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童养媳的春天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阁(一)

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阁(一)

    王卫平和王卫山送妆回来,让丫鬟送了个很普通的匣子给王菁。

    “五老爷说,是刘家大爷托他带给您的。”小丫鬟学话道。

    明天就要成亲了,怎么今天还在送东西

    看着笑眯眯的文氏,王菁难免有些不好意思。若这里面只是普通的东西,自己躲躲闪闪,岂不是被文jiejie取笑?

    王菁虽有些疑惑,但还是大大咧咧地当着文氏将那匣子给打开了。

    里面两个穿着彩衣的泥人,一个肖似王菁,一个肖似刘永安。

    文氏瞟了一眼那对泥人,掩嘴笑了起来,“长安对你确实挺上心的。”

    长安是刘永安的字。王菁注意到这是文氏第一次这么称呼他,之前都称他为“刘家大爷”,也许直到这一刻文氏才真正认可他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氏怎么会因一对泥人对一个人改观?这东西也就骗骗小孩还差不多吧。

    “下面是不是还有一张纸?”文氏提醒王菁道。

    还真有张写了字的澄心堂的纸,王菁小心翼翼地抽了出来。

    规规矩矩的簪花小楷,书着: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是本朝新传出来的,一个妻子为丈夫做的诗。那丈夫本是想效仿名士娶妾的,妻子想规劝他,特意做了这首诗,那丈夫看了果然深受感动,放弃了纳妾,从此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文氏向她解说道。

    王菁红着脸把那张纸又放到了匣子里盖了起来,腹诽道:会做诗的才女,男人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我这等不会做诗的岂不是只能自请下堂了?

    “这有什么好害羞的,jiejie是过来人,不会笑话你的,放心吧。”文氏摸摸她的头。

    “他纳不纳妾,又不是单凭现在的一张纸就是决定的。”王菁说道。

    “成亲之前啊,都是这样,难免会东想西想。”文氏劝慰道,不然她也不会特意让乳娘带儿子专门陪着王菁了。“难道你要为一个以后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假设,现在就和长安生分这和本末倒置,因噎废食有什么区别?至少他这一刻是这样想的,你们马上就要成亲了,以后的事需要你俩人一起努力才行。”

    经文氏这么一劝,王菁也觉得自己似乎太过患得患失了。

    “jiejie言之有理,是我太过狭隘了。”她说道。

    这小姑娘年纪不大却十分有担当,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算自己错了也能马上大方的承认,一点都不扭捏。

    不过婚姻毕竟是夫妻双方的事,旁人再怎么劝说也不如自己领悟到了来得实用,何况她也在这儿呆一天了,“meimei休息一会儿,我去看看晚饭准备好了没有。”

    其实,这只是借口罢了,为了避免第二天出突发状况,王菁从前天开始就慢慢的减食了。这件事文氏早在前两天就告诉了王菁,她担心自己临到跟前忘记了。

    文氏一走,屋里只剩下了王菁一个人,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把那装着泥人的匣子又打开了,傻傻地看着并排躺着的小人笑了起来。

    又不由自主地将那写着你侬我侬的诗,拿出来又细细地读了一遍。

    “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从此以后她的人生就要和刘永安息息相关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不紧张是假的,好在她对未来公婆还有些熟悉,可做人儿媳和女儿毕竟是不一样,但看到这首诗,她心里莫名安定了许多。

    晚餐文氏果然只让人端了碗鸽子汤,王菁喝了汤之后就歇下了。

    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杜鹃在耳边叫她:“姑娘,子时过了,该起床了。”

    王菁连眼都不想睁,硬是被两丫鬟扶着坐了起来。

    “水已经烧好了,还请姑娘先去沐浴。”紫鸢说道。

    等她从净房出来,全福人李氏已经来了。

    她是牛媒婆的大闺女,开了家卖胭脂水粉为的铺子,也接新嫁娘梳头、上妆的活计。

    见到王菁,李氏的双眼笑得只剩下一条缝,“好标致的姑娘,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说话间她自己已经坐在下来,示意王菁坐在大铜镜前面。

    紫鸢和杜鹃开始给她换嫁衣。

    李氏要拿从包裹里拿梳子胭脂出来,被王菁制止了,“东西都用我自己的。”

    杜鹃忙将梳子递了过去,又将胭脂水粉拿到了跟前。

    李氏已经将王菁盘着的头发散开了。

    “王姑娘的头发真好,又黑又长又滑,一梳子就梳到尾了。”

    王菁浅笑不语。生意人就这般,死的都能说成活的,何况是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就算她头发不好梳李氏也能找到其它赞美她的话。

    李氏和李志强家算是五服内的本家,依着李志强和冯氏对刘家做的那些龌龊事,王家现在还愿意用她梳妆,她偷笑都来不及,自是处处捧着王菁。

    但在王菁看来,李家人还真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实王家也好刘家也罢根本就没把他们李家当回事,在王家眼里不过是李家近一些,免得请了远处的还要安置罢了。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四梳老爷行好运,出路相逢遇贵人;五梳五子登科来接契,五条银笋百样齐;六梳亲朋来助庆,香闺对镜染胭红;七梳七姐下凡配董永,鹊桥高架互轻平;八梳八仙来贺寿,宝鸭穿莲道外游;九梳九子连环样样有;十梳夫妻两老就到白头。”

    李氏一边梳,嘴中一边念着梳妆词。

    梳完头,开始给她描眉、涂口脂、擦粉、戴首饰……

    文氏新自端了碗蛋花汤出来,递给了王菁。

    李氏半开玩笑的嘱咐道:“不能喝完了,要留一点,喝光了寓示闺女把娘家的东西吃光了。”

    不知不觉间,窗外一片天光,大门口响起了鞭炮声。

    有小丫鬟跑了进来,“来了,刘家的姑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