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套路
唐志才婚礼过后的第二天唐余才回学校。 现在已经升初三了,整个初中没有分过班,任课老师也还是原来那一批。 严成栋见了唐余就笑眯眯的问道,“玩的还开心不?” 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严老师对待一个请假的学生还能这般好脸色,这么问难道是鼓励她休假去玩的意思? 唐余没有告诉他请假原因是她大哥要结婚,而是说她要休假,所以严老师才会有此问。 对着严老师,无论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唐余都能淡然处之,甚至有恃无恐。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严老师需要唐余这个学生,而不是唐余需要严老师,被需要的那一方总是最先妥协的。 唐余平淡地点头道,“还行。” “嗯,心情好了学习也事半功倍,保持心情愉快!” 一班的学生心里那个委屈啊,这分明是区别待遇! 怎么不见你让我们也请假去玩玩,让我们也保持心情愉快学习事半功倍啊。对着唐余就各种讨好脸,对着我们就黑无常,卷子一把一把的塞啊。 唐余笑笑不说话,不知为什么,严老师对她也算不错了,但她就是无法亲近起来。也许是因为那种好是带着前提是有要求的,他并不是因为她这个人对她好脸而是因为她的成绩。 一旦她没有了成绩这个光环,严老师还会对她这么好吗?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答案是不可能,她甚至觉得严老师对她并不是好,而是因为她的成绩所以对她多加迁就。 唐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抽屉里都是整理好的试卷。月测考完她就回家了,现在已经过了两天,大部分试卷也批改出来了。 座位换了挺多次,她的同桌却从没有变过,还是肖道明,试卷都是他帮她整理的。 唐余没有去看自己的试卷,反而对肖道明说道,“拿你的试卷出来我看看。” 她的成绩其实没什么好关心的,倒是肖道明的成绩上重点高中有点危险。这两年唐余也针对他的缺陷给他做了一些训练,她把自己能够想的到的应试经验答题技巧都全无保留了。 肖道明也的确进步很大,本来在班里垫底的成绩现在已经能够挤进前五了,但唐余还是不满意。每次检查肖道明的试卷总是能发现他一些细节问题处理的不够好,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唐余反复和他提过要小心注意的。 肖道明乖乖地拿出自己的试卷,唐余首先拿起语文试卷认真检查起来。 过了好一会,唐余看完了整张试卷,她指着某一处对肖道明细声说道:“这种题一定要分点答,你这句话太长了,而且因为模棱两可所以没有得分。你要是在这里断开分点答题,把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写前面,再把语言处理好一点,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分数却不是那个分数了。老师改卷一般都是看得分点的,你分了点改卷老师不仅看着会清晰一些,还不会把两点看成一点。把两点看成一点,都对了没多大关系,对一半错一半就要吃亏了。” 肖道明很认真在听,不断地点头。 “还是要长点记性,”她说道,“这话我不是第一次说了。你多练一下试题,自己养成习惯就好了。” 肖道明有点惭愧低下了头,但还是点头,“嗯!” 唐余又把试卷翻了个页,来到作文那一栏。 “你这次的作文是值得夸奖的,首尾呼应,主题贴切,能看出有一定的框架了。我不是说些作文一定就要给自己设一个框架,只是在你没有更出彩的想法,没有更大把握的时候,使用自己预先准备的框架是最稳妥的。你看人家那些写得好的作文,他们都是有自己的风格的,你也可以称之为套路。就像我自己写的文章,为什么大部分时候别人一看,哦,这是唐余写的。就是因为他们熟悉了我的套路了啊。” “她的文章是套路?每次考完试老师打印几十份出来供同学们欣赏的文章是套路?那可真是套的一手好路啊!”肖道明想道。
他从她嘴里听到“唐余”这个名字,觉得好笑,噗嗤笑了一声。 “别笑啊,”唐余说道,“说正经的呢。” 肖道明立马变成严肃的样子。 “有了套路,你还得有内容。不能言之无物,不要追求那些太过华丽的辞藻,写得再华丽也改变不了内容空洞的事实。你这篇文章用的例子就不错,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样子,比杜撰的张三李四好多了,也不要写来写去都是孔子孟子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一写到身残志坚个个同学都想到孙子兵法,这些梗用到烂了,老师会审美疲劳的。多看一下素材书,就当看故事一样,总有贴切作文主题的例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好写。” 唐余觉得不仅做得不好的地方要说,做得好的也要说,这样肖道明就能知道自己的优与缺,不好的就改,好的就保持。这个举动她坚持了两年了,不能不说肖道明的进步有这个一份功劳。 她又拿了肖道明的数学试卷来看,不由就欣慰地笑了。基础题没有失分,总体来看不错,最后一道大题有难度,也拿了三分。这闷葫芦终于开窍了,最后一道题居然不是空的。而是听了她的话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式子表示,再用熟悉的公式联系起来。 数学还有物理那些理科这种题都是按步骤给分的,不会做也不能空着,套一下简单的公式还是很容易拿个两三分的。 “这次考试的总成绩也出来了,我们班考的很不错,级长开会还特意表扬了我们一班。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功劳,才有现在的班集体荣誉。”严老师心情很好,学生在下面讨论他也没怎么制止。 又来,每次都这样还能不能有点新意了?接下来肯定又得大肆宣扬班级荣誉感了,他没有说腻他们这些坐台下的都听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