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夜空中凡星点点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石顶山下

第十二章 石顶山下

    上山村坐落于华强镇海拔最高的石顶山上,山顶有一方天然形成的巨石如擎天状,因此得名石顶山。

    为避家族纷争,苦茶坡叶氏先祖显泰公,于清朝乾隆末年举家由闽中迁至凤来县,在各村寨之间徘徊数日,却苦于无处愿意收留其落户。

    一日,心力交瘁的显泰公,来到凤来县境内最大的玉龙河河边取水,偶遇一名正在举目远眺的老者。老者鹤发童颜、须髯及胸,望着一处山景入了神,手中的酒葫芦不小心掉入河里。显泰公连鞋也不脱,就下河捞起酒葫芦,交还给老者。

    两人遂攀谈起来。

    攀谈之中,显泰公想起自家十数人尚无落脚之地,心中烦忧不已,不禁伤叹起来。

    老者问过原委,便抚须一笑。他抿了一口葫芦里的酒,随后指着远处高耸的石顶山,说道:“此去天地间有一擎天巨石,尔等当遇石而止、见坡而居、垦山造田,定是开枝散叶、千秋万代……”

    显泰公顺着老者指引的方向望去,却因为距离太远,看不见什么擎天巨石的影子。他不明白老者的意思,正当他回头想请教老者之时,周围哪里还有老者的身影。而在老者驻足的地方,竟然留着那一个酒葫芦。

    显泰公拿起酒葫芦四处寻找无果,却闻得葫芦内飘出一阵清幽的酒香。他仰脖喝了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手脚有劲。

    回想起刚才的经历,他这才顿悟老者定是哪一路神仙下凡,来指点他落脚之处。惶恐与感激之中,他扑倒在地,对着酒葫芦拜了又拜,然后带上家人,一路披荆斩棘来到石顶山。

    山顶果真有一方巨石擎立于天地之间,正应了老者的话——“天地间有一擎天巨石”。而“遇石而止”,不就是要他停下脚步吗?那么,“见坡而居”是什么意思呢?

    显泰公从山顶往山下望去,发现脚下繁茂的树林竟藏着一处绵延平缓的山坡——这就完全应了老者的话!欣喜万分的他当即决定在此落脚,并带领家人伐树建屋、垦山造田、挖土筑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叶氏先人终于在荒山野林里建成一个宜居的小村落——上山寨(解放后改为上山村)。

    为了感谢老者的指引之恩,显泰公晚年之时发动全家力量,在石顶山山腰修建了石顶宫,又回忆老者模样刻了一尊雕像供奉。叶氏先人尊其为石顶真仙,那个酒葫芦亦随配雕像左右。

    至道光初年,显泰公仙游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选择分房而立。由此,上山寨叶姓便出现六个派支:大房正阳、二房南阳、三房定阳、四房武阳、五房高阳、六房忠阳。六个派支繁衍至今已经历十数代,目前尚有两千多子孙,正应了老者“开支散叶、千秋万代”之言。

    咸丰初年,几户张姓人家迁到石顶山西麓驼背岭居住。随后,又有十几户杂姓想要迁进来,但在叶姓、张姓的联合反对之下,他们不得不到五六里外,原叶姓开采山石的地方居住,并自成一村。叶姓把那一个地方称为采石坑,也就成了那里的村名。

    石顶宫建成之后,一直是叶氏子孙缅怀先祖、答谢神明、祈求平安的场所。但解放之后,石顶宫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推翻,只剩下地基和几根腐朽的柱子。

    不过,石顶真仙的雕像幸得叶氏子孙拼死保护,以今天藏你家米仓、明天藏他家土窖、后天藏我家梁顶等方式保存下来。在那一场动荡的影响慢慢消散之后,叶氏子孙才敢把真仙雕像恭请出来,继续香火供奉,并在前年集资于原址上重建石顶宫。建成之后,叶氏子孙秘密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迎请石顶真仙重新法驾石顶宫。

    这是封建迷信的复兴!

    得知消息的政府曾派人来调查,但鉴于此关乎民众信仰,以及对祖先恩德的缅怀,想必众怒难犯,最后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去了。每逢农历节令、真仙诞辰或者佛道教节日,叶氏子孙都会到石顶宫礼佛祈福,一些驼背岭以及采石坑的信众也会前来……

    叶永诚回到家中。

    他一直犹豫到吃完晚饭,才敢把自己认捐了二十块钱的事情,说给老伴郭惠珍听。

    郭惠珍一听,顿时来气了!她将收拾好的碗筷重重往桌子上一摔——“啪啦”一声脆响,碗虽然没有摔坏,但结结实实吓了叶永诚一跳!

    叶永诚早就料到老伴会生气,却没有想到她会生这么大的气!

    “你说你没事充什么大胖子!你家里很有钱是吧?有钱怎么不见你天天给我们大鱼大rou?有钱怎么还让我们每顿喝稀饭、吃剩菜?哎哟……二十块钱!我看你是让架子上掉下来的南瓜砸中脑袋,你犯晕了你这老家伙……”

    郭惠珍破口大骂!骂也不能解气,她索性坐到凳子上,别着手、黑着脸,恶狠狠地瞪着那个老家伙。

    叶永诚每个月的工资大多数都交到老伴的手里,自己有用处才找她拿。郭惠珍管着这些钱,除了要应付家人的花销,以及村里的人情世故,还要还去年回娘家借的钱。不说远的,单不久前儿媳妇生孩子,都花去了不少钱。她素来节俭持家,现在听说老家伙一下子认捐了二十块钱——这简直是在割她的心头rou,她不生气才怪!

    叶永诚自知理亏,没敢说话,但讨好似地看着老伴,就差像小狗一样摇尾乞怜了。

    郭惠珍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她再次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随后拿起碗筷气呼呼地走向灶膛。灶膛边上有一只在寻灶蟋的公鸡,不幸成了出气筒。她一脚踢了过去,疼得公鸡“咯咯”直叫,扑腾着翅膀飞一样逃跑了。

    很快,叶永诚也“逃跑”了……

    第二天天刚亮,叶世新把被窝里的叶德兴拉了起来。世新的年纪要比德兴大一轮。他经常借自行车给德兴去县城,德兴也经常帮他买一些碾米机的零件回来,两人关系还算很好。

    昨天,叶文明向叶世新交代了两件事情:一是尽快把碾米厂的电路修好,二是找一个人接替叶国清。世新虽然负责抄电表,但对电这玩意却知之甚少,所以只能来找会水电的德兴。

    虽然前两三天才发生意外,但德兴想在世新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技术,就迅速起了床,洗刷完毕之后,相跟着来到碾米厂。

    由于地偏人穷,整个上山村基本上不怎么用电。用得起电的,就几户手头宽裕的人家,很大一部分人家还是靠点煤油灯来照明,而有些人家甚至连煤油灯也点不起。村里用的电,是将苦茶坡上各路溪流,以及驼背岭上小水库里的水汇聚起来,引到与采石坑交界一处高度落差很大的山崖上,再由引水管道引到崖下的梯级小水电站里发电。小水电站发电量不仅很少,还时常受到枯水期的制约,有时候甚至连碾米厂的用电也保证不了。

    说起电这一个无形的东西,不懂的人畏之如虎,懂得的人倒不觉得什么,只是千万要多长个心眼注意安全。那天,叶德兴看几眼就知道主线、保险丝以及电闸都烧融化了,要修的话就得把这些东西全换新的。

    叶世新早就把工具以及新的电线、电闸准备好。不过,叶德兴不想冒险,要求他去把总电闸拉掉,他屁颠屁颠照办去了。

    叶德兴开始做着准备工作。他先是把墙壁上烧融化的电线、电闸取下来,又用榔头把已经严重烧毁的配电箱敲掉。

    他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等叶世新回来,就问道:“国清受伤了,没有人cao作碾米机,现在来修电路干什么?”

    叶世新点了一支烟,回答道:“村支书说了,现在正是碾米的高峰期。如果不早一点把电路修好,大家都把谷子挑到采石坑去,那岂不是肥水流进了外人田?村里还指望碾米厂赚一些钱,给国清治病买药呢!”

    “那谁来cao作机器呢?村里懂这个东西的,只有国清一个人。”

    碾米机是村里的宝贝疙瘩,不是谁都能来碰一下手的。

    叶世新挠了挠头皮,一时也回答不上。他也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况且出了那么大的意外,就算是现教现学,估计一般人也不敢来碰碾米机。但他心里有一种预感,如果找不到人,村支书一定会要求他来顶一段时间。

    叶德兴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这关系到全体上山村村民。就算把电路修好,却没有人cao作机器,大家还不照样得把谷子挑到采石坑去——这可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一想到自己得挑一担一百多斤的谷子,步行五六里地到采石坑碾米,叶德兴的小腿忍不住抽抽几下。这一抽抽,直叫他没有了维修电路的心情。

    叶世新随手把烟屁股扔在地上,然后看着来时还很兴奋,现在却没有多少劲头的叶德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来。

    他仔细思考一番,对德兴说道:“要不你来cao作机器,村里给你开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