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初尝名利
第二天,张德贵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到镇上,把谭文林英勇救人的事迹向镇长何平和副镇长谢丹作了汇报。 这样的好人好事镇上当然不会放过,当天在何平的授意下,镇宣传干事就来到新河村对谭文林作了采访,并且当日就将采访视频通过县电视台在电视上作了报道。 本来这样的事情在县电视台上播放已经顶天了,但就在此时邻县却发生了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邻县底下镇子一名老人因为儿女不孝而被活活饿死,这不光彩的事不知怎么的被外媒知道了,并登之于报。 于是江南市从市长龙文轩到邻县县长以及分管民生的副职都倒霉了,被上级训得灰头土脸,直接分管民生的副职差点连职务都丢掉。 谭文林英勇救人事迹就发生在这事情发生不久之后,也是凑巧,救人的报道在县电视台播放期间刚好赶上江南市市长龙文轩在洪江县视察民生,龙文轩一见报道,凭着多年从政的嗅觉,知道这事有可能给自己扳回一些颜面。 他立刻指示同来的宣传干事对谭文林的事迹深挖报道,并亲自来到南头镇准备接见谭文林。 于是市里县里等一帮人就直奔南头镇而来,并在南头镇镇长何平和镇委书记带路下,浩浩荡荡来到新河村。 顿时新河村沸腾起来了,这么多年别说市长就连县长也没有来过村子,村里所有人都围在谭家门口,羡慕的看着市长县长等大官走进谭家。 谭家谭长强张桂芳夫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架势,二人站在那里连手脚都不知怎么放。 倒是谭文林毕竟上一世见过世面,面对市长龙文轩和县长李洪绸镇定自若,侃侃而谈,丝毫没有小家子气。 谭文林镇定表现让镇上同来的谢丹等人不禁暗暗称奇,这十九岁青年有些不简单。 这是谢丹第一次见谭文林。 龙文轩首先发话,对谭文林英勇救人给予表扬,便拿出五百块钱奖金递给谭文林。 见面结束后,龙文轩又视察了村委会,询问了一些村里情况,并且看了李秀秀的一双被救的儿女,李秀秀此时是泪流满面,对众人一个劲的说谭文林的好话。 龙文轩也拿出几百块钱给李秀秀表示慰问。 在回去的车上,同车的市日报记者向他报告采访村民得到的消息,当提到谭文林承包芦苇荡赚了一些钱并给村里五万块时,龙文轩明显有些激动。 “这样的青年不走官途可惜了。”这是龙文轩第一次和谭文林打交道所说的真心话。 此时他没有想到,日后就因为这个青年使他官途亨通,名声大振。 众人离开第二天,谭文林的英勇救人事迹就在市日报上登载出来,第三天省日报也登了这个消息。 一时间,谭文林成了洪江县的名人,不时有人请他演讲,对此谭文林也乐此不倦,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名利双手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放过。 通过这件事,谭文林可以说是赚够了资本,这为他日后赚钱的大业无形扫清了不少人为的障碍。 时间缓缓过去,谭文林英勇救人事迹逐渐平淡下来,他也全身心投入到蟹苗养殖中去了。 正如当初谭文林所料,就在他的蟹苗养成之时,整个洪江县和相邻几个县都掀起了养螃蟹的热潮,一时间谭文林的蟹苗养殖场每天来进货的人络绎不绝。 谭文林投入蟹苗养殖场成本前前后后花了将近十几万,这其中他还托人贷款了几万,并且后来又扩大了养殖面积,在芦苇荡附近挖了几个池塘。 现在他养殖场有蟹苗大概有十吨左右,按照目前一苗难求的市场行情,一斤蟹苗可以赚五十块,他卖出所有的蟹苗就能赚一百万左右,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每天要货的人都在增加,同时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面对每天如潮的客户,谭文林一家已经忙不过来了,他又在村里贴出招聘启事,这回他将价格提高到七十一天。 顿时整个新河村所有劳动力都往谭家跑,拼命让谭家聘用自己,一天七十块,这在1996年那绝对是高工资了。 谭家谭长强和张桂芳面对这个情况,每天都乐的笑不拢嘴,谭长强拄着拐杖天天乐呵呵的围着蟹苗养殖场转,虽然腿脚不便,他仍旧帮着谭文林看场子。
其实养殖场根本不用他看管,谭文林雇佣了李秀秀夫妇和她弟弟李中原看管,李秀秀家自从杂货店被烧后,已经一贫如洗。 幸亏此时谭文林雇佣他们,且出的工钱比其他人都高不少,这让李秀秀等三人对谭文林感恩戴德,干事特别卖力。 原来谭文林养殖场红火起来后,就考虑人手看管问题,他思前想后觉得李秀秀和洪二牛二人还算不错,就登门邀请。 那天,当谭文林到她家时,李秀秀正和洪二牛愁眉苦脸的坐在家里长吁短叹,他弟弟李中原也没有逗弄自己的狗而是在一旁发呆。 他们见谭文林来了,连忙倒茶让座,谭文林可是他们家的大恩人,若不是他及时发现火灾并救下小妹,那现在李秀秀三人死的心都有了。 当谭文林道出自己来家的目的,说一天给他们夫妻八十块钱,让他们到蟹苗养殖场帮忙时。李秀秀差点没有哭出来,这正是雪中送炭,若谭文林不来请他们,他们都打算拖家带口出门打工去了! 洪二牛在一旁还不敢相信的道:“文林,你真没有哄我们吗?” 谭文林笑道:“当然是真的。” 夫妻二人又是哭又是笑,对谭文林一个劲的道谢。 谭文林临走前,见李中原眼巴巴的看着自己,那意思他也想去养殖场工作,谭文林一想,这个一根筋大块头看管养殖场还真没有人敢偷盗,就顺带也让他去了。 对此,李秀秀夫妇更加感谢。 虽然有洪二牛三人看管,但谭长强闲不住,一天不到养殖场就浑身难受,谭文林劝他几次都不管用,最后只得任他来。 张桂芳除了到养殖场看外,还开始热心串门了,她每天一大早就拿着针线和鞋底全村转悠,享受着各家人对她的奉承和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