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7章 北伐军孤军覆灭 清皇朝苟延残喘

第7章 北伐军孤军覆灭 清皇朝苟延残喘

    【史要】太平北伐军孤军深入,受挫;北伐援军受阻被歼,太平北伐军覆灭,北伐失败……

    却说,太平北伐军前锋抵达天津外围,天津城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一些官僚更似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而士绅们却是担心家财受损,纷纷捐资招募义勇以求自保。

    于是,长芦盐政文谦、盐运使杨霈招募了一支千余人的芦团,知县谢子澄、盐商张锦文则组建了一支四千人的团练;张锦文更是拟了一份《平贼裕国十二则》呈给文谦,为抵御太平北伐军出谋划策。

    时值连日大雨,河水暴涨;于是,清军挖开天津城外西芥园的南运河大堤,使运河水漫溢村庄、道路,这才暂时抑阻了太平北伐军向天津的攻势。

    不久,太平北伐军先锋将领、绰号开山王的颜行三,在攻打天津时战死,所率的五百兵士也大部阵亡,余众溃退杨柳青。

    而此时,钦差大臣胜保、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等所率的援兵赶到,天津城外的清军骤增至十余万人,天津之危急即解。

    李开芳见清军的援兵到来,且兵力几倍于己,自料难以取胜;而自己是孤军深入,损耗过重,后援却迟迟不至;而又时近隆冬,南人不宜冬战;故恐有不测,只得从杨柳青撤兵,退回独流。

    撤入独流后,李开芳已感到了情势对己不利,赶紧再修书向天京求援;同时,在独流镇外挖堑壕、构筑木城,又在独流与静海之间的五里庄、十里堡、王家营、苟家营、王家院,李家院、王庄子等地建营十余座,互为依托,以期坚守。

    胜保见太平北伐军主动撤兵退回独流,觉得情势开始逆转,心中自然高兴。于是,将大营移驻至独流镇北面的王庆坨。

    僧格林沁则移营至独流镇东面的良王庄,以阻截太平北伐军北窜进犯京城或东进再攻天津。

    此时,独流镇已处在两路清军的夹击之中;然而,清军却不敢主动进攻,如此对峙了几个月。

    咸丰皇帝十分恼怒,责令胜保与僧格林沁务必将北窜的发匪从速剿灭净尽;胜保与僧格林沁这才不敢怠慢,向两地发起进攻。

    胜保将攻击的重点放在独流,会同德勒克色楞、达洪阿等部清军对独流发起猛攻。

    而此时,天津知县谢子澄也率数千团练前来助战,声势更壮。

    然而,因独流镇外构筑了堑壕与木城,可谓防卫森严;清军多次攻击,却仍未能奏效。

    胜保久攻独流不下,焦虑万分苦无良策。

    时已入隆冬,独流镇西北的子牙河因天寒封冻;胜保打算改从该处进攻,遂与洪阿部,德勒克色楞、谢子澄等人一起前往子牙河察看地势。

    岂料,遭到了独流镇内太平北伐军的突然出击。

    混战中,清军副都统佟鉴的坐骑在冰面上滑倒,谢子澄欲救援却也马陷泥淖,两人均被刺死。胜保损兵折将后,狼狈败退。

    胜保、德勒克色楞等人因此摘去花翎,降级留任,达洪阿则被革职。

    经此一败,胜保更是小心谨慎不敢冒进;于是,步步为营,在独流镇东侧的于家堡、李家楼,北侧的杜家嘴等地,建造炮台,不时的向独流镇开炮猛轰。

    同时,僧格林沁也将静海围困了,以切断两地间的联系。

    清军全力攻打,欲将太平北伐军围歼于静海与独流。

    然而,太平北伐军还是在静海与独流两地坚持了百余天。但因时值隆冬,军资匮乏,又久等援军不至,处境日益艰难。

    挨到咸丰四年正月,太平北伐军实在难以坚守了,这才决定突围,南走至沧州河间县的束城镇。

    胜保与僧格林沁见太平北伐军突围南遁,即率部紧追不舍直至束城,再将其围困。

    束城是个小镇,更难以坚守;因此,太平北伐军在此驻守了一个月后,趁着大雾再次突围,途经献县后退至衡水的阜城。

    阜城也是一个小县城,似亦难守;太平北伐军只得在城外密布了鹿砦、树栅,聊做御敌之用。

    清军很快又追至,将阜城包围。

    不久,阜城外围的一些村落陷于敌手;平胡侯吉文元战死,太平北伐军的情势岌岌可危。

    幸好,此时天京已派遣了北伐援军;清廷恐其与已北上的太平北伐军会合,急命胜保率部赶往山东防堵。

    被困在阜城的太平北伐军这才减轻了压力,勉强坚守了。

    且说,太平军北伐后,因李开芳与林凤祥将驻守扬州的太平军主力带走了,扬州城内就显得十分空虚。

    于是,清军欲乘虚夺回扬州。

    不久,钦差大臣兼江北大营统帅琦善、闽浙总督慧成、漕运总督福济、左副都御史雷以诚,即联合来犯,将扬州城四面围攻。

    此时,驻守扬州的太平军仅有曾立昌所率的数千兵马,怎敌得清军一名钦差、二位总督所率的数万大军。

    鉴于兵力悬殊,曾立昌坚守不出顽强抵抗,硬是顶住了数倍于己的强敌的进攻;并将肃州总兵双来击毙,使清军士气大损。

    清军屡攻不下,则将扬州围住。

    然而,曾立昌困守孤城,竟达半年之久。

    尔后,因扬州城内粮草不继情势危急,曾立昌不得不向天京求援;然而,所发的《求援书》皆不能送达。故而,直至半年后的咸丰三年十月,天京才派遣春官又副丞相曾锦发领军救援;然而,曾锦发在三汊河被清军阻截,酣战时中炮而亡。

    十一月,扬秀清又派遣赖汉英驰援扬州。

    此时的赖汉英,因攻打南昌不下被革职而入删书衙;受命驰援扬州,当属“带罪出征”,自然奋力拼搏。

    所以,赖汉英率援军至扬州的三汊河,一场酣战后终于冲破了清军的防线,抵达扬州城下。

    曾立昌见援军到来,即趁机突围,撤出扬州回到天京;赖汉英则驻守在瓜洲,以抵御清军的进攻。

    太平军撤离扬州后,清军终于将扬州夺回。

    此时,钦差大臣琦善忽然病死在了江北大营中,清庭调遣托明阿接任琦善之职。

    托明阿到任后,见扬州已经收复,可以向朝庭交差了;二路总督也已偃旗息鼓各回任所,只剩了自己一路兵马,也就不想再与太平军单挑独斗。

    于是,托明阿的江北大营屯驻在扬州的三汊河,太平军的赖汉英固守瓜州;两军各守防地,战鼓暂息倒是相安无事了。

    曾立昌虽然扬州失守,但能抵住数倍于己的清军守城达半年之久,最终能全师而返。

    扬秀清对曾立昌十分赏识,赞其“坚忍不拔,有大将之才”;因此,擢升其为夏官又副丞相。

    赖汉英终于也因驰援扬州得力,将功补过,也升调为了东殿尚书。

    扬州战事刚息,即传来了太平北伐军的告急谍报。

    洪秀全闻报太平北伐军被困阜城后,确也大吃了一惊。

    洪秀全原以为太平北伐军一路凯歌已抵达了天津,不久定会报来踏平北京的喜讯;却谁知适得其反,情势竟会逆转得如此之快;非但拿不下北京,反而节节败退后被围困在了阜城。看来,若再不派兵驰援,后果不堪设想。然而,由于此时的西征也已多时,且正处于难分难解之中。

    因北伐、西征同时进行,战线太长,太平天国后备不济,一时却抽不出兵马可供北上驰援。

    洪秀全十分为难,遂与杨秀清商议。

    杨秀清一时也别无妙策,决定让刚从扬州退回天京不久的曾立昌率兵驰援。

    于是,杨秀清组建了一支七千五百人的北伐援军。

    咸丰四年正月,北伐援军由曾立昌统率,终于自安庆出发北上驰援了。

    起始,北伐援军尚算顺利;一路上,经舒城、六安后,在正阳关渡过淮河;再经颖上、蒙城,然后进抵河南的永城,入据夏邑。

    途经安徽时,有不少捻军加入,使北伐援军骤增。接着,北伐援军渡过黄河进抵苏、鲁交界处的丰县。在丰县的刘家庄休整一期后,即分兵三路向山东挺进;又连克了金乡、巨野、郓城后,在东阿的张秋镇会合。

    此时,又有一批活动于巨野、郓城一带的捻军加入,并另有一些清军的败兵归附,北伐援军的声势也就更壮了。于是,北伐援军又横扫了阳谷、莘县、冠县,并攻占了位于鲁西边境、运河畔的临清。

    因临清位于运河边,且又处于鲁西边境;抵达临清后即能进入直隶,曾立昌亦就信心倍增了。

    于是,曾立昌打算第二天就从临清出发,沿着运河北上,取道故城后进入直隶;然后,径直奔赴离故城不远的阜城,去解救被围困在那里的太平北伐军。

    不意,一些安徽藉捻军进入山东远征到临清,已觉得离故土太远了,常有返乡之念;听说还要进入直隶,心中不免嘀咕更是不愿。而那些归附的清军则暗中蛊惑,军心也就思变了。

    且捻军习性散漫,不听指挥难以约束;而曾立昌乃是一名悍将,只知冲杀不善治军,更没想到会生变。

    故而,当夜军中即生哗变,许多途中加入的捻军及归附的清军,离开北伐援军连夜南奔而去了。

    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从天京出发时仅有七千余人,一路征战中又损失了许多;此后,全靠了沿途捻军的加入才补充了兵力,方能大张旗鼓地长驱直入兵抵临清。

    而今,捻军哗变离走,给了曾立昌一个措手不及的沉重打击。

    且此时,钦差大臣胜保已率数万清军赶到,扎营在临清城外,必欲阻截北伐援军进入直隶。

    曾立昌自料仅靠从天京带来尚存的数千太平军,非但难以进入直隶解救被困的太平北伐军,甚至于连已被自己攻占了的临清城也难守;于是,悄悄地从临清撤离,南退到李官庄和清水镇一带。

    四天后,清军才发现北伐援军已撤离临清;于是,胜保一面将“克复临清”的消息《奏》报,一面率军追赶。

    清军前锋刚至清水镇,曾立昌派人夜间纵火焚烧,将清军营寨付诸一炬,清军狼狈逃命。

    曾立昌激励将士曰:“趁此追杀,将清妖一网打尽;直抵阜城,绝无阻滞,可反败为胜。”

    然而,因从临清撤离时辎重尽失,军士已忍饥挨饿了多时,皆不愿再战。曾立昌无奈,放弃追击。

    不久,胜保所率的大军赶到;曾立昌只得再率部经冠县、梁山、巨野、金乡,继续南退至江苏丰县。

    两天后,北伐援军退到黄河边,欲渡河南归。而此时的黄河因上流有雨,水流十分湍急,兵马难渡。

    曾立昌尚在犹豫,胜保率清军却已赶到截断了北伐援军的退路;北伐援军将士不顾一切的渡河,曾立昌则立马横抢在河边断后。

    胜保见北伐援军已入绝境,遂督军戳杀。

    一场混战,曾立昌力竭,乃躍马河中,被湍急的黄河水吞没而亡。夏官副丞相陈仕保也在混战中毙命,侥幸过河逃脱的仅有冬官副丞相许宗扬及几百军士;至此,北伐援军全军覆灭。

    许宗扬虽然捡得一命,回到天京后却被投入了大牢。

    在曾立昌的北伐援军出发后,扬秀清曾相继又派遣过冬官正丞相罗大纲、燕王秦日纲等北上驰援;但罗大纲未成行,而秦日纲却行不多远半途而废。顺提,不赘述。

    且说,被困在阜城的李开芳与林凤祥闻知北伐援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山东并抵达临清,顿觉得有了希望;于是,奋力从阜城突围至东光县之连镇,春官副丞相吉文元在突围时战死。

    僧格林沁率部尾随而至,又将太平北伐军困于连镇。

    此时,李开芳等人尚不知晓北伐援军的下场;于是,决定由林凤祥驻守连镇,李开芳率部再进到高唐,欲与北伐援军会师。

    于是,李开芳率部奋力突出了僧格林沁的包围;自吴桥奔入山东,经德州、平原、恩县,攻下高唐。李开芳到达高唐后,才得知曾立昌的北伐援军已被全歼在了黄河边上。

    至此,欲待援军的希望全然落空了;李开芳只得在高唐驻屯下来,不知可往何处了?

    而歼灭了北伐援军的胜保,见太平北伐军蹿至高唐;急忙掉头将李开芳阻截在高唐。

    从此,李开芳与林凤祥分别被围困在了高唐与连镇两地,各据一方,与几倍于己的清军抗衡。

    此时,李开芳困守在高唐,林凤祥困守在连镇,均已没了退路且也再无突围之力;但两人仍顽强地各自坚守着,历时竟达半年之久。

    坚持到了咸丰四年底,连镇的粮食已尽;军士仅以野菜、树皮充饥。且又时值隆冬,身无御寒之衣;军心开始不稳,时有军士叛逃。

    林凤祥虽然严令治军,又勉强地坚持到了来年的三月;但终因粮草断绝、人困马乏,几近绝望而难以再坚守。

    林凤祥忽然心生一计,派遣部将萧凤山等九十余人到清营,欲行诈降计以求转机。然而,此计被僧格林沁识破,萧凤山等人尽被殊死。

    僧格林沁一怒之下再次向连镇发起猛攻,太平北伐军此时已失去了反击能力;稍一接战,即大部阵亡;林凤祥受伤后藏于地道中,结果被清军搜获。

    而困守在高唐的李开芳,虽然仅有千余兵力;但凭着深沟高垒,硬是顶住了胜保所率的万余清军的进攻。

    且高唐城内粮草充足,又有民众协力守城;所以,胜保先后组织了三十多次进攻均未奏效,反而折损了不少将士。因此,清庭将胜保革职,由僧格林沁继任。

    此时,僧格林沁已经攻取了连镇;于是,移师高唐,围困高唐的清军即骤增至二万,双方的兵力更是多寡悬殊了。

    而李开芳得知林凤祥所部已遭覆没,自己孤军一支困守高唐断难幸免;于是,只得孤注一掷再次突围以求南返。

    僧格林沁从俘虏中获知李开芳欲突围,遂将计就计地令围于高唐南面的清军故作疏防,诱使李开芳由此突围而离开易守难攻的高唐。

    李开芳不知是计,当夜率部突围南走。

    于是,僧格林沁占据了高唐;同时,派出五百轻骑紧赶到突围南遁的太平北伐军前方进行拦截,迫使李开芳入据到离高唐约五十里的茌平县的冯官屯。

    接着,僧格林沁大军赶到,又将冯官屯围困。

    太平北伐军虽然已入绝境,但还是凭着掘壕沟、立木栅、挖地道诸法,在冯官屯又坚持了二个月。

    最后,僧格林沁挖掘了一条长渠,引来运河之水,将冯官屯灌注成了一片泽国,这才将李开芳擒住。

    李开芳和林凤祥被擒后,两人均被押解到北京,先后遭凌迟而死。

    至此,太平北伐军全军覆没,太平天国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僧格林沁因擒获李开芳和林凤祥、剿灭太平北伐军有功,咸丰皇帝加封其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并赏朝珠一串。而尚在大牢中斩监候的赦讷尔经额,因咸丰皇帝心悦了,才被赦免出狱,贬去看守慕陵了。

    清军在剿灭太平北伐军时,无意中从一名俘虏口里获知“湖南耒阳西乡三角坪人杨大鹏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之父”;咸丰皇帝闻讯后,立即命湖南巡抚骆秉章彻查。

    骆秉章差人查访后,确有杨大鹏其人;但不是杨秀清之父,且此人又早已亡故。骆秉章深感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吩咐时任其幕僚的左宗棠具本如实奏报了。

    而当地的士绅、翰林院庶吉士杨彝珍却为讨好朝庭,硬是派人把杨大鹏的坟头挖掘刨平了,欲断杨氏家族的根脉。

    同时,清庭还派人到广东花县官禄布村,诛灭了洪秀全的九族,并将全村焚毁,只有屋前的一棵龙眼树幸免于难。

    至此,咸丰皇帝方才觉得如出了一口恶气。此是题外话,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