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惊风波在线阅读 - 第六章 千里送琴

第六章 千里送琴

    日上中天,赵家四娘果然到老屋来请元灵均。

    田埂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蓝色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夏天的蝉声萦绕在四周的树林中,让人顿感烦闷。

    元灵均牵着年幼的赵四娘穿过一道道田埂,来到一处平坦的山地,阳光普照,对面的村落沐浴在金色的光芒里,这里不同其他地方,在见惯了繁丽景色的元灵均眼中,没有哪里能比得上远离车马喧的狒狸村,哪怕是田埂上的一朵野花,也有牡丹不能及的洒脱随意。

    “兄长能到巴陵书学读书,多亏了甄翁的举荐。六娘,我有悄悄话要对你说,千万别感到惊讶。”赵四娘顶着圆圆的丫髻,两个脸蛋红扑扑。

    “哦,什么样的悄悄话?”

    见四周没有别人,赵四娘凑到元灵均耳旁,压低嗓子说道:“我听到阿娘和大兄说,如能和甄家六娘接触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和我接触?”村妇也有如此远见,当真让人惊讶。但被牵扯进去的元灵均似乎没有细想其中更深的意思,只是赞同地点点头,“你阿娘说的没错。”

    元灵均揉着赵四娘的发顶,四娘偏过头,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大兄对这件事也很上心,并且同意了阿娘的提议……”

    赵四娘没有继续往下说,而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对方的表情。元灵均不解其意,露出疑惑的神情。

    在赵四娘也纠结不已的时候,元灵均突然对着她的脸一阵揉捏,小丫头极快地躲闪开,不高兴地扁起嘴巴:“不要捏不要捏,变成大蒸饼可就不好看啦!”

    二人相携到了赵家院子,赵四娘眼睛一亮,撒开脚丫子往屋里窜。

    “阿娘,我都闻到糖香了。”

    “就你的鼻子灵,让接的人呢?”屋里传出妇人的嗔怪声。

    “给糖吃我就告诉你。”

    被小丫头抛弃的客人此刻就站在院子里东张西望。

    天气很炎热,阳光依然刺眼,元灵均双手放在额前搭棚。

    这是元灵均初次到赵家做客,赵家的房屋比钟家要宽敞许多,屋顶盖着青色瓦,平整的前院,门前一排白果树,叶子翠绿翠绿的,长势颇好,在白果树后方的缓坡上长有野草,其中有两株开粉花的植物,在一片绿色的衬托下分外醒目。元灵均将头发撩到背后,把袖子挽到小臂,小心地爬到坡上,想摘下一朵来玩,手指刚碰到枝干就扎出一个血窟窿,她咬着指尖凑近去看,枝干上生有细小的刺。

    “那是刺梨,秋天结果实,果子外面也有很多刺。”

    怪不得,连名字都让人望而却步。元灵均一屁股墩坐在土堆上,打量起来人。

    一个梳着总角的少年同样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

    “你就是赵大郎?”

    “那你是甄家六娘?”来人正是甄传庭口中具备才华的赵大郎。

    赵大郎蹙起眉头,极不理智地忽略了元灵均的问话。

    “听你的语气,我长得不像阿翁咯?”元灵均弯着脑袋,一派天真地冲少年眨眨眼睛。

    赵大郎的确不相信,不久前才传出甄家孙女偷盗的私语,此时一见,竟是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少女,形象与同龄女子简直差之千里。想到母亲试探他和甄家的婚事,频频摇首否定,如果真和这种不知礼数的人结为百年,日后入仕恐怕会沦为官场上的笑柄。

    “请下来用饭吧,堂上已经开席。”实在没什么好感。赵大郎掸掸衣袖头也不回地进屋了。

    在元灵均到来之前,甄传庭和赵家父子一直在堂室里叙话。

    赵家公是辛勤劳作的老实巴交之人,言谈举止很是局促,但他膝下的儿女却个个精明算计,肖似其母。

    等到开席,因甄传庭举荐的功劳,被赵家奉为恩人居于上席,元灵均和赵家三个女儿都被安排在下首就坐,席间两位长辈拉了几句家常闲事,甄传庭又对大郎嘱咐前往书学事宜。

    “脏死了,你用食为何都不洗手?”赵二娘就在这时发现元灵均没有洗手便上席用饭,嫌弃地哼了一声,把席子搬得远远的。

    贫寒人家的堂室窄小,一人说话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但作为元灵均长辈的甄传庭只是微笑着捋了捋胡须,并无不悦,对元灵均的行为不置一词,也没有任何有开口训斥无礼的迹象。

    赵家人陷入尴尬的局面,最先反应过来的赵氏暗暗地朝二娘递眼色,示意不要乱讲话。赵二娘对母亲的警示视而不见,顾自用起饭食。

    元灵均抬起手,果然沾着泥巴。想是爬到坡上摘刺梨花的时候蹭到了。

    “五谷粮食不也是土里长出来的,也没有人嫌弃它们不干净啊!”元灵均白了赵二娘一眼,不在乎地说道,在三个女孩的注视下,她的手放在肚子上狠狠揩了两把。赵二娘惊得瞪圆了眼睛,这次坐的更远了。

    虽有难得吃上一回的rou食,这顿宴席实在让人无语。

    回老屋的路上,师徒二人并肩而行,一路无言,都有话不吐不快,又谁都没有先开口,这对师徒就一直沉默,像在闹别扭。

    “明玉,你看赵大郎这人怎么样?”快要到老宅时,王师突然问了一句。

    “他看不惯我的行为,我看不惯装腔作势的人。”从见到的第一面,以及餐席上赵二娘的那番话,赵大郎眼中流露出厌恶的情绪她都看得一清二楚,赵大郎不过是碍于读书人的身份稍有收敛,没有表现得如赵二娘那样明显。

    甄传庭哈哈笑起来:“你的确太无礼了。对了,赵阿爹今日与我说起大郎的婚事,还故意提起你,你说为师要如何回复才好。”

    “那还不简单,王师就如实告诉赵家,我不仅盗窃,还是寡妇,当他们听到这样不可思议的事,表情会是怎样的?我想,一定羞愤死了……”说起亡夫时,元灵均一点都不避忌。她确实已经成过婚,夫婿也确实已经往生。

    “不要小瞧赵大郎,这人谈及国策头头是道,对北塞未平定一事壮志雄心,不过本事也就有点纸上谈兵的功夫,但他仅靠这点功夫说动为师举荐,绝非池中物,可惜此人贪欲太重,日后恐怕会与我们为敌。”

    “话虽如此,王师不也将他引入书学。”

    引狼入室是甄传庭惯用的手段,但以后发生的事情还很遥远,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来避免。元灵均只是不明白王师的担忧从何而来,他的样子看上去不像是在可惜一个难得的人才,倒像是在感概世道的苍凉。

    天上星宿漫天,吴刚伐桂树,月中有神秘的蟾蜍和玉兔,据说还住着名为姮娥的飞仙。明日又是骄阳天,混乱不堪的天下还将变成什么模样。

    元灵均数了会星星,转头看王师。月色底下,甄传庭一把胡须微微颤动,隐约可见几根细碎的银丝。

    此时田埂上响起一片促织鸣叫,偶尔一两声田塘青蛙的跳荷声。

    元灵均兴致不错,高声吟唱起《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甄传庭听元灵均唱完,捋捋胡须,对空长叹。

    在北塞保家卫国的儿郎们是不是也和晋国臣民一样,共看天幕上这一掬清水明月,思念故乡的亲人呢。

    甄传庭的担忧并无道理,巴陵信使送来了十万加急的信,甄传庭竟要连夜赶回巴陵。事出突然,元灵均要替王师送赵大郎前往书学。

    临走前甄传庭对元灵均反复交代,看元灵均一副“学生明白,您老放心去吧”的模样,又实在不敢真正托付。

    甄传庭离开后,元灵均光脚躺在石崖上吹风。

    火旼便在此时来了,元灵均扭头见又是那胖子,闭上眼睛,长叹一声:“又来了,最近看见你就没什么好心情。有何事快说吧。”

    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实在很伤人。火旼有点委屈地看着身旁的女子,示意她快点向主君解释。

    “主君,小婢乃将军侍女,奉将军之命送琴而来。”

    闻言,元灵均翻身坐起。

    圆脸胖子的身侧站着一名身着青衣的使女,她斜抱着琴袋,恭肃有礼。

    绿鬓红颜,的确是令宴得力的心腹侍女寒螀。为了送一架琴,让身边的亲信爬山涉水是不是太当回事了。

    “好,跟我来。”

    火旼赶紧上去为她穿好鞋。

    下了山崖,穿过树林,天边最后一丝余霞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主仆三人各怀心事走进老屋。寒螀把细心包裹的七弦琴捧到木几上,琴袋上沾着山林中携带而来的草屑。

    “琴也送到了,你是要留下来?”一进屋子,元灵均在草席躺下来。

    寒螀讶异地看看毫不在乎的元灵均,又看看火旼,欲言又止。

    看来她们还有私下话要说,火旼识趣地退出去。

    门敞着,屋内的人能随时掌握外面的动静。

    寒螀跪在元灵均脚边,揖手而拜,神色异常的严肃。

    “分别那日将军曾对小婢说,‘六娘为人骄傲,爱恨分明,必不会原谅我,阿姊有三,她却从未唤过同胞亲姊,我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这张七弦琴是母亲临终前留给六娘的,原本就属于六娘,如今她要,也是物归原主了。’小婢不清楚当年情形,但希望主君明鉴,将军之心从来都是偏向主君的,她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心意,才生出诸多的误解。”

    元灵均坐了起来,又听寒螀继续说下去。

    “来时小婢与将军分道扬镳,将军去晋北,小婢往东海方向,这段路程是小婢跟随将军以来相隔最远的,也是最不愿走的一趟,小婢最近心神不宁,总觉此次奉命出征有异,啊……若是小婢的失言冒犯不可饶恕,但请即刻赐小婢一死,小婢绝无怨言。”说完寒螀重重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眼泪也随之滚落下来。

    听完寒螀的肺腑陈情,元灵均讷讷无言。她和令宴的决裂究竟是自己年少不更事还是母亲的癫狂偏执造成的,此谜至今无解。

    默然许久,元灵均才问出一句:“驸马……李慈铭随令宴戍卫西疆,还在陇西宅邸吗?要说实话,我不希望你帮她来骗我。”

    听到男主人的名讳,寒螀有些恍惚,此时如何是好?经过短暂的思想挣扎,她决定遵循自己的心意:“是,驸马都尉并未跟去北塞。”

    “令宴这次出征竟没有带上家小,太奇怪了,这可不是她一贯的作风啊。”爱夫成狂的令宴居然没有带上李慈铭,元灵均无法相信这是真的。

    当初元令宴和李慈铭的结合可谓是南朝的奇佳话,一个是常年征伐西南夷族的女将军,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千金之子,他们的故事比杂书里描写的恩怨情仇更有看头,民间甚至形容她夫妇是并头莲、连理枝。那么他们之间真如民间所说的鹣鲽情深?恐怕并非如此,至少为其亲信的寒螀是少数知情者之一。

    “你跟在令宴身边也有多年了,有听过她唱歌吗?”

    元灵均八岁就离开了临安,之后就再未听过令宴的歌声,那样的女子也就两样喜好——打仗和唱歌。

    “将军不会唱歌,小婢也未听将军唱过。”寒螀的回答出人意料。

    “什么话,你们将军唱的歌和她打仗的本事一样好,以前在临安,每次出征前她都要先唱一曲,她说哪天回不来了,家人就会记得她的歌声,而忘记她死去的事实。你是她最信任的女使,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

    名镇西南的元令宴要是不会唱歌,天下人都不会唱了。元灵均曲起指节,轻叩起木几唱道: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寒螀不明所以,她的眼睛一遍遍瞟着门外。屋檐下,老燕子带着几只稚鸟扑棱棱地飞回了窠臼。

    燕归巢,天色越来越暗。寒螀心急如焚。

    “别着急,等我唱完再说。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元灵均唱了几句觉得怪没意思,于是停止了敲击木几:“就这样吧寒螀,到了北塞你唱歌给她听,让她听听临安的声音。我们……很久没见过面了。”

    “小婢定然遵从。”寒螀迟疑了一会,然后揖了揖袖子,抬起头时一阵惊愕。

    她要是没看错,就在方才,这位被人们公认为铁石心肠的少君脸上闪过了一丝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