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丰收的季节(Ⅷ)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红石桥农场列车站台拉响汽笛,满载着粮食、税警和售罄货物的商贩们返回寇拉斯堡。 安东尼在乡下转悠了一整天,风吹日晒的很是疲惫,不想挤在充斥汗臭的车厢里,就拉着罗兰爬到货车上乘凉。 装满稻谷的麻袋整齐堆放在货车上,如同松软的床垫。罗兰双手交叉枕在脑后,惬意地躺在稻谷堆里闭目养神。夕阳斜照,微风拂面,不知不觉中打起了瞌睡。 半睡半醒间听见身旁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他也没有在意,直到一声闷响传入耳中才诧异地睁开眼睛。循声望向铁道外侧,一团银灰色物体正翻滚着跌进路边沟渠,迅速远离行驶中的列车。 罗兰最初以为那是一只刺猬,仔细看过不由失笑。足足穿了一整天,安东尼才想起脱下他那件累赘且无用的链甲衫,随手丢弃在路边。 …… 罗兰寄以厚望的200个乡村农业改革试点,分处寇拉斯王国南北两地,南方与北方气候迥异,前者主要位于双季稻种植区,早稻七月下旬已然收获,后者则主要是春小麦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小麦四月初播种,八月中旬才开始收割,玉米收获期更迟,通常要等到九月底到十月初。 到了八月底,北方春小麦产区基本收割完毕,罗兰又开始频繁往乡下跑,每天至少要视察两处农场。辛苦固然辛苦,好在这些农业改革试点取得的巨大成功足以补偿他的付出——一百多个北方集体农场的春小麦亩产均超过500磅,而在那些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地方,无论精耕细作的自耕农抑或压榨佃农的大地主,其小麦亩产连300磅都达不到。 乡下务农者大多不懂什么“农业产业化”、“劳动生产率”之类抽象的术语,但是他们并不傻,通过报纸得知各地参加改革试点的农场作物亩产爆炸式增长,很自然地会产生诸多心理活动。 最初人们会对报上的宣传有所怀疑,这很正常,毕竟“稻谷亩产700磅”、“小麦亩产500磅”这类惊悚的数据与他们的实际务农经验偏差太大,上溯祖祖辈辈的传统耕作经验,这么高的粮食产量也属闻所未闻。事出反常必有妖,乡下人有理由怀疑这些数据系出伪造。 验证报纸上的消息是否属实并不困难。罗兰当初就考虑到农业改革的普适性,因此首批选择的两百个农业改革试点刻意避免集中在相近的区域,而是均匀散布在远东南北各地,水热条件大相径庭,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意义。 两百个试点农场既非与世隔绝,当然会与外界发生联系,外地农人通过行商旅人口耳相传可以了解到那些丰产农场的真实情况。打听的结果却让他们颇感失落,凡是亲身到过那些农场的旅人,众口一词赞誉有加,这些传言甚至比报纸上的宣传更夸张。 那些不信邪的人,倘若居所距离农场试点较近,就会设法前去附近的农场拜访,亲眼看看那里的农作物产量是否真的比自家的亩产高出一倍。结果这些人在亲身考察过后,几乎全都立刻下定决心:明年我家也要加入公社! 对务农者而言,种田是他们赖以谋生的生存技能,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事业。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勇气放弃耕作农田进城谋生,又渴望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直接的选项就是努力提升作物产量,更多的粮食就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千百年来远东农民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方式改良农业生产技术,长期来看的确有效,但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直到罗兰倡导并且推行的农业改革方案出炉,通过为期一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卓有成效。 随着试点农场相继获得空前丰收,报上每天都有相关喜讯公布,再搭配以“萨莉亚留影术”拍摄的现场画面——农场社员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仓囤里堆积如山的粮食——都以最直观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报纸上,并且通过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的新闻网络传达到远东城乡的每一处角落,触动人们的神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口碑是最好的风向标。农业改革的大获成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那些采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农人难免眼红心热躁动不安,谁又不想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投身改革大潮以尽快充实自己钱包? 从七月收获早稻季节开始,罗兰主持的“远东农业改革办公室”就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农民的来信,一致要求借鉴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申请在当地创建公社,尽快将零散的田块组织成集体农场。 “农业改革”同时也是一场社会实验,各地农民的来信正是这场社会实验引发的正面反馈,由此可见原本局限在两百个公社中的农业改革实验已然得到全国农民阶层的普遍支持,这些来自民间的呼声为进一步加大农业改革力度积蓄了强劲的动能。 社会改革大多由上层精英首先发动,试图对生产关系稍加调整,以期达到更优化的配置。但是社会改革如果仅仅局限在上层精英的小圈子里,无法调动大众参与的积极性,那么几乎不可能成功。反之,当社会改革初步取得成效,赢得大众的积极参与,大众的意志过于强大,往往会反过来压倒那些扮演改革先锋的少数精英,后者倘若被这股民粹的力量左右,不能坚持按照预定的节奏掌控改革舵盘,被大众汹涌澎湃的激情推着前进,那么改革的航船就会遭遇迷航乃至触礁的风险。 如今寇拉斯堡的决策层就处于被民意裹挟、彷徨失措的境地。从内阁中的数位大臣到国王鲁道夫一世本人,都被民众要求参加农业改革的积极性所感染,认为应该趁热打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