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八卦战国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五节 大长篇之郑庄公

第二百二十五节 大长篇之郑庄公

    繻葛之战,桓王被拉下马;

    助齐伐戎,郑庄公俨然成为维护中原秩序的形象代言人,在郑庄公即位差不多四十年以后,郑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除此之外,促成这一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个标志性事件。

    公元前701年,郑、齐、卫、宋等大国结盟,形成一个新的团体,郑庄公毫无疑问是这个新联盟的领军人物。

    自此,天子独大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强势的诸侯国们已经开始运作自己的一套体系。

    在郑庄公等领导的这个新型大国关系局面下,他们对周王室采取的是『抚慰』政策,天子不高兴了,就哄他一哄,劝其接受现实……

    郑庄公在这一刻登上了这个时代的顶峰,史称『春秋小霸』。

    究郑庄公的一生,政治轨迹比较明显的被分割成了二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从即位直到二十二年后共叔段之乱的结束,年少的郑庄公面对武姜的咄咄逼人选择的是韬光养晦,一再隐忍。

    庄公寤生,惊姜氏;

    黄泉再见,意难平。

    仅仅从政治的角度而言,郑庄公的厚积薄发显得是那样的充满力量,太叔的有恃无恐,得寸进尺在郑庄公的一击必杀面前又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郑庄公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做,只是最后的一个点头,武姜与太叔编织多年的梦想终究幻灭。

    但是从人性的角度而言,郑庄公的无为而治又看起来稍显刻意,太叔从分封到京城,到一步一步渴望杀回都城,内心与日俱增的欲望与郑庄公的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又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不少后来人看来,郑庄公好像在精心布一个很大的局,一个让太叔不断陷进从而给他一个最合适出兵理由的局。郑庄公这个最后的点头,花了超过二十年的时间。

    黄粱一梦二十年,这世间,有点假。

    郑庄公的第二部分,这是平定内乱后大展身手的二十年。

    已经走向成熟的郑庄公运筹帷幄,不断经营着郑国走向霸权之路。

    郑庄公的运筹帷幄体现在了他对春秋以来新形势的精准判断,这也是他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

    对于周王室,郑庄公既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又毫不掩饰自己做大做强的意愿,而当这二者之间最终不可调和的时候,无论是平王又或者是桓王,无论是对郑庄公朝中卿士身份的剥夺,又或者是周王室联合诸侯伐郑,郑庄公又都能从容应对。

    周郑交质、繻葛之战,两代周天子,在对郑国愈发强大中所表现出的不安与颓势,严重地降低了周王室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是对郑庄公极好的反衬。

    郑庄公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量化起来比较复杂,怎样做到直观而具体,还得看同行的衬托……

    对于各诸侯国,郑庄公采取的是『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具体来说指郑国与距离相对更远的齐、鲁结盟,反倒把战略打击的目标定在了临近的宋、卫等国。

    郑、宋之争是郑庄公中后期政治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事情之一,这其中有着各方面的因素。

    从共叔段之乱引发的郑、卫冲突开始,随后卫国拉拢宋国对抗郑国,郑、宋之间的矛盾便不可避免。

    初始,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等在内的多国联军,甚至鲁国也一度站在宋国这边,先后两次围攻郑国,郑国形势危急。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郑庄公冷静沉着、毫不屈服,通过自身的顽强抵抗非但没有实力受损,反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做好外交关系,先后与齐国和鲁国结盟,楞是在夹缝中为郑国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随后,缓过劲来的郑庄公把宋殇公打得丝毫没有脾气,宋国连年战败也为接下来华督之乱埋下了祸根,间接葬送了宋殇公和孔父嘉的性命。

    同时我们也看到,郑庄公在联合齐鲁伐宋的过程中毫不贪功,拱手将打下的两座宋国城池送与鲁国;

    在联合伐许时,郑庄公也并没有借此机会彻底吞并许国,郑庄公立大志而不贪小便宜的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郑庄公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征战无数而战功显赫;

    郑庄公的一生,也是崛起的一生,郑国从后辈小国到称霸中原;

    郑庄公的一生,更是传奇的一生,周朝天子独大的局面被彻底改写。

    从公元前743年到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在位43年,在郑、齐、卫、宋等结盟之后,郑庄公病逝,郑庄公的『春秋小霸』时代就此落幕。

    关于『春秋小霸』,我们说几点:

    一是郑庄公在春秋初年的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后来人的认可,不过通常的观点来看,郑庄公离后来的『春秋五霸』还欠缺一定的距离,当然也有少数的版本把郑庄公列入『春秋五霸』当中;

    二是『春秋五霸』指的是整个春秋时代相对比较有影响力的几位诸侯霸主,当然了,这样的排名一向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所以主观倾向会比较强,但无论如何郑庄公想要列入到这个排名难度都比较大……

    三是郑庄公的霸业之路在春秋初年相对动机还显得比较单纯,立威于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郑国的厉害是郑庄公的主要目的。

    郑国作为春秋初年第一个跳出来的『地方政权』,郑庄公作为第一个活跃于政治舞台的诸侯国君,郑庄公做到了上面这一点,但郑庄公离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秋霸主,在形态上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我们还得说的是,郑庄公终究没能成为春秋之霸主,除了春秋初年大家的意识还没有放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郑国成立的时间太晚,地盘也不够大,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规模,这都是郑国傲视群雄的一个硬伤。

    太子忽『齐大非偶』的典故上我们看到,包括太子之内的郑国王室本身在心理认知方面都还并没有将郑国划归到像齐国这样的大国行列,所以说对于郑庄公而言,他的励精图治使得郑国能够从一个小国逐渐成长为中原的大国。

    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除了需要极高的声望之外,还需要一种叫做底蕴的东西,郑国所欠缺的正是这样一种大国底蕴,而底蕴往往需要的是时间的累积。

    最大的问题是,郑国并没有这样一个累积的过程……

    郑庄公的儿子里面,长子『姬忽』立为太子,次子公子突在数次战役中军事才华也是尽显,当郑庄公远去后,太子忽与公子突分别担任郑国国君,并且比较特殊的是,太子忽与公子突各自两次都有上任……

    换个角度,这其实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这说明郑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稳定性……

    无论是太子忽,还是公子突,后来都很难接过郑庄公的枪,郑国随即由盛转衰,陷入低迷。

    公元前701年,对于郑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于春秋,这里是春秋小霸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