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惊风波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 一夕安寝

第四十一章 一夕安寝

    知女莫如母,常山王何处长着痣,她的一举一动,她在想什么,作弄人时是何表情,樊姜再清楚不过。

    那些优僮多半是前一刻欢喜雀跃地走进临光殿,后半夜又被九万扛出来,扔出去。当然要论元灵均的心情而定,她高兴的时候,就让少年躺在榻上,不做别的,就瞎聊,或者逼着他们说故事,但论说故事的厉害程度,谁都比不过元灵均的鬼故事,通常故事讲到一半,童男们不是吓晕便是告饶,一个个出了临光殿后闭口不言,一来二去,结绮堂的人不敢再讥讽宋玲珑。

    进入三月下旬,国婚已近。

    每日辰时,樊贵嫔乘着凤辇准时赶到临光殿,亲自监伺常山王起榻习仪。吉期逼近,临安遣来观礼的使者即将到达巴陵,朝臣的贺礼上呈归库,樊贵嫔任命太常蓟欢担任婚仪六礼使,申时在避风台应卯待驾,讲演仪式。

    两日后,临安观礼使至巴陵腾风馆下榻,前去接应的官员回禀樊贵嫔,临安左相赵桀和中书令杨安中,并数位名门郎君贵女同来观礼。

    为来使张筵洗尘,宫人清扫布置楼阁,翌日,樊姜传召常山五阶以上从臣列席,元灵均未出席赴宴。

    “你一次说这么多,换成谁也记不住啊。删了,全删了,看见大篇幅的字就烦。”

    蓟太常讲解的十分仔细十分精准,奈何元灵均还是在避风台大发雷霆,再三要求删减章程,蓟欢犹豫不决,去请示樊姜,晋室祖制不容违背,他岂敢擅自改动亵渎天威。

    “她生性洒脱叛逆,不愿将就这些条框束缚,何苦逼着她做。就依大王之意。”樊姜也不是守规矩礼仪的人。

    经樊姜的斟酌同意,取消了春祭等诸多仪式。

    元灵均刚从避风台习仪回到寝殿,忽闻内侍禀奏,甄王师派人催交她的功课。

    万家灯火暖春风。

    林缜和甄传庭在书房中手谈议事,家僮来到廊下通传,中书令拜访王师府,正在在府门下车。

    两位老臣相视一眼,这位年轻的中书令频繁出入王师府,他的用意两人心中都有数。

    甄传庭掷下白子,感概万千:“当初引荐,原本是助他施展抱负,不料我一番好意倒是害苦了他。”

    “贬谪浣州还是陛下恻隐不忍,陛下复用,中书令应怀有怵惕之心,及时收敛。话说回来,顽固较真的性子倒和王师几分相像。”林缜摇摇头,惋叹几声。甄传庭也听出其中意思,他也是在借庾康婉转地劝诫自己。

    “明公,您也在这里吗?”

    院中传来了少女的高声询问。

    没等到庾康过来,倒先把那位等来了。两位老人不禁哈哈大笑,起身相迎。

    “老丞相,孤都听见您的笑声啦,是说到什么有趣的事吗?不如和孤说一说吧。”

    林缜眉头稍展,“还能有什么事比大王驾临更让人开怀。”

    “明公又来打趣孤。”元灵均从中庭穿过来,满面寒露。

    她走在席前脱下莲蓬衣递给家僮,林缜过来施礼,元灵均一把托住,“四月快到了,还是冷得很,外面都还有露气呢。”

    三人围着小几坐下,家僮送来烫酒,元灵均抿了一口,想起还有一人,便朝身后喊道,“进来呀庾卿。”

    两位老臣这才看见门外立着的常袍青年,他尚且穿着冬衣,披一件大毛氅。

    朝野上下都知道他这人体寒多病,酒是无福消受的。甄传庭唤家僮过来煎茶,婢女收了棋盘,君臣四人围席畅谈,谈的不再是国家政事,而是拉家常,几盏茶过去,林缜见天色已晚,辞别回府,庾康似有事要询老丞相,也急急忙忙地告退。

    自林相和庾中书令告辞后,师生两人兴平气和地谈了一阵,不大一会儿,室内便传出了争吵声。

    “书法愈发精进了啊,为师教你的都毁到狗肚子去了。”甄传庭捏着一摞皱巴巴的纸,脸色铁青。

    元灵均向后挪开数步,警惕道:“您老人家年纪大了,千万别动气。”

    甄传庭吹胡子瞪眼,“说的也是,老夫都这把年纪了还整天受你的气,不如辞官归田,含饴弄孙,也好过被你活活气死。老夫教过的学生中就数你最笨。”

    “这话你说得不下百次,但王师这么说还是让我挺寒心,左右不过几个字,勤加练习不就好了。”元灵均嘀咕一声。

    甄传庭拍了拍茶几,元灵均吓了一跳。

    “寒心的事情还在后头。大婚后你务必争取亲政,不说涉足大部朝纲,必须要稳住臣下向王之心。从前为师纵容你,由着你胡闹,但如今形势不同往日,王师的话你要听进去,否则,就会有第二个忠臣因你而死。”

    “王师的话太严重。”见对方不苟言笑,元灵均颓丧地垂下头,“婚后亲政,好好说就是,何必大呼小叫。”

    “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近前几步,老夫要好好跟大王说道说道。”

    元灵均靠前几步,蓦地惊呼。甄传庭不知从何处抽出了二三寸宽的竹片板子,正朝她方向打来。

    “林相请留步。”庾康喘着气,急步追上前面那人。

    林缜放缓了步伐,两人并肩而行。

    “林相,巴陵朝堂的形势不大乐观,贵嫔虽为一介女流,打仗治国不输于丈夫,叫人钦佩不已,但如此明目张胆着手国政,代行国君之责,是不是有些欠妥?相公对此就没什么意见或谏阻?”

    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青口白舌,也不怕隔墙有耳。

    林缜苦笑,“此事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中书令一定以为,所有的贤臣良臣都被贵嫔蒙骗或者收买了,那不过是你的猜测。”他看了看夜空,拢紧了袖子,“老夫初来常山,原本是荒无人烟的贫瘠之国,短短五六年就焕然一新。有目共睹,我们不干预贵嫔豫政,她的确有能耐,恰巧少君年少,又不喜参与政事,总要有人主持大局,而我们顺应潮流,一是保持常山的平和秩序,避免外患;二是保全少君,至于第三点……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还需你自己多看多晤,一腔正义是好,枉送性命要不得。”

    “相公有没有想过,如果贵嫔挟持大王号令诸臣,又当如何?”

    “顺其自然。”

    “还请相公明示。”庾康拂袖一礼,目光炯炯。

    林缜深深地看了年轻人一眼,道:“黑夜是暂时的,明天总会迎来朝阳,在太阳出来之前,人在做什么?”

    庾康沉思细想,不明地晃晃头。

    林缜高深莫测地笑道:“是闭眼睡觉。要得一夕安寝,便要无事相扰。”

    见庾康仍然懵懵懂懂,林缜大笑几声,不再继续作答。

    巴陵的一切如同一个谜,庾康越想猜出谜底,答案就越是扑朔迷离。樊姜干预政事的做法本是僭越皇权,那些闻名晋国的贤臣和武将却没有多加干预,反而对那个妇人言听计从。

    如果他坚持做一个不愿变通的正直之臣,会被众人孤立排挤,说他是唯恐天下不乱的jian臣贼子,如果他选择顺应潮流,又和他匡扶正义的决心背道而驰。“莫要插手其中”,答案恐怕就是林丞相迟迟没有说出口的第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