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94章 孙中山再任总统 第二次粤桂战争

第94章 孙中山再任总统 第二次粤桂战争

    【史要】陈炯明建闽南护法区;唐继尧下台,王文华遇刺;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第二次粤桂战争……

    却说,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后,粤军控制了广东;于是,陈炯明即电请尚在上海的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等人回粤。

    与此同时,迫走谭延闿后坐上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之位了的赵恒惕也致《电》孙中山,倡议联省自治。于是,孙中山应邀赴粤。

    赴粤前,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联名《通电》,言:“提议联省组织,尤具卓识。窃念西南各省各军,以护法救国为职志,支撑数载,艰险备尝,现在人民自决,潮流所趋,吾人正宜本真正之民意,裁撤无用军队,实行地方自治;护法各省,联合一致,以树全国之模范。”

    孙中山等一行抵达广州后,即与云南的唐继尧沟通;然后,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的名义发表声明,宣布恢复广州护法军政府。

    然而,就在广东护法军政府恢复后不久,滇、黔的政局又发生了变化。

    原来,驻川滇军班师回到昆明后,唐继尧则任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为滇东边防督办,欲聚集力量后再度入川作战。

    此时,已充满厌战情绪了的滇军将士不想再战。而一些政要和滇军将领对于唐继尧多年来只知穷兵黩武,而使云南百业俱废、民不聊生、盗匪四起也深感不满。

    于是,顾品珍与曾在昆明五华山光复楼有歃血之盟的滇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金汉鼎、滇军第五混成旅旅长朱德等人密商,觉得只有将唐继尧赶下台方能拯救云南的百姓;皆曰可行,遂伺机举事。

    不久,唐继尧的两支嫡系部队被派往广西协防去了;其中,云南第二卫戍区司令李友勋驻防于广西柳州,第五独立混成旅旅长胡若愚驻防于广西宜州。顾品珍等人觉得时机到了,遂效法贵州民九事变中的卢焘,于一九二一年二月九日也在昆明发动了政变。

    唐继尧猝不及防,因其嫡系部队在广西而远水救不了近火;情急之下只得在其侍卫长龙云所率名为“佽飞军”的卫队保护下,离开昆明遁往滇南;然后,绕道香港去往广州了。

    唐继尧被赶走后,顾品珍被贵州省议会推举为滇军总司令;四月二十日,又兼任云南省长;从而,云南的军政大权落入顾品珍之手。

    顾品珍登上了云南的大位后,任命金汉鼎为滇军迤南剿匪指挥官,对流窜于蒙自、开远一带侵扰地方危害百姓的匪患进行清剿。同时,又任命朱德为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兼昆明警察厅长,大力整肃军纪严惩腐败。

    时有云南陆良县厘金局局长李培炎贪污二千余元,顾品珍即将其撤职查办逮捕收监并科以重罚。顾品珍的连襟陈继唐想谋取保山县长之职,欲通过顾品珍的岳父向其行贿;顾品珍不拘私情,却将其交有司查处了。顾品珍如此洁身自好、惩腐不手软、执法不避亲,颇受社会各界所称颂;故而,不多久就把云南整治得甚有起色了。

    只是,顾品珍在清剿蒙自、开远一带的土匪时,将啸聚于该地的土匪逼得走投无路了。匪首吴学显等人只得带着匪众流窜到通海等地去,气焰也收敛了许多;但同时,吴学显等土匪也把顾品珍恨之入骨,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因此,顾品珍也为自己埋下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后患。

    而由于唐继尧的下台,从黔流亡到滇前来依附的刘显世难以在滇安身了,又不得不亡命他处。云南政坛易主后,滇、桂联盟也随之瓦解,这对于桂系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令桂系首领陆荣廷吃惊不小。

    而贵州民九事变后,新兴义系虽然上台执政了。但由于新兴义系首领王文华一直在上海没有及时返回贵州主政,而卢焘的头衔前面仍挂着代理两字不足以服众,贵州的政局一时呈现了群龙无首之状。王文华所部五个旅的旅长相互勾心斗角倾轧不断,令代理总司令卢焘难以控制政局而一筹莫展。

    时任黔军第二师师长袁祖铭却心中暗喜,欲趁机从中渔利;且见北洋政府权力易手后已由直系军阀控权,袁祖铭则有意投靠直系军阀,希望能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助其捞取统治贵州的大权。

    为达此目的,袁祖铭与原贵州参议会议长张彭年合谋,派人前往上海行刺王文华,以消除夺权路上的最大障碍。果然,一九二一年三月十六日,毫无戒备的王文华被袁祖铭派遣的刺客杀害在上海一品香餐馆内。

    王文华被刺杀后,贵州政局及黔军内部显得更乱了。

    袁祖铭见时机已到,即与北洋政府暗中联络求得了支持;两湖巡阅使王占元特意调拨一支北洋军供袁祖铭驱使为颠覆贵州而用;袁祖铭则将其编成定黔军,并在湖北武昌设立了定黔军总指挥部,袁祖铭自任总指挥,准备入黔复辟。

    然而,此时的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胡瑛也已考虑到了王文华死后旧兴义系会趁机复辟;于是,胡瑛设法与黔军五个旅的旅长沟通调解了矛盾;并领衔《通电》,共推卢焘为黔军总司令;这才避免了黔军及新兴义系的分裂。

    贵州内部安定后,绝了旧兴义系的复辟之念;且川、湘两省又不准假道,袁祖铭欲经川、湘入黔颠覆的企图更是无望了。结果,不到一个月,定黔军就被解散,袁祖铭暂时放弃了颠覆贵州的图谋,蛰伏下来以待新的时机。

    且说,广州护法军政府恢复后,孙中山总是觉得有着某种缺憾。

    确实,因广州护法军政府无论采用的是原来的大元帅制或是后来的总裁制均非政府结构;故而,至今未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所以,国际社会一直来只承认定都北京、由北洋政府把持的中华民国政府,而无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存在。

    孙中山意识到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这一先天不足,加之唐继尧倒台后,发起恢复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四总裁少了一人;因此,孙中山决定干脆弃用广州护法军政府之名,重新组建一个中华民国政府,以正名后的新政府与北洋政府抗衡。新的中华民国政府拟采用总统制,并完善政府架构,以求国际社会的承认;从而,伺机北伐用武力推翻北洋政府,以达到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共和之目的。

    为此,孙中山即以“北洋军阀把持的中华民国政府,摒弃《约法》,共和已名存实亡”为由,宣布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为非法;然后,倡议与敦促尽快召开国会,选举总统及完善政府机构,以将北洋政府取而代之。

    然而,陈炯明与唐绍仪却觉得,虽然辛亥革命后产生的中华民国政府而今是由北洋军阀把持着,且大总统也已几易其人;但是,由原国会选举产生的大总统黎元洪毕竟是名正言顺的,而任期未满;故而,在大总统黎元洪尚存世且其任期未届满时召开国会另行选举大总统似有不妥;且眼下时局混乱,能在广州召集的原国会议员又难以达到法定人数;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现在召开国会、选举总统都还不是时候;因此,陈炯明与唐绍仪俩人都表示了反对。

    可是,孙中山;觉得国人受北洋政府奴役之苦已久,重建共和之事不宜再拖。结果,陈炯明与唐绍仪俩人拗不过孙中山,同意召开国会了。

    于是,一九二一年四月七日,在穗的二百二十二名原国会议员再次被召集;然后,召开了一个非常国会,在广州恢复重建中华民国政府;同时,选举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以二百一十八票的高票当选;陈炯明得三票,另有一票无效。但因是非常国会产生的大总统,也就在大总统前加了“非常”两字而名为非常大总统。

    于是,一九二一年五月五日,在广州成立了又一个中华民国政府。

    就这样,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都名为中华民国的政府;史家为示区别,则将北方的以北京为都城、由北洋军阀掌控、徐世昌为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政府,仍称为“北洋政府”或“北京政府”或“北方政府”;而将南方的以广东为大本营、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政府,称为“广州政府”或“南方政府”。

    是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于广州观音山麓。接着,孙中山就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名义向国内、外发表《宣言》;并写《******》给徐世昌,劝其“自动离职”。

    孙中山当选非常大总统后,即对新政府各部做出人事任命。

    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其子伍朝枢副之;唐绍仪为财政总长,曾任中华民国军政府财政部代理总长廖仲恺复归次长之位;陈炯明为陆军总长兼内政总长,海圻舰舰长汤廷光则出任海军总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胡汉民为政治总长;如此,成立于广州的中华民国政府架构算是搭起了。

    此时,贵州的卢焘闻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了,立即《通电》表示拥护;于是,孙中山即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名义,正式任命卢焘为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自此,卢焘的权位显得名正言顺了,贵州政局渐稳人心思安;而卢焘及其所辖黔军也就归顺于孙中山的中华民国政府了。

    孙中山取得这一意外收获后,即欲将西南各省连成一片作为革命的大本营,为下一步的北伐统一中国做准备。

    然而,陈炯明、唐绍仪因与孙中山意见相左,被任命后却都不肯到任;这使刚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一开始就突显了内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孙中山为此心中甚是不爽。

    而因为,陈炯明虽然没有出任陆军总长,但仍是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长,手中握有重权;特别是,粤军下置的两个军,陈炯明亲自兼任了粤军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粤军第二军军长。而粤军第一军是粤军主力,辖下的第一师师长邓铿、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第三师师长魏邦平又都是陈炯明的人;所以,粤军第一军也就如同陈家军而无人能染指其中。

    孙中山担心陈炯明拥兵自重不受节制,就在中华民国政府辖下设置了国防军,同样置有两军。然后,调任许崇智为国防第一军军长,另派曾任大元帅府参军黄大伟为国防第二军军长;并规定“此两军直辖于中央政府,不受粤军总司令节制”。同时,孙中山还将广州划为特别市,任命其儿子孙科为广州特别市长;也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受省长管辖。

    孙中山此举,令陈炯明心中也甚觉不爽、相互间的隔阂更是加深了。

    且说,由直系控制了的北洋政府闻知孙中山在广州又另立了一个中华民国政府;这在直系中的曹锟与吴佩孚看来是对北洋政府的威吓。因此,不承认广州的中华民国政府,南北局势一下子又绷紧了。

    而在第一次粤桂战争中败北退回广西了的桂系军阀,因广西贫瘠落后难以筹措粮饷以维持军队,总是想着能有朝一日重返富庶之地广东。而今,见广州冒出个中华民国政府后,南北两个政府闹僵翻脸了;陆荣廷觉得自己又有了可乘之机,也就将自己与陈炯明约定的“两广永息争端”之言抛到了脑后;一九二一年六月十三日,陆荣廷命沈鸿英率部攻入广东;于是,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

    桂军的再次来犯,倒是使孙中山与陈炯明暂时搁置了矛盾,又携手并肩一致对外了。

    于是,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粤军总司令,粤军第二师师长叶举为援桂粤军前敌总指挥;然后,率军迎战桂军。同时,又令黔军总司”卢焘也组织了一支援桂黔军,参与讨伐陆荣廷;并任命原黔军第三混成旅旅长胡瑛为援桂黔军总司令兼第五路司令,原黔军第三旅旅长谷正伦为援桂黔军第四路司令。

    胡瑛与谷正伦即率本部兵马分两路进军广西,协同援桂粤军夹攻桂军了;

    陆荣廷一面发兵征讨,一面要北洋政府也派兵南下协同攻打广州。

    然而,此时北洋政府虽然不承认广东的民国政府而《通电》声讨,但却只是虚张声势不想真动干戈;因此,没有答应陆荣廷的出兵要求,只是愿意给予陆荣廷一批军械以助其用兵。

    而此时,因直皖战争败亡逃往日本的徐树铮已潜回国内,隐居于由皖系军阀、时任浙江督军兼浙沪联军总司令卢永祥管辖下的上海,以伺机东山再起。

    此时,徐树铮见孙中山与北洋政府闹僵了,即向卢永祥建言:“为闽、浙万全计,须南联孙文,北拒吴直。”

    卢永祥觉得言之有理。恰在此时,吴佩孚给陆荣廷的那批军械由日本山丸号货轮运送途经上海吴淞口;于是,卢永祥与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商议,干脆将这笔军械扣留了,算是暗中帮了孙中山一个忙。

    北洋政府没予出兵协力,已使陆荣廷大失所望;而今,吴佩孚给予的军械又被卢永祥与何丰林扣留,更令陆荣廷捶胸顿足却又十分无奈。

    但此时,征讨广东的桂军已经出发,陆荣廷只得硬着头皮单枪匹马的干下去了。不久,陆荣廷派遣的梧州护军使陈炳焜所率的桂军已由梧州进入粤西,并攻取了封开、怀集、连县等地,才让陆荣廷舒了点心。

    不过,陈炯明所率的援桂粤军也很快抵达粤西;于是,粤、桂两军即在粤西交锋。

    谁知开战不久,陈炳焜的部将、原同盟会员刘震寰却阵前倒戈了,桂军顿时乱了阵脚而纷纷溃退。于是,粤军轻易地就收复了失地,并攻占了有广西东大门之称的梧州。陈炳焜见梧州丢失,更是张皇失措了;自知难以向陆荣廷交待且唯恐被追究责任,赶紧跑回柳州携带家眷经湖南逃往天津去避祸了。

    陈炳焜逃走后,桂军更是军心涣散不经一战了。

    而此时,李烈钧也已进入广西攻取了桂林。

    与此同时,卢焘遵照孙中山的命令,也已派遣援桂黔军分两路向桂北进军了;谷正伦所率的援桂第四路军已由榕江入桂直取柳州,胡瑛率领的援桂第五路军也由望谟入桂攻袭百色。不久,两路援桂黔军分别攻取了柳州与百色。

    桂军遭粤军、黔军两面夹击后更是招架不住了,而陆荣廷已无力驾驭桂军;因此,各地桂军都纷纷脱离陆荣廷以谋求自保了;于是,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顿时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危境之中。

    已声名鹊起了的李宗仁则带着数千人退入了处于粤桂边境的六万大山之中,活动于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待动。

    而与陆荣廷有隙的沈鸿英,此时见陆荣廷已走投无路,桂军也如同一盘散沙了;于是,干脆撇开陆荣廷而自立门户;七月九日,沈鸿英宣布自己所部脱离陆荣廷而独立,并将所部改称为救桂军,自任救桂军总司令;同时,沈鸿英还宣布广西自治,并欲与粤军议和。至此,沈鸿英与陆荣廷决裂,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彻底粉裂了。

    桂系的分崩离析,对于粤军当然更是有利;于是,粤军长驱直入,又在钦廉地区重创了陆荣廷的嫡系部队。

    陆荣廷见自己的作战能力已丧失殆尽再无回天之力,不得不于七月十六日《通电》宣布下野;然后,退往与越南高平省毗邻的龙州。

    而沈鸿英自立门户后,一面欲与粤军议和,一面却又暗中投靠了直系的吴佩孚。驻桂滇军司令朱培德见沈鸿英投机取巧摇摆不定甚是鄙夷,一怒之下将其逐出了广西。沈鸿英失了地盘后,只得遁往湖南去了。

    此时,进入广西后的粤军已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进占了南宁;然后,又追击陆荣廷至龙州。陆荣廷又被迫离开龙州,取道越南后逃往上海躲到租界里去了。

    就这样,广西的大部均被粤军与黔军攻占,仅有一些偏远山区仍被桂军残部占领着以作苟安之所。

    陈炯明进驻广西后,收编了盘踞于六万大山中的李宗仁部,并将其所部改编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任命李宗仁为司令。

    广西平定后,孙中山即委任陈炯明为广西善后督办;同时,将与蔡元培齐名而享有“北蔡南马”之誉、时任总统府秘书长马君武,调任为广西省长;令俩人协力整顿广西秩序,以防桂系卷土重来。

    至此,历时仅一个多月的第二次粤桂战争就以桂军的全线溃败、陆荣廷的下台而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