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变之力挽狂澜在线阅读 - 190.醍醐灌顶

190.醍醐灌顶

    此时的王烁,便如某大教的教主一般,开始了他的传教和布道。至于教民,当然就是梁敏、辛思忠和马夫人了。

    他首先从开发民智讲起。

    为何要开发民智?就是让百姓明白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做才会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幸福生活。

    几千年封建朝廷的愚民政策,让中国的老百姓变成了维持封建社会运行的奴隶。

    这些奴隶们有了智慧,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才会认识到封建朝廷对他们的压迫和迫害,才能真正的自觉站起来,砸开束缚他们的封建锁链,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自己说了算的新世界!

    怎样做才能开发民智?

    要建立公学,主动去教百姓识字,懂道理。在西宁和漳县,他们就办了许多学校和培训班,还向各村镇派出有文化知识的宣传队去宣传,把百姓组织到一起学习,识字。还通过百姓们认可的演戏,唱戏的方法,向百姓宣传新的道理,有时还要通过开斗争大会的方式,让百姓明白他们为什么受压迫,为什么吃不上饭,要怎样做才会改变这一切?

    现在一切才刚刚开始,新的政府缺乏有文化、识字的人员,旧的书生秀才还需要首先改造自己的思想,彻底抛却过去的封建观念,才能够成为合格的教员。

    等将来有条件了,还要在各村镇办小学,中学,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里办大学,学习各种专门的专业知识,让整个中华民族都用知识武装起来,不给封建王朝留下任何可以滋生的土壤。

    有了智慧,可以分辨善恶的百姓,还会参加封建朝廷的军队来对抗为自己的幸福平等而战的军队吗?当然不会,辛思忠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老百姓去参加明军了。

    接着,王烁又讲新军队的建设,科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配套的工业体系。

    最后,将一个全新的法制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描绘出来,让大家在心里有一个形象的认识,知道他们奋斗的最终目的,就是这个全新的,人人平等的世界!

    漳县和西宁仅仅是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很艰辛。

    王烁口才没有问题。

    从宏观观念的讲解,到各种具体要实施的手段,再到以事例证明实施以后的效果、作用,再到按他的思维理论实现的未来社会的样子,都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他的教徒们似听城里有名的说书先生说书一般,都渐渐听的入了迷,听完了一段还想再听一段。

    其实,在那个理论匮乏的时代,又加上封建王朝(说中国古代制度属于封建,这本来就与事实不符,在此只是按照社会认可的习惯沿用这个名词,并非说承认这个定义。)独宠儒道的思想禁锢,人们的理论思想是非常单纯的,象辛思忠这样善于思考的已属凤毛麟角,如王烁这般有如此成熟理论的,当属前无古人了。

    农民军将领们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朝廷给他们的路是一条永远受苦受穷,毫无希望的死路。他们不想走这条死路,就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

    至于造反以后该怎么办?大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只要你朝廷剿灭不了我,我就舒舒服服的按照自己想过的方式过。

    因此上,农民军大多没有纪律约束,扰民,抢劫,强*暴*妇女的事时有发生,影响很坏,多被称作流寇。

    他们多数没有想过怎样去推倒朝廷,建立自己的政权。

    是以,哪天朝廷要招安他们,看条件不错,他们也会接受招安。等哪天感觉是朝廷在糊弄他们,还是拿他们不当咸菜,他们就又把造反大旗扯起来了。

    李自成想到要建立政权,推翻大明自己来,也是在遭受无数失败挫折,在商洛山中冥思苦想,反复总结失败的教训,才意识到自己最终要干什么这个方向问题。

    但限于他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见识,他最终还是不太明白应该怎么做,直到在河南遇到李岩,才顿开茅塞。

    李自成之所以待李岩亲如兄弟,就是因为李岩所说的,正是他想做而不知道如何做的。

    否则,如李自成一般残忍凶暴,视地主官吏为仇雠的人,又如何会善待李岩这样的地主崽子?

    这个晚上,辛思忠好像一下就成长了几十岁,王烁的理论带给他的是绝对的震撼!过去好多不明白的道理,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解释。

    怪不得他在陇中学着梁敏做的土改老是似是而非,原来他没有指导思想和具体引导办法!

    怪不得他和所有的农民军一样,总是被朝廷不断剿灭,他们没有根!而这根,就是老百姓!

    只有将自己的根深深的扎在百姓的土壤里,农民军才会不断壮大,发展,才会成为气候!

    如此推理下去,闯王的军队是没有指导思想的,甚至连闯王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否则,他绝对不会允许他的军队祸害百姓!

    闯王没有根,他去攻打北京,就算拿下北京,他的后方还是不稳固,还是摆脱不了被明军围困、追剿的宿命!

    关键是,闯王即便赢了,他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只不过是另一个朱元璋而已。

    闯王的军队是四分五裂,各种势力拼凑起来的军队,还有和他结了怨的张献忠,都不会有统一的思想。

    他的大营打到哪里,哪里才是家,他的家一搬走,这个地方就不知道会是谁的。

    如此说来,闯王不要说不如有坚定思想和具体目的的王烁,恐怕真的连朱元璋都比不上。

    还有,闯王之所以在南方富庶的地方立不住脚,是因为富庶地方的农民有饭吃,闯王没有让他们明白被欺压的道理,没有为他们指明一条好的道路。

    百姓耽于安逸,当然会反对他,不愿跟着他造反。只有吃不上饭的山陕流民才会附和着他造反。

    如此看来,闯王的军队就是一支没有统一思想,流民组成的队伍,碰上强敌,大家争相逃命,如一盘散沙,被朝廷屡次击溃也在情理之中。

    他辛思忠的军队没有王烁的思想指导,岂不是也是一盘散沙?

    张献忠攻入长江沿岸,为何会性情大变,大肆屠杀百姓?因为长江沿岸的百姓还没有挨饿,不愿意支持他,跟着他造反!

    这一夜,从王烁那里回到驿馆,辛思忠想了许多许多,睁着眼睛一直到天亮。

    第二日,当王烁过来看他,问他是否要运回贺锦遗体的时候,他摇了摇头说道:“还是让贺大哥留在这里吧。”

    王烁点点头道:“那好,咱们去参加追掉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