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系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成功对于所有人来说,绝大多数不是巧合。对于一些人来说,成功似乎只是一夜之间,其实我们往往没有看见他们在背后长期付出的艰辛努力。就像是一座大厦一样,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建立起来,必须是一砖一瓦慢慢堆砌而成的。 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成功是偶然的,他们本身不具备突出的能力和卓越的智慧,仅仅依靠运气以及外部的特殊条件和环境就取得了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不具备持续性和连贯性,因为他们的成功不具备深厚的根基和很强的实力,这样的人失败也是一夜之间的。 那么,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习惯,有人说是自制力,还有人说是思想。当然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其实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成功者有系统,失败者没有系统。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了不该做的事,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做事。 成功者的系统不是一夜之间就建立起来的,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一帆顺风的美事儿。 在成功者没有建立系统之前,他们也是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的实践与修正,到了一定的时候,在一定的时机,他们终于取得了真经,用好的、实用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能整理自己思想和行为的系统,能够不断实践在自己身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成果。 其实,成功者的系统并非不能加快速度建立,但是前提提交你要掌握能加快速度的方法。 其实,人生就像是越过一条河,河的对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财宝,就像是一座小山。 但是这一条河是一条完全陌生的河,你既不知道水深,并且河上也没有一座桥,那么你怎么过河呢? 答案就是:摸石头过河。 这个故事其实只是一个比喻,说的就是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想要最快速的取得成功就不用只靠自己去积累经验。 因为个人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并且如果等你积累到了足够多的经验你的人生已经过去了不少的时间。 明智的做法是借用他人的成功经验,只要应用得当,你就可以减少很多年的摸索时间。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刘邦的开国君主,在他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刘邦只是一个地痞,身无一技之长。 虽然刘邦本身不具备很强的能力和牢固的根基,但是刘邦之所以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是捡的一个皇帝的宝座,刘邦是靠智慧取得了这些成就。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主要就是他能识人,并且善于整合团队,把拥有杰出才能的人团结在自己身边,构筑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人才系统,刘邦是典型的领袖型人物。 当然,刘邦的人才系统也是成功人士们有的系统的一种,这种系统和我们常说的智囊团有些近似。 其实,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最常见的两种系统就是有团队的系统和个人的行为模式的系统。 对于一个拥有团队的系统,其实这种系统并不要成功者自己拥有很强的能力,他所要做的就是适当的分配权力以及维护和升级系统就能带来可观的收入。这样的由团队成员构成的以牟利为主要的系统(也称公司或者企业) 但是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不是类似于智囊团的这种系统,我们要探讨的是个人行为模式的系统。 其实,成功说起来很简单,首先,你要把自己的行为给规划好,然后你要懂得用一定的方式去做事(你不能违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且你要利用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最后再把你的时间给管理好,你就可以取得成功了。 对于成功者的系统来说,其实主要就只包括如下几项:工作、学习、阅读、思考。 这4个列项构成了一个系统,这4个独立的列项又可以成为独立的系统。 其实,对于写作而言,作者要做到成功,首先你要拥有真正的思考力,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正的思考力不是想要就有的。我之所以如此强调思考力,是因为写作是和人的思想关系密切的。 对于思考这个东西,有专业人士给出了一个数据。一般来说,大脑的出错率最少为百分之20。 但是这个也只是相对的,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叫尼古拉特斯拉的人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他在思考时,大脑的出错率几乎为0. 如果你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力,你可以通过对思考术的学习以及强化训练来构建属于你的思维模式。 对于思考力来说,我在这里要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思考力的强弱与质量不能用人的脑细胞的多少来衡量,思考力的强弱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项技能,思考力的强弱只取决于人在面对问题时能否采取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需要的思维模式,并且思维运行的机制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2思考力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着执行力是否会落实到位以及完成任务的质量。 3思考虽然重要,行动却也是必须的,思考力强的人也必须将思考力向执行力进行转换,思考力强如果不能执行你的方案和设想,即使你的工作流程制定的十分精确和科学也只是空谈。 4执行力与思考力是一个整体,都是不能割裂的,单一的思考力和执行力都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5只要掌握了思考力的规律和本质以及运行的原理以及思考力的诸多要素,通过学习和领悟再采取系统而科学的训练就能提高一个人的思考力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最佳思维模式。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也是很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你的文化的根基和能否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我认为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最佳的知识结构为T型。T”上的一横标志知识的宽度和高度,一竖标志知识的深度和力度,要博中有专,专中有博,专博结合,能防止博而太空、专而太死的两种倾向。 当你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力只需要把思考力转化为执行力就可以为你带来满意的结果。 但是也只有把握住了执行力的运作规律和本质才能省力,我会专门附上几章关于执行力与思考力的介绍的章节在后面。 当你拥有了思考力和执行力,必须还要拥有学习力才能构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的系统。 学习力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力不强,即使他拥有很强的能力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对于作者来说,应该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这样你才能不被社会和职业领域所淘汰。 然而,只要在生命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学习过的人,都要经过3个阶段的学习历程。 第一个阶段就是个人在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思想的支配下,对一些领域的知识感兴趣,这一阶段被称为想学知识。 第二个阶段是人在热情和兴趣的引导下,对某些方面的知识变得格外的关注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阶段被称为好学(也称苦学)。 第3个阶段是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高级的一个阶段,由于有了前2个阶段的量的积累,最终使人发生了质的飞跃,到了这一阶段,人们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门外汉了,他们已经对这些领域的知识了解的足够透彻,再面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时学习起来就会变得快速并且能较快的融会贯通,这个阶段被称为会学。对于会学这个词,如果是狭义的,只是指的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习,假如是广义的,就是指的对于很多领域的知识都能较为轻松的掌握。当然,如果你能达到这一境界已经实属不易。
其实,对于什么知识学得快,哪些知识学得慢这和一个人的智商以及天赋才能还有知识结构(也就是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即使你没有想学知识方面的天赋(例如你没有语言天赋)和该方面的知识基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的起点(底数)别人低,,在这时,你有多种方法可以超越别人。 如果你想减少指数的积累(增加速度而成功)而获得成功,只有增加底数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利用行动的次数获得成功,超越对手,就只增加指数就可以了。 其实这2种方式是可以转换的,可以看成是X的Y次方=M的N次方(其中,X不=M,Y不=N) 这就是说,一个底数比另一个数小的数,都是以乘方的方式出现,如果这个更小的数要想比另一个数更大,要么增加底数(也可以看成是这个数乘以N次方=新的底数),要么增加指数.当然你既可以增加指数,又可以增加底数.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可以作为借鉴。有一个公式可以反映出这种情况:学习(工作)总量=工作(学习时间)时间乘以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然而对于任何事情来说,都要保证完成的质量,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只能让本能一次就能完成的事情分为几次完成。 对于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有很多,我把这些分为如下几种: 1工作者自身没有太多关于从事的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或者相应技能(2者也可能都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失败) 2工作者虽然知道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却没有熟记于心,由于工作流程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而导致工作陷入一团糟的情况(因犯错而失败,也称失误。)。 3工作者在制定工作战略上出现失误,导致了工作的彻底溃败。(这种现象被称为失迷。) 4工作者虽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作流程计划,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工作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发生偏离(这种现象称为失算)。 5工作者纸上谈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导致了失败。(失策。) 6工作者采用了效率低下的工具(方法也是工具的一种)去做事,导致浪费了不少工作时间而获得了很小的收获。 7工作者的注意力过剩或者注意力不足都有可能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当然这只是主要的几种,只有你找到了合适的工具,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再进行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你的工作效率是不用担心的。 讨论完了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改讨论关于工作质量的问题了。 对于工作质量,决定一个人工作质量的高低的因素大概就有如下几种(因为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写作的数据,因此我特别强调小说的质量问题。因为决定一个人工作质量的因素必须和相应的情况和环境结合才能准确判断。): 1作者的文学功底以及语文基础。 2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天赋才能。 3作者的思考力的强弱以及执行力的强弱。 4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积累的多少。 5作者是否采用正确的方法巧干。 6作者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强弱和水平。 对于成功人士的行为模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