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难得悠闲
难得能忙里偷闲,前天从海上回来以后,李天养花了一天的时间处理了一下营地内外积攒的事宜以后,总算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这些天一直连轴转,李天养又是出海、又是调查杀人案,大脑一直都没有休息过,虽然身体一如既往的强壮,但是精神方面却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因此李天养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今天早上就好好休息休息一下,什么事情都不做。 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在营地里转悠了,看着这周围繁盛的一切情景,李天养打心眼里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一切,可都是他李天养亲手打造出来的,就像抚养一个孩子一样,几年的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随时清晨,但是营地里早就已经热闹起来了,耳边是稚童们朗朗的读书声,还有充满了杀气与果敢的营地队员们每日晨练的喊杀声。宽敞平坦的营地大道上,不时有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笑容的营地居民路过,几乎每一个都会毫不吝啬的给李天养一个灿烂的微笑和热情洋溢的招呼。 顺着读书声,李天养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营地开设的学堂中,隔着明亮的窗户朝里面观望着。课堂上,一个个稚童们满脸认真的望着先生,跟随着先生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把一篇课文读得是犹如在歌唱一样。 先生是李天养从谭门带过来的老人了,在谭门的时候,就被李天养给调教过,自然知道李天养想要他教授的是什么内容,因此除了教导稚童们一些日常见闻以外,更多的还是以认字为主,轻易不敢把他们儒家的一套给搬出来显摆。除了这些,多年来李天养像挤牙膏一样压榨着他自己的记忆,终于为营地的学堂给回忆起了一些前世的知识,比如物理,比如化学,比如数学…… 然而这些内容除了数学以外,其他的都并不连贯,跨度很大,想要教授给学童们,那就跟给他们一本天书一样,不但无法学习,反而还浪费他们的经历。因此李天养把这些回忆起来的内容,按照科目编订成册,放置在了图书馆里,但是一些很简单的启蒙问题却是可以告诉给他们,勾起他们自己去研究的兴趣:比如为什么在海上看远方行驶过来的海船,总是先看到桅杆,最后才看到船身,又比如为什么往天上丢东西,东西到最后都会掉回到递上来,而不是飞上天…… 这些一个个问题,就是古代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李天养知道,要想让营地里的这些学童们了解到这一个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背后,那不简单的规律,那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要知道,营地里的学童,可不是第一批接受李天养提问的,早在十多年前,李天养在谭门,就向他周围的这些同伴们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但是到现在,能解答他一个问题的队员都没有。甚至说,到如今为止,还能被李天养这些为什么所吸引,还愿意去思考、研究这些问题的队员,少之又少,不过就是营地研发团队里那几个人而已。 但是有些事情,在李天养看来,该做的还是要去做的,不管现在有没有效果,但是最起码,会给后人们一个启迪,让他们明白,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总隐藏着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就像现在,如今营地的学堂里,就有近三百名十二岁以下的稚童们在学堂里读书,其中甚至还不乏土著孩童们的身影。每一个稚童,在李天养看来,就是以后他的知识传承的一份子,长此以往,总能把这些知识给传播下去,最后总能改变这个世界。 而为了传播这些知识,李天养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在营地里那些穷苦百姓来说,孩童们的价值,就是能帮助家里放养牲畜,照顾家里家外的琐事,而大人们,则是在营地外那片肥沃的土壤间耕作。为了改变村民中这些愚昧的思想,李天养不得不强自下令,凡是营地居民年满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孩童,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读书识字的教育。而这些教育,全都是免费的,只要百姓们把孩童都送到学堂里就可以了,甚至李天养他们还要包揽这些稚童们的课本、笔墨等等。 这样一来,三百学童至少需要十多位先生,加上每日的笔墨消耗,每个月至少就要花费李天养上百两的银子,这在本来就紧张的营地经济上,加上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而在学堂旁边,则是黄悠然他们的济慈院,他们这个济慈院不但要照顾营地里的孤儿寡母,而且还是营地对外看病治病的药堂。黄悠然作为院长,不但每天要出诊看病,还要想办法帮助济慈院里这些失去了亲人照顾,没有自我料理能力的孤寡之辈,每天的辛苦可想而知。
可是作为医者,黄悠然当初选择这一行业,除了是看重这个职业美好的前景以外,更是因为他那颗那股悲天悯人的良善之心的感召。自从被李天养看中,纳入齐心堂营地以后,黄悠然就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而泵波,可以把更多的经历用在治病,研究上面。像现在他们济慈院里,好几味研发出来的中药成药,不但能很快就治好营地居民日常的感冒发烧等症状,而且药材价格也不贵,贫苦之家都能轻松承受,这在黄悠然看来,比他赚了几万两银子都要来得有成就感。 同时,这些诊费和药费,还能被用来照顾营地的这些孤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在身负医者之心的黄悠然看来,比什么都要让他兴奋的。甚至于他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种模式给扩展开去,要不是李天养这个顶头上司的强力压制的话,他斗准备跑回明朝大陆去发展的慈善事业了。 黄悠然倒是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他那样大公无私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李天养一样,不把他黄悠然看做是摇钱树,把这些中药改良药物以成本价出售给村民的。 看着进进出出济慈院的村民,李天养眯了眯眼睛,在那里自嗨:劳资的地盘里,可没有那因为看不起病而卖儿卖女,甚至等死的人!! 这章算是过度,接下来通过李天养的走访,进一步展示这些年李天养他们所累计的知识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