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在线阅读 - 570山越的危害

570山越的危害

    三国时期东吴的辖地就是在今天的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东、广西和江苏、安徽南部一带,而恰好这些都是山越严重流窜的地域。由于山越之祸是阻碍孙吴集团北伐江淮的重症,因此当时的大都督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而在陆逊大规模讨伐山越之前,孙策就曾命贺齐前往征讨过。当时孙策传命各县出兵五千,由县尉率领,统归贺齐指挥。贺齐认为,山越人兵多,自己兵少,在部队到达余汗与山越军对峙之时,便不再前进,怕深入进军后被山越人断了退路。于是命令松杨县尉丁蕃率所部留置余汗。

    丁蕃却认为,自己原是与贺齐平起平坐的郡吏出身,如今成为他的部属,受其指挥,心中不服,不肯留下。贺齐坚决执行军法,斩首丁蕃,于是全军上下,无不震惊,没有不服从命令的,都同心协力,拼死力战。贺齐部署一部份兵力留守后方,然后亲率主力攻打洪明等部,连连大败洪明等将,并临阵斩杀洪明,迫使洪进、吴免、苑御、华当四将全部投降。

    贺齐又乘胜率军打败驻扎在盖竹的吴五,然后,军锋又转向大潭打败山越军,迫吴五、邹临也投降。这一仗讨平东冶地建安、汉兴、大潭、盖竹等处,共斩杀山越军六千人,并且俘获了山越诸多名将,收编精兵万余,恢复了原设县邑,稳定了边境秩序。

    孙策奏请朝廷任命贺齐为平东校尉,重新恢复了大汉朝廷在东冶地所立的各个县。随后亲自任命贺齐为平越中郎将,专司讨伐山越事宜。

    任命刚下来,丹阳郡的黟县、歙县就发生了山越强族的暴乱。此时,孙策主力正包围庐江,为稳定境内局势,便派贺齐率部前往镇压。山越头领歙帅金奇,率万户山越民屯守安勒山;另一头领毛甘率万户屯守乌聊山;更有黟帅头领陈仆、祖山等率两万户屯守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叛众居高临下,难以仰敌。陈仆、祖山两位山越头领凭险扼守,临高下石,贺齐官兵久攻不下,将士忧患,束手无策。贺齐毕竟是久经疆场的少壮勇将,他趁夜色亲自察看地形,选择山越人不备的隐蔽缘道,精选轻捷、勇猛之士兵,乘夜以铁戈斩山为梯潜爬上山,再用垂布以援下,士卒兵勇攀援而上,乘其不备偷袭,且四面俱鸣鼓角,呼号雷动。

    陈仆、祖山深夜突闻鼓角喊声,惊惧慌乱,不知所措,放弃扼守的山道,逃归大营。吴大军随即登上山顶向敌营寨猛攻,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陈仆、祖山叛众,斩首七千级。歙县的金奇、毛甘率部众降。贺齐大获全胜,平定了整个黟歙地区。此战,贺齐出奇制胜,是出色的山地攻坚战例之一,孙策大为赞赏,命人把它写入战史。

    孙策故后,继任的孙权又派陆逊前去做贺齐的副手,陆逊虽然是孙策的女婿,可是才第一次出征,年方才十五岁,贺齐表面上很尊重陆逊,心底却以为陆逊是仗着陆氏家族和孙策的名号,实际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但很快地,陆逊的出色现让他非常欣赏,发自内心的尊重。

    陆逊讨伐山越的办法较之贺齐更彻底。陆逊先调查分析了江东各地民变的成因,是普通民众因逃避赋役而投靠豪强大族,沦落为依附民,而豪强大族为了反抗官府征发、保卫和扩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组成武装队伍,这类豪强武装依山阻险,被官府称作“山贼”、“山寇”。

    他们经常扰乱地方,有的豪强集团还与袁绍遥相呼应,对抗孙氏朝廷,成为江东地区的隐患。针对这种情况,陆逊采用查户整顿的方法,将其中的精壮招募为部曲,其他则用于屯田。当时会稽军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无法平定,陆逊便和贺齐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陆逊来江东之初手底下只有一百亲兵,一年后,麾下已有二千精兵。

    江东境内许多山区越族居民据险自守,不服从孙氏朝廷的统治,并不断起事反叛。陆逊向孙权、吕范建议:“方今英雄棋跱,豺狼规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编入军队。吕范采纳其建议,征得孙权的同意,任命陆逊为平越校尉。

    这一年,山越大帅费栈被袁绍策反,在丹阳煽动山区越族居民起事,充当袁军内应,配合袁军。孙权派贺齐前去讨伐,当时贺齐感染疾病,无法起身,十五岁的陆逊率兵前往征伐。

    当时费栈足有二万余人,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只有四千余人,人马较少,敌我悬殊。但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

    随后陆逊勒令各山区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种田纳赋,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孙氏朝廷在江东地区的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自此之后,陆逊镇抚山越的办法成为孙氏朝廷治理山越地区的最佳方案,让山越人下山耕种,让他们不复为害。之后陆逊率所得一万精兵回驻芜湖,有力地牵制了江东孙氏集团里面某些蠢蠢欲动试图迎曹cao南下的势力。

    自东汉末年的孙策开始,到之后建立孙吴政权,西晋一统三国,司马睿衣冠南渡偏居江左,乃至更以后的南北朝时代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杨隋,李唐等政权,对于长江以南分布的百越族群都进行过军事讨伐和政治上的改土归流,才将越族百姓划入到了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里面来。

    东汉末年,孙氏初定江东,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一种以宗族乡里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集团)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汉建安三年(198),袁术遣人以印绶与丹阳(今安徽宣城)宗帅祖郎等,使之激动山越,大合兵众,图谋共攻孙策,反为孙策讨破。

    为了巩固政权和掠夺劳动力与兵源,孙权从建安五年掌权之时起,即分遣诸将镇抚山越。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正待破城之时,山越复起,严重威胁孙吴后方,迫使孙权撤兵。孙权东撤后,派吕范平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程普讨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太史慈领海昏(今江西永修西北);以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充任山越活动最频繁地区的县令长,悉平各地山越。

    建安二十二年,陆逊建议孙权,克敌定乱非众不济,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于是命陆逊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将俘获之人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得精卒数万人。

    吴嘉禾三年(234),孙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移书相邻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越分割包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待其谷物将熟,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诸葛恪将其中精壮四万人选为兵士,余者迁至平地充作编户。

    经孙吴数十年的残酷征讨,江南绝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地,一部分用以补充兵源;一部分成为编户,调其租赋,或为私家佃客。大量山越出山,对于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速了山越自身的汉化过程。虽然直到南朝末年,甚至隋初史籍中仍有关于山越的零星记载,但绝大部分山越此时早已同汉人完全融合。

    其实在孙策入主江东之前,汉朝之前历代的扬州刺史都曾经对山越软硬兼施,只不过是史书上对于吴国征讨山越这一段比较详细而已。

    扬州的官吏最先是分给山越人他们土地,以及耕牛、农具、种子等物资,希望栖居在山林中的山越人能够下山做个老实耕种的良民,不再劫掠、sao扰汉人百姓。但山越人言而无信,收了官府的资助后。回头就把耕牛杀掉吃rou,粮食种子磨面。农具熔化了制造武器,变本加厉的劫掠汉人。

    被山越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历任扬州刺史自然不肯吃这个哑巴亏,遂派遣郡兵入山剿匪。山越人虽然甲胄不全,但却因为自幼栖居在山林之中,一个敏捷伶俐,善于攀爬,而且因为是狩猎民族,所以山越人的箭术非常了得。近二十年来,扬州的地方郡兵前前后后围剿山越贼寇不下百次,一直都是负多胜少。屡次大败而回。

    直到十年之前,黄巾叛乱,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扬州的刺史不断更迭,你方唱罢我登场,对扬州的控制力逐渐丧失殆尽,再也无力征讨山越。而山越大头领严白虎攻占吴郡,自称“东吴德王”,更是让山越各个部落的首领看到了自立为王。做个土皇帝的希望,于是各部此起彼伏,更加变本加厉的劫掠各县百姓。

    除掉严白虎之外,生活在会稽南部广袤山林中的山越精壮多达十余万。其中以盘踞在布射山上的黄乱势力最为强大,手下各部落加起来约有三万的战力。除掉黄乱之外,这片面积广袤。南北纵横七百里的崇山峻岭之中还盘踞着彭虎、陈策、费栈等四大部落,手下的精壮都超过了两万人。

    随着势力的膨胀。这些自称“大帅”或者“宗帅”的部落首领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己的地盘上劫掠,在刘辩统一江东之前。甚至流窜到丹阳、秣陵、乌程、怀安等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的县城去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