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平安县城防守战(四)
在稍作休整后,日军再次集结部队向十里店战线发动新一轮的冲锋。这次长野佑一制定了作战计划,他将西面山坡的八路军阵地作为了主攻的攻击对象。顿时西面山坡阵线成为了一个血rou磨坊,每一秒都有人倒下。 而在这时,王磊已经赶到了出事了高射炮阵地,独立团在这安置了2门高射炮,如今高射炮已经被完全炸毁,好在这里的人员伤亡不算大,除了几个被当场射杀,其他人的只是受了一些伤,那只鬼子小分队目标似乎只是高射炮,在高射炮被炸毁后,他们放弃了已经陷入被动的炮手,套进了旁边的小树林。 在向幸存的炮手寻问一些情况后,王磊钻进了他们之前离开的小树林,向他们逃走的方向跑去。 虽然他们已经清理过小树林中痕迹,王磊还是发现了他们留下蛛丝马迹,随着他们留下的痕迹,王磊一路追踪过去。 在王磊在小树林中穿梭时,白雪的声音在王磊脑海中响起:“王磊,你觉得这次独立团还能打赢吗?” “难!日军人太多了,并且你刚刚也看到了独立团的单兵素质根本不能和日军比!”王磊这是想起了刚刚的战斗,自己这边的装备明显比日本人好,并且还有阵地在山顶有工事作为依托。可是在战斗打响后,王磊明显注意到,在刚刚的交战中,独立团和日军的战损比居然在1:2,王磊开始还以为能达到1:3甚至更高。 “很正常,在我的一些资料中有一些关于二战中,中日双方军队的描述。先说日军,除了因为他们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对新兵的训练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日军的新兵要经过2个月的超强度的第一期战术训练,包括各种单兵动作,挖掘各种掩体的计算和铲土动作,他们会把大头针钉在衣领和衣服其他位置,背着各种木头架,练习正确的动作和持枪动作。让这些动作和持枪射击的标准姿态成为他们的下意识的,在他们所有的技术动作都变成条件反射,这些新兵才可以分发到部队了。在新兵进入部队后进行第二期的训练,这是新兵不仅是要反复之前的训练,还经常搞实弹射击条件下的演练冲击。在营士兵每年还有100发子弹以上的实弹射击训练。第2期训练中全部新兵要在连日进行猛烈训练,每天武装行军40公里,单兵深入敌后,40度高温下耐暑训练,以及严寒训练,有时天气严寒,露宿醒来霜满身,就要立刻进行耐寒训练。全副武装穿越巍巍2000米的岩石裸露的高山,拼命强渡大河,在实弹枪击下三天三夜不吃不睡隐蔽前进,向纵深突击。反观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八路军还有大量长征过来,打过平型关的老兵,战斗力不算弱。但是随着战局不利,老兵的牺牲和大量新兵加入,八路军整体素质就比下去了。虽然八路军对新兵的训练八路军也很严格,但是毕竟八路军武器弹药不足,新兵训练根本就跟不上。独立团的士兵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他们经过无名谷战役,还在你提供的武器弹药下有了一段时间实弹训练。” “这些我知道,但是这次面对的敌人太多了,阵地上独立团战士有多少?不到2000人,但是对面的日军有多少人?一个整编步兵联队加一个混编联队,他们有多少人?抛开伪军至少也有3000人,并且刚刚的战斗只是试探,之后我估计他们就会集中兵力进攻一个点,到时候的压力更大!另外,家里那边准备好了没有?”王磊一边在树林中快速穿梭一边在脑海中说道。 “准备好了!只是你真的准备进行沉降?”白雪在王磊脑海中说道。 “沉降”,王磊已经为自己在平安县城的家准备的最后手段,一旦独立团在战场失利,日本人进入平安县城,王磊就会房子中的最后程序,届时房子将会沉入地底,保护房子中的秘密,只是沉入地底后,房子就永远不可能重见天日。 王磊一边和白雪在脑海中交流,一边根据敌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在树林中穿梭,很快王磊就随着踪迹到了下一个高射炮阵地,王磊很庆幸之前自己没有选择去最近的高射炮阵地守株待兔,而是选择跟踪他们的踪迹,要知道这里并不是离这前高射炮征地最近的那一个,并且鬼子小分队也不是直线前进,看来他们并不知道独立团的防空布置,他们完全是一边侦查一边破坏。 这个高射炮阵地和上一个一样完全被破话,和上个阵地一样这次鬼子小分队只是在破坏高射炮后就直接离开了。 并且从两次被袭击的人员嘴里,王磊大概知道了这群人的特征,他们行动迅速、分工明确,有着强大的火力,他们很像这前他们遇到的日本特种兵,也就是日本人所谓的突击队,只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衣着,第一次袭击他们穿的一身麻布衣服,但是在第二次袭击事他们却穿着八路军的军装,也不知道下一次他们会以什么形象出现。 在这个阵地微微停留了一下,王磊加速继续向鬼子小分队离开的方向走去,如果他们真的是鬼子的突击队的话,那麻烦就大了。
进入小树林后,王磊继续和白雪聊之前的话题,想到自己的新家沉入地底这王磊叹了口气:“让房子沉降我也不想,这只是是万不得已的办法。虽然我们有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能量和物资不足,就我们自己根本就扛不住日本人的轮番攻击!”虽然在和白雪说话,但是王磊速度一直没有慢下来。 白雪:“那这事你就不打算和张红英、欧阳月说?” 王磊摇了摇头:“我怕她们舍不得,就是现在想想我的心也够疼的!……”王磊说道突然停了下来藏到一颗树后:“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