未曾明言,却隐讳的告诉世人:不信我教就没有好下场。以此聚拢教众、凝聚人心。”

    谢仁沉吟道:“是有这种倾向,但这不足以说明这些就是冲突的源头啊。”

    半仙道:“刚才我说的是教义中的局限,既然有了这样的局限,那么在世间推行起来就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

    其一,这样的教义,无疑很具有凝聚力,而且更能让信众死心塌地,但当信众太过虔诚,他们亦会将不信奉斯教者视作异端,那么冲突也就来了:铲除或是同化异端,或许就会成为很大部分教众毕生的追求。

    其二,推行教义者是人而非仙非神,是人就有私欲,而无比虔诚的信徒,则成了这些这些推行教义者满足私欲的牺牲品。就如你追杀强巴过程中的所见,强巴视信徒如愚民、草芥,而信徒则将之视作心中神明,他们会盲目的向他奉献自己的财货与尊敬,这就给了推行教义者扩张的动力,他们会恨不得天下之民皆为该教信徒。

    其三,正如你方才所说,世间乃是修行人之根本,甚至是仙界之基石。而昨天你也告诉我,仙界皆是大能开辟,而且还分为若干块。试想,若是红尘之中皆为某教之信徒,那成仙之人是否皆去往某片仙界?那不久之后,其他的仙界也就相当于名存实亡了。”

    谢仁闻言,倒吸一口凉气,道:“听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道理,但世间之乱象与各教派的信徒之争又有何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