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9章:两封来信(Ⅱ)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罗兰自知无法取悦所有人,行事但求问心无愧。 寄出给塔玛拉的回信,时隔不久,他又收到一封来自亚珊圣城的信。 罗兰拆开信封,一眼就认出帕拉丁娜娟秀的笔迹,不由挑动眉梢,颇感意外。 帕拉丁娜这封信遣词造句的风格和她的人一样落落大方,有一说一从无矫饰。 简单的问候过后,帕拉丁娜坦然承认自己给罗兰写这封信主要是受人所托。 两个月前帕拉丁娜曾来远东访问,所见所闻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回到亚珊圣城以后,她根据自己的记忆撰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尽其所能描述远东社会个阶层的全景风貌,对高速成长的交通建设、商品经济活跃的城镇和作为农业改革试点的国有农场着墨尤多。 帕拉丁娜这份报告引起了皇太子弗兰克的关注,特地邀请她加入“改革派”社团的俱乐部,并且在周末沙龙发表演说,向俱乐部同仁介绍远东当局推行改革三年来取得的成果。 亚珊圣城“改革派俱乐部”的成员多为青年贵族和知识分子,其中风头最盛的一人名叫约翰·劳尔,是帝国中央大学商学院的青年讲师兼圣城证券投机市场上风头很盛的冒险家,同时还是皇太子的财务顾问,堪称“学以致用”的典范。 帕拉丁娜发现这位约翰·劳尔先生对宏观经济与金融问题非常着迷,一再追问她对远东发行银钞一事做何观感。 帕拉丁娜展示自己从远东带回来的纪念品——包括三种面值的发行纪念版银钞——给约翰·劳尔以及沙龙中的同仁欣赏。大家都对这种替代真实银币的“纸钱”啧啧称奇,接下来就纸币的信用是否可靠展开激烈辩论。 帕拉丁娜对“货币银行学”了解不多,在青年学者们引经据典的争吵中完全插不上嘴,只能默默的做一个旁听者。她还发觉约翰·劳尔唇角挂着一丝不屑,似乎对争论双方都心怀轻蔑,皱着眉头紧盯远东银钞看得入神,目光闪烁不定,如同牌桌前的一位赌徒,正在谋划孤注一掷的惊天赌局。 参加改革派沙龙聚会的第二天,弗兰克太子再次找到帕拉丁娜,问她“帝国当局是否可以效法远东发行纸币”。 这个问题使帕拉丁娜感到无所适从,诧异地反问弗兰克为什么不征求老福格尔或者小艾伯顿的看法。他们同样参加了访问远东的团队,而且对于财政问题比她这个外行更有发言权。 弗兰克犹豫许久方道出苦衷,向她透露帝国当局近年来对新大陆殖民地投入太大,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争夺矿区,事后计算发现投资收益远不如预期,内阁好不容易通过垄断国际粮价稍微缓解了赤字危机,眼看着又快到国债偿付期限,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还债,被迫采取救急措施,试图发行新债用以偿还旧债。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境,只是将眼前的危机推诿给后人承担,累积的债息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制造出更大的危机,等到财政收入覆盖不了流动负债的那一天,这个千疮百孔的财政体系将轰然崩溃…… 即便不考虑将来的麻烦,单是发债救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今帝国央行形同虚设,黄金白银这样的硬通货掌握在商人阶层手中,发行国债的前提是有钱人买账,倘若资本集团拒绝承销国债,或者开出一个高到无法接受的折扣,债券就形同废纸,擦屁股都嫌硬。 弗兰克告诉帕拉丁娜,帝国境内的金融资本集团与工业资本集团已经联合起来,以福格尔家族和韦恩斯坦家族为领袖,向皇室与内阁开出承销国债的两个条件: 第一,重组帝国央行,允许私营机构持股并参与经营; 第二,央行行长由董事会选出,效仿大法官实行终身制任期,确保央行独立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不受政治因素干扰。 两个条件归结为一句话,其实就是要求央行“私有化”。 罗兰放下信笺,给自己泡了杯茶。先不急着继续往后看,啜饮着提神醒脑的左契绿茶,默默思索帝国当前的困境。
倘若我处在弗兰克的位置,要如何应对这场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 怎样才能付出最小的代价使帝国财政免于破产,并且跳出“发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 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事后回想起来不禁吓了自己一跳! 以帝国当前的处境,罗兰不能不承认将央行私有化其实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这样做就等于将经济命脉拱手让给资本集团,国家权力也将由皇室、贵族、地主和教士阶层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后者必然要求对自己更有利的生产关系,神权与皇权结合的封建制度将被逐步废除。倘若在此期间能够避免暴力冲突,相对平滑的实现社会变革,帝国将走上君主宪政和议会政治的道路。 罗兰很清楚大资本集团的贪婪和冷酷,但是相比封建贵族后者至少能够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私有化的央行摆脱了皇权与神权的干涉,未必不能促使这个庞大帝国的经济体系恢复健康,加快实现魔导工业化的步伐。最终亚珊帝国将很可能转变成一个瓦雷斯世界的“法兰西第三帝国”,除非自己作死,日子肯定比现在好过。 罗兰提起钢笔,随手记下自己的思绪,过后犹豫要不要将上述想法写进给帕拉丁娜的回信里,稍加思索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就他的立场而言,当然不愿意看到帝国通过温和的改革摆脱困境,无论封建专制的帝国还是资本主义的帝国,只要是帝国就具有强烈的侵略性,一旦帝国完成改革,境况有所好转,必然图谋收复失地,远东人就别想过安稳日子了。反之,帝国的危机继续恶化下去也不完全是好事,正所谓“物极必反”,一个国家长期无法摆脱破产的威胁,那么除了孤注一掷发动战争转嫁内部危机别无自救之途,而远东就是帝国于绝望中唯一能够抓到的那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