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三章 褒姒入宫

第七十三章 褒姒入宫

    姬宫湦出生于周宣王三十三年(前794年),是周宣王之子,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之女。周宣王在位时期,将儿子姬宫湦立为太子。

    BC780年正月,周幽王在父亲周宣王死后即位,成为西周代商后的第十二任君主,年仅14岁。

    周幽王即位后,立妃子申后(申侯之女)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姬宜臼为王太子。

    周幽王锡太师尹氏(尹吉甫)、皇父命。

    辅助过三代帝王的尹吉甫,宣王时,最高官至内史,在周幽王执政时,尹吉甫与皇父同为宣王的重臣,而被宣王留给幽王辅政,但是幽王即位不久后,为了争夺幽王的卿士一职(副相,实为百官之长),而被皇父诟陷,被流放至房陵(房县古称,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如此还不罢休,最终尹吉甫被幽王砍了头。

    这样皇父成功地成为周幽王的卿士。皇父也曾立下大功,当初宣王的南国之师的建立就离不开他的功绩。可是到了幽王当政时,皇父已经只想着功名利禄了。

    这一年,晋穆侯费生的儿子仇流亡在外四年后,回到晋国,在晋人的拥护下杀了自己的叔叔殇叔,夺回王位,被称为晋文侯。

    BC779年,周幽王二年,晋文侯元年,发生多起严重的自然灾害,西周都城镐京发生地震,并引发泾、渭、洛三条河川发生震动。

    大夫伯阳甫(父)说:“周朝将要灭亡。天地间阴阳二气,不能失掉规律,如果失掉规律,便是人扰乱了它。阳气伏在地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阳气不能上升,这样就会发生地震。现在泾、渭、洛三河一带都发生地震,是由于阳气失去应有的位置,而被阴气镇压着。阳气失序而在阴气下面,河川的源头一定阻塞了,源头阻塞,国家一定要灭亡。水土气通而湿润,便能生产东西,为民所用。土地没有水源,民众缺乏财物日用,国家不灭亡,要等到何时!从前伊水、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如今周朝的德行也像夏、商二朝的末代了,河川的源头又被阻塞,源头阻塞必定枯竭。国家的建立必须依靠山川,山崩塌,川枯竭,这是亡国的象征。川枯竭一定会发生山崩塌。若国要灭亡不会超过十年。因为十是天数的一个轮回。上天所要抛弃的国家,不会超出十的期限。”

    同年,泾、渭、洛三条河呈现枯竭之态,周的发祥地岐山发生山崩。这都是不祥之兆。

    周幽王同样面临财政枯竭的状况,下令增加税赋,并任命叔父郑桓公担任周王室的司徒,掌管全国财政、土地和户籍。

    晋文侯同宣王的儿子多父合兵伐鄫,鄫国被击败,但当时还没有封国在没有天子允许的情况下被灭的事情,所以鄫国仍然存在。

    历史文献表明,从夏周到战国初期,方城境内一直存在着缯国。《世本》谓:“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史载少康有九子,曲烈实为其次子。这说明夏代即有缯国。

    《国语.郑语》韦昭注谓:“缯,申之与国也。”说明西周时期缯国与(南)申国比邻。《左传.哀公四年》曰:“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杜预注谓:“负函、缯关皆楚地。”据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和高士奇《春秋地理考实》记载,缯国、缯关在今河南南阳方城县八里桥。

    《国语周语郑人伐滑》中“杞、缯则大姒”,说明缯国是姒姓,为夏禹的后裔。依据《辞源》,“缯”乃丝织品的总称。方城境内多处出土了新石器至夏代文物遗址,特别是八里桥夏代文化遗址,出土有大量石斧、石钺、石玦、陶尊、灰陶等夏代文物,其文化特征与二里头夏代文化相同,其中出土的石钺是权力的象征,其最早的主人应为曲烈。

    据此可知,方城县境内的缯国,则是夏代始封的侯爵缯国,方城八里桥夏代遗址正是缯侯曲烈侯国国都所在地,也是曾氏起源地。

    鄫国(缯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鲁襄公六年(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

    周宣王时期,弟弟(姬)子友被宣王封于郑(陕西渭南华州区,古称郑县),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郑国作为周王朝的畿内诸侯,周室衰微,郑桓公积极谋寻全身之策,不与周室共存亡。他问太史伯阳:“王室多故,余惧及焉。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太史伯阳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只有“济、洛、河、颖之间”(济水、洛水、黄河、颖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指东虢,位于河南郑州荥阳市汜水镇)、郐国(河南郑州新密市)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

    BC779年,郑桓公听从史伯建议,利用自己财政大臣的身份,通过向虢、郐之君贿赂,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之在东方的立足点,被称为郑父之丘。其地应为现在郑州所在之地,郑州以郑国得名。

    春秋时周室东迁,郑国的郑武公和郑庄公亦相继为王朝财政大臣,他们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实,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包括(东)虢、郐两国。郑国由畿内诸侯成为畿外诸侯。

    BC778年,周幽王三年,周伐有褒(褒国),王嬖褒姒。褒姒入宫,生下伯服。

    前面介绍过,周宣王杀杜伯之事,而当事人在褒国长大,长得貌若天仙,因为是褒国人,而褒国为禹的后代,国姓为姒。所以其入宫之后,被称为褒姒。

    这里介绍一下褒国,褒国是大禹所封的同姓诸侯国。开创国君为大禹的儿子,《史记·夏本纪》:禹“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清代嘉庆《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立国之地在陕西汉中汉台区,是第一个在汉中出现的地方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