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乱臣贼子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九章 谁的粮队

第一百零九章 谁的粮队

    c_t;北上都昌,成功为孔融解围,李贤不但收获了战无不胜的名头,更从管亥手中敲来了一万斤的钱货。【】

    虽说敲来的一万斤钱货上缴了五千斤,换来了管亥的好感,可算上之前缴获私留的,凑足一万斤也还是绰绰有余。

    一万斤钱货不可能全部带在身上,李贤将其大部分交给了糜氏保管,此番南下赴任,李贤只带着千余斤钱货,一千斤钱货是什么概念?

    就算钱货全是铜钱,这也是一千贯,如果其中有金银等硬通货,价值就更得翻倍了,所以说,李贤不差钱,这时候别说三十五贯铜钱,就算是三百五十贯他也垫付的起。

    只不过,有些事情过犹不及,若是李贤表现的太过无谓,反而会给人额外的遐想reads;。

    为乡民垫付七日的涨资,这七日之约已经足够使人感激了,倘若李贤垫付一年半载的,别人肯定会想,这李县尉手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

    夷安县衙,县令庄文七窍生烟,他没想到李贤竟然把乡民的仇恨转嫁到自己身上,而他却堂而皇之的收买人心。

    换言之,这涨城门税的计策非但没能起到离间的效果,反而给了李贤进一步拉拢人心的机会,想一想就觉得可恨。

    不过,这时候木已成舟,庄文不可能再去否认提升城门税的决定,那样的话,他这个县令就一点威严也没有了。()

    可就这么便宜李贤,让他声望陡升?庄文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来人呐,去告诉库房,一粒米、一粒粮都不要给李贤,再拿我名刺去各家粮店,告诉他们,七日之内,不准卖粮给李贤,谁要是敢卖,就是我庄文的对头”。

    仆役应诺离去。

    从日升守到日落,一整日的时间很快过去,夕阳西沉的时候,李贤终于等到了他等来的人。

    粮队来了,胡庸在前头纵马狂奔,脸色的得意劲儿甭提了。

    李贤松了口气,只要有粮,他这个县尉就保全了颜面,不必去庄文那儿卑躬屈膝。

    城内各家粮店关门歇业的消息李贤已经听说了,他心里明白,这定然是庄文的馊主意,不过好在他根本没打算从城内购粮,他要进一步展现自己的实力。

    庄文不是打算用粮秣来控制李贤吗?李贤要用足够的粮秣来告诉夷安百姓,他这个县尉不是白给的!

    胡庸此番前来,不但带来了自家的粮秣,还稍待着拐来了其余两家乡堡的粮食。

    这支粮队规模不大,但押运的粮食也有五十石。

    要知道,李贤之前出征的时候,胡家堡已经出过一次血了,再让他大出血,那可就伤筋动骨了。

    因而,对李贤来说,胡家堡的粮秣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他真正寄予厚望的是介亭的粮队。

    大军刚从都昌离开的时候,李贤便未雨绸缪,他让李得寿带人快马先行,回到介亭去调粮,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该到了。

    “报,县尉,幸不辱命”,隔着老远胡庸便纵身下马,单膝跪地,向李贤行礼。

    “此行来去匆匆,倒是辛苦你了”

    胡庸龇牙笑道:“不辛苦,为县尉做事,怎么着都行”。

    李贤又道:“令尊两次助我,等到局势稳定之后我一定登门拜谢”。

    胡庸正色道:“县尉这么说就见外了,之前若不是县尉及时出手,我胡家堡便会生灵涂炭,这等救命之恩,便是舍命报答也不足为惜,不过是些粮秣罢了,何足挂齿?”

    李贤知道胡庸认死理,当下不再纠结于此话题,转而问道:“之前留在堡内养伤的军卒们没有随你一同回转吗?”

    胡庸笑道:“回来了,这些家伙生龙活虎的,听说我们北上跟管亥狠狠地干了几场之后都很是羡慕,非嚷嚷着说,下次有这样的差事,一定不要把他们拉下了”。

    听到伤卒伤愈归队,李贤心情很好,这些军卒都是见过血的老卒,放在战场上那就是主心骨。

    比起死亡折损的那些,这些伤卒显然运气绝佳。

    想到这里,李贤不由得盘算起来,过段时间一定要回转介亭,让那些亡者能够落叶归根。

    跟随李贤南征北战的一千两百名介亭军卒,已经死去了三百多人,其中多数人都没来得及收敛尸首,他们可供后人凭吊的,只有显示他们身份的军牌,剩下来的少数人,尸首得以焚化,放入坛中,只等时间妥当便运回家乡安葬。

    正在思量间,粮队由远及近,缓缓而至。

    冷不丁的,李贤看到几个熟人,好像是介亭的乡民。

    那几人也看到了城门口的李贤,俱是大喜。

    “少主reads;!”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回介亭搬运粮秣的李得寿。

    如今,随着李贤地位的高升,李家盐场在介亭县内也成了独一无二的所在。

    李家所产的美酒供不应求,赚取了大量银钱。

    至于介亭空缺下来的游缴一职,暂时空额。

    介亭县令打算以此来交好李贤,卖他一个人情。

    毕竟,介亭与夷安辖境接壤,李贤的产业又在介亭,而如今的李贤兵强马壮,以后说不定有什么地方要用得着他,这时候结一个善缘,自然是极好的。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其中的优劣,介亭县令自然分的很清楚。

    当日,张饶部众高升兵寇介亭的时候,若不是李贤出城死战,说不定介亭早就破了。

    此番,李得寿回转介亭搬运粮秣,介亭县令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在县令的号召下,介亭县内大户人人踊跃,凑足了一百五十石粮秣,算上李家盐场原本积攒的五十石,这就是两百石。

    如果不是粮秣太多,无法一次运完,李贤见到的粮队就远远不止这些了。

    不过,即便是眼下运来的粮秣,也超过了一百石,这就是一万二千斤粮秣呀。

    城门口依旧有些进出城门的乡民,他们都被粮队的规模惊呆了。

    看那黑压压的人群,只怕运粮的队伍起码在千人开外。

    是谁有这样的大手笔?

    不少人已经开始猜测,莫非是糜氏的商队?如若不然,谁能有这样的实力?

    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任谁也不会想到,李贤不急不缓的就能搞来这么多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