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烧粮仓
次日,赵构便率领一万人从应州出发,直逼云州。与此同时,宋江、卢俊义二人也纷纷出发,而赵构此次带领的将领依然只有高宠一人,其他将领全部交给了宋江、卢俊义二人统领。 经过三日的行军,赵构的大军距离云州大同县百里外扎营。入夜,赵构的帅帐内出现了一道黑影,恭声道:“属下见过郡王!” “燕青哥哥,别来无恙!”赵构连忙山前走去,将来人扶起,道:“这一路让你日夜兼程前来,着实难为燕青哥哥了!” 燕青笑道:“郡王有吩咐,燕青岂敢不来!此次传令让我前来,又不允许告诉其他兄弟,郡王是否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赵构回道:“正是有大事才让燕青哥哥前来!” 于是,赵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说了,燕青自知前来必定有要事。 “郡王的意思是烧毁敌军粮草?”赵构点点头。 燕青接着说道:“大同县内有我们的探子,只不过追寻许久一直没有找到粮仓,就连兵力部署,也只是追查了一部分,具体有多少尚未可知。” “若是贸然行动,恐怕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情报网,势必会遭受严厉打击。” “我又何尝不知道呢!”赵构叹息一声,“现在所用方法,只能如此了,趁其不意烧毁粮仓,这样一来才有机会夺得云州。如果强攻,必定死伤无数,唯有断其粮草乃是上上之策!” 燕青沉声道:“郡王,让在下做什么?” “现在云州境内,有我们的人多少?” “百余人左右!” “武功如何?” “若是一对一,怕是与我有的一拼。” “既然如此,燕青哥哥即刻传令,让他们立即行动,着手探查粮仓所在。只要找到后,部署好一切,立即火烧粮仓。” 接着,燕青便退了出去,他暗中飞鸽传书,给予他们暗号。虽说这些人武功不差,不过要想用百余人,与敌军对抗,根本就不可能。因此,燕青让他们一边经营之时,一边打探情况,一定要摸清楚,确定了才能下手。 与此同时,云州探子接到燕青传来的命令,他们立即着手行动。无论是大同县,还是其它县,全部都摸索了一遍,甚至跟随在其他将领身后暗中观察,依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 或许是云州守将心知粮仓的重要性,故而他们用去了七天时间,还是不见踪影,直到过去了一个月。探子终于探查粮仓的所在,云州守将耶律成功将粮仓分散开来,分别聚集在怀仁县、天成两个县城。 并且,粮仓的位置极其隐秘,他们并未将粮仓设置在城中,而是将粮食储存在山中的洞中,又将岩洞掏空,类似于地窖似的。所有的粮草全部储存在地窖中,四周的守卫看上去没有几个人,实际上重兵把守。 “老大,现在我们知道了粮仓所在,接下来什么时候行动?” 那人低声说道:“粮仓我们知道了,那么便明日子时动手;另外,我们也将此地的情报传出城去。” “现在城中防备森严,只许进不许出。若是贸然出城必定不行,而飞鸽传书,目标太大了!” “现在唯一的方法便是从水路将情报传出去!” “水路?老大我觉得这个方法也行不通,要知道早些时日我军率领大军截断河流,而云州军也派人前去征讨,双方展开大战。若是没有猜错的话,河流两道必定有辽军探子。” “若是水路都不通,那么我们就将消息封锁吧!”那人沉声道,“只要将粮仓烧了,必定火光冲天,而我们一定要留有一人在此地。因为那个时候粮仓被烧,必定惊动辽军,这样一来局面就会混乱,到时候再将消息传出去即可。” 众人商议后,想了想也只有这条路了,他们都心知此去凶多吉少。因此,最后留下的一人,直接由上天安排,也就是抽签决定,谁抽中了,那便留下来,其他人没有任何怨言。 子时,宋军探子悄无声息的逼近怀仁、天成二县,他们兵分两路,带好桐油,还有火石。但是,同时行动就会暴露目标,真正执行的只有一两人,余下的放风、防守。
他们行动之前早已摸清楚了士兵换防的时间,还有哪些是士兵,哪些是平民。正因如此,他们的行动有些快速。趁着士兵换防的间隙,他们蹑手蹑脚的匍匐前进,又是压低身子,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抵达粮仓。 由于他们是燕青等人调教出来的,又有赵构写下的训练方法。因此,他们的动作更像是特种兵似的,哪怕是不用语言,也可以用手势发布命令,以及彼此配合都不在话下。 当他们靠近粮仓,又四处张望了一眼,然后留下大部分人观察着,而一小部分人进入粮仓内,当他们看见堆积成山的粮食时,心里一震,想着将这些粮食全部烧毁,不免有些心疼,不过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 于是,他们将桐油全部泼在粮草上,然后用火折子点了火把,直接丢了过去。接着,他们又快速的撤离,行动迅速。只可惜他们百密一疏,他们烧毁粮草的瞬间,火光四射。 顿时,辽军士兵一下子惊醒过来,他们迅速的来到了粮仓前。果然看见一群黑衣人夜探粮仓,又看着熊熊大火燃烧,急忙敲着锣鼓。接着,他们先行与之战斗起来。 他们且战且退,因为知道自己等人不是辽军对手,要是持久下去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但是,辽军士兵一拥而上,哪里给他们逃跑的机会,全部将路封死,又接二连三的援兵前来,而他们孤立无援,渐渐的体力不支了。 与此同时,天成县粮仓也遭受到同样的打击。虽然烧毁粮仓的刺客全部被杀了,只可惜粮仓已经被烧毁了,无法抢救了。顿时,天成、怀仁两处火光冲天,留守在大同县的探子看见火光,立即行动,准备将消息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