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在线阅读 - 第1581章 都要明白

第1581章 都要明白

    历史的真相总是被淹没在云山雾罩中,在史书中也可以从一鳞半爪中发现些许疑惑,赵昺从中看到了对于这些皇子身份的认定,用了“相与阴谋”四个字。那么真相也许就是司马迁、班固出于政治正确,虽然并没有直接点明功臣们对汉惠帝一系子孙的污蔑。但他们仍然使用了春秋曲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后的记述中,功臣们将刘邦的旁系子孙——代王刘恒一系迎入长安,并排除了在诛杀诸吕中立下大功的齐王一系。很显然在功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在他们看来,旁系的刘恒更好控制。更加吊诡的是,刘恒称帝前后,他的王后以及四个嫡子皆神秘的死去了。

    对此,史书仅有一个简短的记载:“代王王后生死难,先代王未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因此,不得不让人起疑,代王后与四个皇子都非正常死亡。但吕后在世时,她为了增强吕氏的力量,曾让刘姓诸侯王和吕氏之女结亲。而刘恒,或许也不例外。

    若果真如此,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这个结果都太冰冷、太诡异了。赵昺觉得功臣们很可能会杀死吕氏代王后以及四个吕氏之子,用以防止吕氏外戚死灰复燃、反攻倒算。而功臣们的狠辣、无情以及编瞎话的能力也让人胆寒,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邦杀功臣绝不是杀多了,而是杀少了。

    赵昺也常常感叹,有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特权,就是个遭人嫉妒的职位,劳心又劳力的苦差事。不仅要想法保住自己的位置,还要为了防范臣子们的篡逆之心,不得不狠心杀戮,但当屠刀落下时心中可能并不是轻松,更多的是无奈。

    当下赵昺也不愿再谈这个让人忌讳的话题,但他也想到历史本源上的朱元璋可能就是吸取了刘邦留下的教训。因为他清楚自己精力还充沛的时候,尚能够镇得住这些共讨天下的老伙计,而自己一旦年老体衰之时就不一定了。

    所以在天下方定之初,朱元璋杀华云龙、廖永忠,早就激流勇退的刘伯温也在家乡莫名其妙升天。赵昺觉得在这一时期,其就开始为子嗣顺利交班铲除障碍拔掉倒刺,开始逐步清洗功臣。而随着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的年龄让朱元璋顾虑重重,最终决定大开杀戒。

    朱元璋是左勾拳右勾拳蝴蝶步法,先炮制了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一职,进一步加强皇权。此后发动了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将大明朝的文武大臣当做火锅底料一起下锅,以谋逆之罪一下就杀了几万人,团灭帮他夺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团,诛杀了功臣宿旧万余人。

    紧接着穷追胡党,朱元璋又杀了唐胜宗等人,耄耋之年的李善长全家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对这位头号功臣的最大恩典是赐个全尸。在杀了蓝玉之后,作为朱元璋的亲家的王弼祸从口出最终也难幸免一死,王弼死后,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杀了战功赫赫的名将冯胜和傅友德。

    至此开国公侯几乎全灭,功臣中唯一得以保全性命的仅仅信国公汤和、黔国公沐英。汤和直口快心里比谁都明白,既知朱元璋要诛尽功臣就自解兵权,谦卑恭顺散尽家财逢人就送,终得以安死枕上。而沐英得以世领云南,也仅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懂得应付西南军务领兵打仗之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范蠡总结的一句话,道出了帝王无情,可同甘苦,不可共患难的感叹。但亦是皇帝们的无奈,被诛杀的众多功臣也是因为‘谋反’,他们即便没有行动,也是藏有此念头被杀。而君弱臣强的局面之下,功臣几乎必然作乱,也是君臣反目的诱因。

    赵昺对此是深有体会,彼时自己虽然坐上了皇位,但在行朝的日子哪天不是战战兢兢。而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他明知张世杰必败,却依然看着其前往崖山。一战之下其亲信几乎损失殆尽,他才借机翻盘,可付出的是数万士卒的生命。

    而后在琼州的日子,赵昺处心积虑的培植亲信,死死的控制着军队,并利用经济手段挟制朝廷,经过十余年的经营才扭转了大宋延续近百年臣强君弱的局面。虽然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大规模屠戮权臣的事件,但其中的心酸和代价只有他自己明白……

    现在自己掌控了全局,军队成为他的死忠,文官集团难以再插手军务。但后遗症同样明显,赵昺发现曾经的亲信军将也因为自己愈发的强势,而心生畏惧,竟然开始担心哪天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被诛,让他苦恼不已。

    本来赵昺并不想在此时与众将摊牌,但是没想到赵孟锦却抢先揭开了盖子,那他只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否则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仅导致军心不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麻烦,使得消极情绪蔓延,腐败丛生,军纪散乱,让好不容易打造的铁军毁于一旦。

    在刚刚的谈话中,赵昺表明了态度,他对他们的信任依旧,且婉转的告诉他们若是依然难以打消顾虑,当下可以选择脱离一线部队回京养老,或是享受高官厚禄致仕还乡,并保留爵位荫及子孙,能够安享余生。

    虽说是一将难求,而这些人也是追随自己多年的亲信,熟知军阵,使起来得心应手。可他也并非没有后手,当前武学为军队源源不断的提供中下级军官,而他之所以大兴武学,培养军官,也是为了减少旧军队中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保证军队忠于自己,忠于国家,而不是某个将领。

    而今经过梯队式的培养,新一代高级将官已经成长起来,可能尚欠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但赵昺相信只要经过几次战役的锻炼,就能够担当起北伐的重任。

    另外,赵昺也相信在座的将领心中清楚当下的形势,中低级军官的培养模式已经斩断了他们自立为王的念想。他们无法保证在自己生出异心的时候,能够拉走部队。早先第八军的例子就摆在眼前,经营十余年的部队,在大义和皇帝面前一切都成空。

    再有,赵昺也已暗示他们,他还是青年,他们根本活不过自己,不存在为了保证年幼的储君顺利继位而做出屠戮功臣之举。只要安分守己,遵守法纪,那就不必要担心。反倒是如现在这般才是取死之道。

    此外,赵昺相信在座的众人都不是傻子,又都是血性男儿,何去何从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论公他们谁也不想在收复中原之战中缺席,收复旧都,攻占敌国京城,那是何等的荣耀,必将会名留青史,流传万世。论私,即便不提与皇帝的私谊,为了家族和子孙也不能灰溜溜的还乡……

    接下来,赵昺跳过了这个话题,重申军队在国家中的重要性和职能,要为国家的利益服务。强调军队不仅要讲军事,还要讲政治,参与重大事宜的决策。同时告诫众将不得超越职权干涉政务,与地方州府争权。

    为此赵昺还讲了刚刚发生的两个例子。

    在此次紧急调度诸军赶赴都梁山中,庄思齐因为与地方州府关系恶劣,失去了地方的支持,不得不通过轻装强行军来赶时间,靠强迫途径的地方州县来获得给养。此次庄思齐的行为也是极为恶劣的,严重损害了军队的形象,伤害了地方的利益。也就是因为他做事还有底线,没有劫掠百姓,否则此次难逃被撤职查办的下场。

    而孙恺部恰恰相反,他们重视与地方州县的关系,不仅遵守军纪,也严守法纪。在地方出现困难时皆会伸手相帮,协助地方维持治安外,帮助驻地修桥铺路,兴修水利。逢有灾害发生,在得到枢密院授权后,皆会积极救助。

    因此在孙恺部接到开拔命令后,他们得到了地方官府有力的支持,主动协助他们筹措粮草,调拨夫役、车马运送,令沿途州县调拨物资整修道路,加固桥梁等等尽其所能的给予帮助,使得他们得以迅速完成集结,在防地区域内畅通无阻。

    两厢对比,高低立现。赵昺回顾了他们当年在琼州时,兵微将寡,地方俚民仇视朝廷,处境艰难的日子。而后正是通过出台惠民政策,改善军民关系,才得以获得琼州百姓和俚民的支持,让他们得以渡过最为困难的时期,并倾力协助朝廷收复江南,才有今天的大好形势……

    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演习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演练后例行的总结会议上,大家惊讶的发现除了枢密院的主官外,随后的中书省左相陆秀夫和门下省右相邓光荐,兵部尚书陈任翁也列席其中。

    但他们并不会干涉军演具体内容,而是在会后分别向众将从各自负责的范围内,讲解国内外形势,地方局势,以及出兵北伐对国的意义,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和能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让众将明白北伐不仅是军队一家的事情,他们身后还有朝廷方方面面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