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南瓜饼(下)
镇上那家米店,招弟与他们合作得还不错,起初规模小的时候,是每天送货,等到招弟把加工的地点改到山庄那边,又修好了仓库之后,那就是大批量的订货了。 米店最初只在周围村子农户手里收粮就足以应付镇上居民所需,他们这边粮食产量不高,外面那些有粮仓之称的地方,虽然米价比这里便宜,但是,加上运费也差不多了,还要多费一些神,谁也不是傻的,会放着轻巧的事情不做去做麻烦的。 不过也是因为招弟那里的规模大了,需要的东西多了,在她那里帮工的人也不少,当初也直接跟他们收过粮食,就有很多人把粮食直接挑到她那里去卖。 在这种时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米店店主跟招弟的关系也是有点尴尬的,这时候招弟就开始跟他下单了,还全都是大单,订的都是细粮。 如果说单独走一趟进的货少不划算的话,有招弟的单子打底,多拉些粮食回来还是很有赚头的。特别是,开米店的人,肯定都是有一些关系的,还能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官仓换出来的陈粮,头一年的粮食,招弟还是要要的。 以前这里没有什么特产,第一次出去,走空车实在是感觉浪费,就以批发价在招弟这里拿了一批豆腐皮、粉丝、松花蛋以及二次炮制过的豆豉。 没想到这些货物居然大受欢迎,对米店老板来说,那真是意外之喜了,更是坚定了和招弟长期合作的决心。 这时候,米店老板的粮车还在路上,招弟仓库里的存货却眼看着不够支撑几天的了,有时刻关心着的人心里暗暗高兴,能多赚一些钱买件新衣服也是好的啊! 没想到的是,招弟居然调整了下食谱,新推出了一种南瓜饼。 将老南瓜去皮切片蒸熟,再用勺子压碎之后加白面、糯米粉,用小火温油慢炸,这样做出来的饼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追捧。 这饼主要以南瓜为材料,别的为辅添加的不多成本自然也就控制下来了,最主要的还是它足够好吃,本来这时候就处于饮食结构改变的过渡时期,这样好吃又不贵的粗粮细作出来的饼子,正好满足了大家的要求。 招弟也很满意,她有一大仓库的老南瓜呢,足够吃上几个月的了,前世她一直都压制着自己的性格,务求做一个懂事、乖巧、听话的好孩子,既然没人在乎,这一世的她,那就是做自己吧。 想涨价,她能够理解,在她心理价位内,她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只要形成的是良好互补互利的交易关系,这里损失的钱转头就能够从另一头补上。 但是,她特别讨厌别人拿捏着东西来要挟她,“你看不清楚形式,我却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你这种人身上”,这种想法潜移默化,对于不厚道的人,根本不与你纠缠,我躲远点就行了,难不成离了胡萝卜还不上席了? 稍微令招弟感觉有些难受的是自家村子里的人,当初她也算是无条件的传授了一门手艺给她们的,虽然说她当初就不曾想要什么报酬,但是想着同个村子的人总归还是天然多几分亲近的。 但是,她同样没有收到一点东西,每个人都很客气的说自家的粮食已经定下了用途,没有多余的了,招弟即使是对他们说了略高一些的价格,同样也没人松口,甚至她有些错觉,要是她慢慢的把价加上去,说不定别人把粮食握得更紧。 那就是笃定她不得不要,总要卖个最高价才好。 王婶儿在交了税之后,甚至来与招弟商量,该分给她的一半粮食,能不能拿银子给她...... 那银子还是招弟发出去的呢! 或许在他们眼里,招弟现在如此有钱,手指缝里随便**都够他们用的了,招弟又何必把这帐算得如此轻松呢! 当初大家都照应过她,她们现在有能力了,回报一二也是应该的嘛! 招弟一律微笑,只不过回头就交代负责进货的人,以后这边就暂停收货了,等着米店老板回来就行。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绝了的,招弟虽然说不再收购他们手里的粮食,但是还是算给他们留了台阶与处置的方法,收购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接受以物易物。
也就是说,对在山庄做工的人来说,能够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的东西,现在可以选择用粮食来换,多少斤换一斤粉条,又多少斤能够换几个蛋。 有人不屑,有人欢喜。 虽然想把粮食换高价,那是相对于仓库里堆得满满的粮食来说的,一斤两斤的,那还真是不放在眼里的。 特别是,撮一撮箕麦子去不仅可以换面条,要是愿意,甚至还可以换卤蛋与送花蛋。不要钱的东西,又勾起了一股抢购潮。 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互相联姻,走亲戚的时候带上一些“本来需要钱才能买到的东西”,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现在,随便拿点粮食去就能换到了。 想想看,走亲戚,谁都不好意思就挑点谷子玉米的之类去,这些东西人家都有! 拿到招弟这里来一转手,伴手礼就换成了畅销货,面子里子都有了,何乐而不为呢? 就算有几个算计得比较厉害的,当初没少跟周围的人吹风,鼓动大家一起涨价,一起不卖粮食的人,心里很清楚,但是,忽悠别人不卖东西可以用利益来钓着,同样是因为利益他也无法阻止别人不去换! 等到米店老板带着商队,运回来几大车粮食,并且言明后面还有更多的时候,一开始想着涨价的人这下心里也慌了。 当初仗着产量固定,招弟需求量又极大一直压着自己手里的东西,就等着在最高价位卖出的人,跟炒股的人还挺象的,都是想大赚一笔。 但是,也跟股票一样,粮食多了,自然就会开启价格竞争,君不见,偶尔上升的一只股票,很快又垮到了底,这样的常态注定了现在不是他们不想卖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