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家主,下令吧!
旁边,李沐听了,皱了皱眉,这郭越比自己想得还要迅速啊! 竟然如此果断,看来主意已经打定了。 吴王听了,就要去发下令箭,却听李沐在旁边发声阻止道:“大王且慢!” 吴王不解地望向李沐,“先生何意?” 李沐急声说道:“大王以为郭越军中换将,目的是什么?大王此刻即便是让伯言侍卫长带了令箭进入戍卫军大营,也决计擒不住此贼!反而是打草惊蛇,让他马上翻脸。想不到这郭越竟然如此狠辣——他半夜进入军中,想必是已经准备今晚就动手了!大王,事急矣!” 吴王手足惊颤,他也想通了,可不是吗?对方既然早有准备,哪里还会在意自己的令箭?到时只说这是假冒的,伯言还能如何?说不定反而被杀,加速其叛而已! “先生足智多谋,眼下本王该如何应对?难道连夜先逃走吗?”吴王十分不甘,只是实在心中没底。 李沐摇头,“城门顶多还有半个时辰就会关闭。如果对方有心,我们根本出不去,反而是自投罗网。” 吴王面色急变。 李沐凝眉沉思,轻轻踱步——这时候他也担心起来了,本来以为这郭越怎么也要等一等的,总该有点让自己和吴王缓冲的时间。可是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郭越之果断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不愧是四世老臣!或许这人早有不臣之心也说不定。 只是此刻也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李沐掐断心中的胡思乱想,拼命分析眼下的处境——妈的,要是自己这次糊里糊涂被杀了,那真是冤枉了。 本来想当个黄雀的,却没想到这个螳螂这么棘手,这次搞不好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旁边的侍卫长伯言早就目瞪口呆了,他在一旁听着吴王和云梦君的对话,哪还听不出来他们说的是什么? 难怪吴王刚才如此心急,难道是郭越老将军要谋反?!想想自己手下那不过千的手下,再想想戍卫军八千虎贲,一旦交战,那不是被碾压是什么? 伯言脸色有些发白。 吴王和李沐这时都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如果说刚才李沐还十分淡定的话,那此刻也淡定不下来了。 怎么办?! 该怎么办?! 难道说自己就到此为止了?! …… 想到自己因为一本《史记》来到这个世界,却要如此迅速收场,结束这个身体的一生,李沐摇头露出一丝苦笑。 大哥已经找不到了,是生是死,那本《史记》也早不知沦落何方了,如果被别人发现,会不会引起轰动?还是说,已经毁于战火了? 或许,后者…… 想到这,李沐却惊了一下,《史记》? 作为一个现代白领,能够像李沐前世如此热爱《史记》,真是少之又少,但是李沐确实十分喜欢这本书。 《史记》中的智慧也是李沐努力学习的对象。可以说,在这个世界,李沐能够有这么多弯弯绕的想法,很大程度是走了后世古人的路子。 当他有意去如此想的时候,《史记》中记载的一个经典案例瞬间跳了出来,李沐心中一松,计上心来! …… 此时的吴都依然一片歌舞升平,人们还丝毫没有大乱将起的预感,歌舞升平,灯火处处,炎热的夏季也只有晚上显得舒适。 吴都城里富足或者不富足的人们都没丝毫要睡去的意思,游玩的、开店的、摆摊的、杂耍的,闷了一天的人们倾巢而出——谁说古代人就不会娱乐? 这样的生活是当初鲁国昌平陬邑的人们想都想不到的。 吴都城的一角,是戍卫军的大营。 他们是保护吴都的最后一道屏障,霸道地盘踞在吴都城里,俯瞰着深夜喧嚣的吴都街市。 八千虎贲莫不是最精锐壮实的年轻人,尽管未上过战阵,但是其活力也不是边境各军能够比拟的。 有人说他们是吴都的保护者,为有这么一支雄壮的军队感到安心。 不了解实情的人总是喜欢赋予他们种种标签,然后莫名感动——这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 实际上,知情的人却知道这样一支军队其实只是一把刀、一把剑、一杆戟,或者其他的任何一件武器用品,唯独缺少太多的思维!
是的,他们只是兵刃,就如现代的核武一样,军队往往只是工具,谁掌握了这把兵刃,谁就能够运用它砍杀敌人,直到有另一方夺过! 戍卫军大营,主帅小楼,一间最宽阔的房间里,人员虽多,但是气氛却很凝重。 这里很多将领都是新面孔,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提拔到了他们本来难以奢望的高度。 这在以前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他们原本以为是家主突然想通了,决定给郭家及其裙带谋个更好的出路。 毕竟,在以前,他们因为家主需要避嫌的关系,虽然进了军中,但是反而长久得不到提拔,被刻意压制,即便他们的日子也同样十分滋润。 但是现在,他们知道了! 他们宁愿不知道! 现在,震惊、恐慌充斥了他们的脑海,即便家主已经说完好久,他们依然没有从头晕目眩中回过神来。 他们很自觉地想反对,但是看到郭越的阴沉,他们只敢偷偷瞟一眼其他人,希望有其他人能够出面阻止,然后自己当个摇旗呐喊的后援…… 并不是他们多么忠君,而是长久的吴都繁华安逸的生活早就腐蚀了很多人的心灵。 这些人都是郭府裙带,走到这一步,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如何。 郭越在上首说完话,就冷冷地看着底下这些子侄辈,看着他们脸上的惊诧、惶恐、闪烁,不禁露出一丝冷笑,反倒没有如何同情。 成儿都死了,这是我郭家要亡啊! 对于他个人而言,自己的独子寄托了太多,眼下只剩了鱼死网破而已! 郭越冷笑起来,嘴角带着一丝戏谑和失望,这些人竟然看不清眼前局势,还在心存侥幸。 距离自己说出情况、说出目的已经好一会了,既听不到赞同的声音,也听不到反对的声音。 “家主,下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