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要当球长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七十一章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中国

第六百七十一章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中国

    “大哥,这就是咱家。”

    随着沈荃的话音落下,兄弟俩拐过一个拐角,一栋四层高楼耸立在沈源的眼前。这就是沈家的新家了。

    完全新式的楼房建筑,沈源对此很熟悉。他在秦皇岛时住的也是这种高高的楼房。只不过他落脚的单位住宿楼可远没有住宅楼的条件好,而且因为当初设计出了漏洞,盖了足足六层,结果提水的蒸汽机只能勉强把水送到第四楼。于是,无数人就视那五楼和六楼为畏途,天天提水上五楼和六楼,啥概念?

    沈源的级别低,只配给了一套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小房间,他的那个随从整天里都只能住在客厅。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铺盖,卷放到小阳台去。

    但几年的时间下来,沈源倒是觉得这种套房也没什么不好的。他已经适应了这种居住模式!

    以沈源的收入他当然可以在城区里租下,甚至买下一套三室一厅的大套房,但沈源没有。因为他要攒钱,而且他不能确定自己在秦皇岛还可以干几年。所以现在的沈家除了眼前的这幢三居室的房子外,在不远处还有一套三居室的新房子,这可是耗干了沈源全部的积蓄了。

    连川西和东北的军民股份制公司的那点股份都卖掉了。就是为了能在南京买下一套房子。他很快就要成婚了么。

    眼前的这栋四层高楼里一共住了四十户,在南京城这算是年头最早的一批住宅楼了,高楼一共有五个单元,沈源家在乙单元二楼乙一。

    这套房子是沈家的老房子被拆迁后,那个顺丰地产公司付出的赔偿,另外还有一百银元。说真的,那个时候,人家顺丰出如此的价格已经很够意思了。可是现在再回首看看当年的价格,再看看眼下南京的房价、地皮价格,沈家那真真是亏了血本了。

    当年那一百银元解决了沈家不少难题,至于这种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十分别扭的房屋也被沈家人接受了。

    沈父沈母一间屋,沈荃和meimei各一间屋。

    然后沈荃成婚,然后meimei出嫁,然后沈家的第三代人出世……

    再不适应,这也是套遮风避雨的房子不是?

    所以沈家在这里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住到沈荃结婚有了孩子,住到沈源的小妹嫁人。

    住到去年沈源终于攒够了钱,让父母在南京城里再度买下了一套新房。

    近乡情怯的感触并没有在沈源心里生出,进到家门口,当房门被打开,看着爹娘那熟悉却又苍老了不少的面容,双膝跪地的沈源刹那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埋头痛哭。当年他在四川成婚,父母都没有在身边啊。他的原配难产离世,丧妻丧子之痛也是他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

    沈父沈母更是泪水横流。因为他们知道,为了这个家,他们的大儿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傻孩子,快叫大伯。”沈荃的媳妇就在一旁站着。

    现实条件决定社会风俗。当一栋又一栋高层住房楼在南京城里不停地拔地而起,当越来越多的南京人住进了这种’狭窄’的公寓楼里,原先的那一套女人不见外男的礼教风俗就迅速的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了。虽然对比整个中国社会,这样的人家终究是小数,但这就是一个苗头,一个趋势,总有一点少数会变成多数的。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当中的住家户的居住面积只会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而在社会的影响力上,是城市影响农村,而非农村影响城市。

    当然,留客在家吃饭的时候,女人还是不会上座的。

    可今天这是家宴。

    饭后,眼睛红的跟兔子眼睛有的一比的一家人,先下楼带着沈源到一样距离不远的新房那里,留下沈源的那长随打扫房间,整理物品。沈源是又跟着父母兄弟回到了家中。

    离别多年的亲人一朝相见,那是有着无数的话语要倾吐。而且沈源要重新了解一下南京,还有什么比从自己亲人口中得知的消息更可靠和详尽的吗?只是一个突发的变故打乱了沈源的打算。当一家人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沈家来客了。

    张大海有些局促的坐在凳子上,身边是他家老三张大江。他与沈家并不熟悉,今天甚至是他与沈荃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家老三张大江与沈荃熟。

    因为张大山和张有财两人的参军,张家受到了优待,不仅张大海进入了技校,张大江也顺利的进入了技校。倒是张家兄弟里年纪最小的张大河,正正经经的读起了学堂。跟自己二哥一样进了技校的张大江学的不是铁匠,而是厨师,现在在南京开了一家小饭店,沈荃常去吃,一来二回的两人就都熟悉了。

    而他们这次来的原因是张大海在南京边上的太平府盘下了一家弹簧作坊,为了这个作坊张家人可以说是掏空了自己的家底积累了,张大山、张有财都要举债借钱了。因为现在这弹簧的生意有多么好做是眼睛都看得见的,只要质量过关,那根本就不愁销路。张大海六月里把作坊盘了下来,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生意很好,钱挣了不少,要想回本用不了多久,但税也出的让人心疼。何况张家还准备接着进军马车市场呢,这交易额就更大了。

    人在有外债作为压力的时候,那就总想节省一切的金钱。中国人普遍不喜欢欠债,张家人也是如此。

    张大海当然不敢偷税,可是合理避税却是可以做的。这在中国东南地区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虽然中国社会上还没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这一行,在中国,所谓的会计还是很传统的账房先生。能够帮忙‘合理避税’的人,几乎全部都在政府的税务部门。因为现在的中国只有他们一边对税务细节了如指掌,并且掌握着专业的算账技巧,另一边身上还穿着对口的官皮。

    那简直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而且太平府就在南京的西面,往来不需要一天的时间,间隔很近很近。

    “你是要我去给……”

    沈荃嘴巴都长大了。他很想笑,你张大江能不知道他的底细吗?他沈荃在税务系统干了才两年啊,还属于绝对的菜鸟,他哪里拎得起这个活啊?

    虽然这外快来钱很快,但这活儿却也不是谁都可以拎得出来的。你必须把税收方面的条条框框全都吃透,不然人家恭恭敬敬的把你请过去了,忙活了半天却只整出了寥寥的一点来,这就丢大人了。

    税务部门的不少人现在都接私活,因为朝廷没有做具体的规定吗。没有人会放着钱不拿,而且开启这个源头的人还是九州商会。

    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盘算,陈鸣不发话,谁也不会主动挑事。

    “二哥。你资再轻你也是做了两年的人啊,这里的道道那还有不明白的?再怎么着也能减少一些税不是?我也没求你一下子就把避税做到极致,是能省下多少是多少。而报酬,就按市面的规矩来,绝对少不了您一分钱。”

    张家兄弟结交的不是现在的沈荃,而是将来的沈荃。只要沈荃能够在税务这一块干下去,那就是一根不能忽视的人脉。

    随着国朝鼎立,这军属的地位伴随着参军热潮的回落,也有了一定的弱化。张家就是靠着张大山和张有财的军人的身份发家的,可特殊阶段过去之后,一切回归到‘正常’态势下的中国社会,军属变得有点不值钱了。尤其是以已经‘发家致富’的军属,毕竟这整个社会上的如此的军属太多太多了。倒是那些生活还贫穷的军属‘威力’更大一些。

    张家人做生意,在军属身份不断变弱的时候就开始编织自家的人情网络,在东西在眼下的中国再度成为了很关键很关键的一个社交媒介。张大江因缘巧合的与沈荃结识了,并且打下了不错的交情,这就是先天上的便易。

    南京是距离太平府最近的大城市,也是未来张氏的马车必须要涉猎的市场,沈荃即使身份一般般,可他有个好哥哥。那是能作为地方优秀官员参加中央政治学院培训班的人物。

    面相憨厚的张大海和张大江兄弟实际上已经把一切都调查好了,别看张大海那个局促模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老实蛋本分人。

    这些事情不要说沈荃了,就是在一旁全程观看的沈源怕也一点没有察觉。那张家兄弟的表现就像根本才知道有他这个人一样。

    所以啊,千万别以貌相人,那样真会吃大亏的。

    ……

    沈源在一旁就这么看着,面上不漏声色,心理面却惊讶极了。这种事儿他不是没听说过,可在秦皇岛,他却没有亲眼见过一次。而他这才回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直接看到了这种‘传说中’的合理避税,南京本来很陌生很模煳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有增添了一笔nongnong的勾勒。

    “爹,要是按那张家兄弟口中的市面规矩来说,老二这一个月能多拿多少钱?”张家兄弟带来的礼钱就足足有500华元。

    “老二对我说起过这事儿,张家的那个弹簧作坊一个月能有两三万块的流水,要是加上了马车生意,怕是数字还要翻倍了。这大大小小的税加一块就不是一个小数字了,要有小几千块了。”

    “老二要是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张家每个月怎么着也要给个一二百块。”

    这收入加上沈荃的工资已经不比沈源这个当官的俸禄低多少了。而张家的弹簧作坊还只是一个小不点,那些给大商会盘账的大拿岂不是还要高出十倍、几十倍的收入?那比起他们的正常工资来就高的太多了太多了。沈源也由此生出了一个不解来。

    等到沈荃将张家兄弟送走后回来,沈源就拉着他道:“给公司企业做合理避税,这收入不低啊。怎么就没人专门干这个?整个南京市场都是公家的人接私活吗?”这种现象直观上让沈源有点接受不了。这是在做第二份工作的节奏啊,还是绝对的高薪水。

    “不止是整个南京,上海、宁波、苏杭、扬州,整个东南都是。”在南中国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沈荃一点没有顾忌的对大哥说:“至于专门做这个?就风险太大了。没有这身官皮,那些前一天还求着你帮把手的老板,转眼就会把你忘在脑后。最重要的是,朝廷也没说不允许税务系统做私活。只要上头没有强制性法令下达,那就能做一天是一天。”谁不想套一身官皮啊?虽然这事儿怎么看都长久不了。“再说,现在那些给大公司大企业做合理避税的人,别看一个个都不露面,那一个个都是税务系统的大拿。

    甚至有的人已经开始带小弟了。”

    沈荃的话实际上还有另一个意味,他在对沈源说:别把技能看的太重了。要是身上没这身官皮,那些工厂公司老板未必会找上门来。

    因为任何一个利益团体都会护食,这是一切有思想存在的物体天生的本能。

    税务系统也会护食。这一现象的演变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税务系统就已经将这‘合理避税’当成了自己的固有利益。

    “哥,你都不知道。一些地方的税务局查账的时候,甚至都会先问那企业公司的帐是找谁做的。那必须是税务体系的人,不然就等着倒霉吧……”

    税务部门黑起来那才是真正的黑。大环境如此持续着,这块利益根本就不是外人能随随便便就伸手的。

    不要说社会上本来就缺乏这种让企业公示合理避税的‘盘账高手’,就算真的有了这样的‘盘账高手’,那些经商做买卖的人有几个敢得罪税务部门?就算背后有大背景的商家也不会跟税务部门硬碰头吧?

    “这都还要等朝廷下制度,税务系统接私活,这种事儿照谁说,都觉得不靠谱。就看朝廷什么时候手起刀落了。”沈荃想到了系统内部的一些小道消息,税务系统内部都有很多人觉得会是下一任内阁来cao刀。今年应该是最后的好时候了,这次换届是一个节点!

    “不过这事儿倒是把会计这一行给炒的火热,哥,你在外地你不知道。这两年,每年六七月里,全国各地的人都跑来上金陵商学院会计专业报名考试啊。这些人经过商学院的考核后,有的人成绩优异,那么可以获得旁听的资格,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连旁听的资格都没。就顶多是挂着金陵商学院的名头参加成人高考。”

    “有能耐有毅力的,就一科科跟着商学院的正规考生考下来,等拿到会计师资格证后,那就苦尽甘来了。”

    “但大部分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已经是承天五年,再有不到一年,也就是明年夏天,人家商学院会计专业的第一批学生就要毕业了。税务系统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人家商学院毕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在商学院学了三年,虽然经验没有税务系统的人丰富,可人家的知识点是一点不少。”

    “到时候肯定有一场大冲突。”

    “特别是明年内阁要换届,税务系统赚外快的日子我觉得长久不了了。”……

    沈荃嘟嘟啦啦的说了一大堆,沈源全都听进了耳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