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在线阅读 - 第1087章群臣撕逼

第1087章群臣撕逼

    蒙古撤兵以后,并州李嗣业便率兵赶往五原,汇合李靖。

    庞德率领的西凉骑兵,姜维率领的雍州骑兵,则暂时驻守在朔方,等待李靖那边的消息。

    李嗣业返回五原,告知此次驰援关中的经过。

    得知冉闵身死,汉军诸将非常惋惜。

    薛仁贵见蒙古撤军,则提出告辞:“李都督,我乃幽州都督,如今蒙古退兵,我当返回幽州镇守!”

    李靖笑道:“此次多谢薛都督出兵相助,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击退蒙古。如今幽州军务繁忙,我这边,也是诸事繁多,便不留都督了,待日后海晏河清,我在与都督好好喝几杯!”

    “薛某等着这一天!”薛仁贵向李靖拱手拜别。

    薛仁贵自率兵返回幽州,李靖便对着众将说道:“如今冉闵战死,河套四郡,便归我并州管辖。且因为冉闵之死,河套百姓民心不安。我当率兵赶往朔方,镇守河套,以安乞活军军心,在安抚河套百姓,使之彻底稳定下来。”

    随后,李靖便率兵赶往朔方,并且沿途安抚河套百姓。

    待至临戎,河套百姓皆安。

    见李靖赶到临戎,姜维,庞德二将便告辞离去。

    临行前李靖叮嘱二将,说道:“霍安,贾复乃是小兵出身,杀县尉而夺兵权抵御蒙古,虽是为国,却触犯了法律。尔等回去以后,当上书朝廷,说明原委,不可使忠良得到不当的处罚!”

    庞德拍着胸脯说道:“霍安贾复乃我凉州将校,我自当以性命保之,并让都督亲自上书说情。”

    姜维也保证道:“此乃国家栋梁,霍安年纪虽小,但有卫霍之风,贾复武艺高强,不下冉闵。他们二人虽有过错,但情有可原,末将同样会转告诸葛都督,为其求情!”

    随后二人领兵自回凉州,雍州。

    李靖则率兵留守朔方,一面整顿乞活军,一面安抚河套百姓。

    至于并州东部,自有副都督杨继业镇守。

    随着蒙古退兵,一道道捷报,飞往洛阳朝廷。

    此刻的刘辩远在兖州,并不在洛阳。

    这些捷报,便由朝中文武整理。

    只不过这些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三高官官便只好召集六部长官,九卿文武一同商议。

    会议由尚书高官官荀彧,以及中书,门下二高官官一起主持。

    时中书高官官蔡邕已经告假在家,门下高官官卢植已经于年初病逝。

    故会议分别由中书副官荀攸,和已经继承门下高官官之位的刘伯温一起主持。

    参与议论的,又有六部尚书之中的工部尚书刘晔,吏部尚书庞籍,邢部尚书狄仁杰,户部尚书田丰。

    至于礼部尚书韦孝宽,兵部尚书李显忠,此刻随同刘辩出征兖州未还。

    九卿之中,又有糜竺,张意,沈腾,包拯,华歆,宗正刘虞等文武参与。其余九卿之位的杨延嗣,杨妙真,典韦等人也随同刘辩出征去了。

    除此之外,荀彧又邀请了执掌太学的谢安,谏议大夫魏征一起参与议论。

    如此大捷,涉及并州,幽州将校参与,他们这些大臣,便是要商讨赏罚之事。

    封官加爵,不是刘辩一人能够决定的,如今刘辩御驾亲征,他们要核对战功,官员的封官加爵,升将处罚,他们要负责拟定出来。随后在送往兖州,请刘辩批阅,刘辩若是不许,在驳回重新拟定。

    首先是对官员的封赏问题。

    众官员一一核对战功,确认准确无误,便商议该如何封将赐爵。

    荀彧**着胡须说道:“如今我大汉,将军之位,最高者不过镇字位。其上还有征字位,前后左右四方将军。

    今我大汉,一统天下之势已定,陛下已经拿下兖州,趁胜追击,彻底扫平赵光义势力已经不远。到时候只剩江东,益州,亦是孤掌难鸣,数年之内可定。

    所以说我大汉,距离海晏河清之日已经不远,但许多将军的军位,爵位还很低,我们可以趁着此次大胜。上书陛下,对这些大将封官加爵,以显朝廷恩德。”

    一众官员听了荀彧的话,纷纷赞同,华歆热衷功名,趁机说道:“尚书大人说的不错,如今我大汉距离一统之日已经不远,若在不封官加爵,更待何时?陛下虽然圣明,但赏罚分明,罚是够了,赏却不够!”

    “就是啊,荆州都督刘裕,身为一州都督,但将位仍是偏将军。荆州将校,许多人将位还在他之上,这于理不合!”

    见一众官员都同意自己的提议,荀彧便说道:“既然尔等都同意,便清点各州将校功绩,商定如何封赏,来日上书陛下,请其批复。”

    一个上午的时间,一众官员都在赏拟大汉武将的封赏问题,待商讨完毕以后,由三高官官会同六部,九卿文武,联名上书刘辩,请其批复。

    到了下午,又要商议将校的处罚问题。

    有人立功,也有人犯错。

    首先被拿到桌案上来说的的,便是薛仁贵,霍安,贾复三人。

    身为儒家,读圣贤书的九卿官员沈腾便说道:“幽州都督薛仁贵,此次大战之中,下令将蒙古十万铁骑付之一炬。虽然铲除了蒙古骑兵,但其手段却太过残忍。

    我大汉治国,讲究仁德,陛下对于胡人百姓,主张教化安抚。薛仁贵如此行径,使得归附我大汉的胡人百姓,为之胆寒,惶惶不可终日。

    并且几年前攻打袁绍,薛仁贵也曾做出屠杀俘虏之事,依我看来,薛仁贵杀戮之心太重。其德行,不足以担到一州都督重任,我当上书陛下,弹劾薛仁贵,以正我大汉仁义之师之名!”

    此言一出,又有九卿官员张意,礼部尚书庞籍,等人表示赞同。

    这一次田丰倒是没有提出仁义之说,对沈腾的意见提出质疑:“沈侍中之言,田某不敢苟同。俗话说,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

    当年薛都督屠杀袁绍士兵,乃是因为突袭邺城,军事机密不得泄露的缘故。若是不杀这些士兵,突袭邺城,事情必然败露,说不定此刻,袁绍势力仍在。

    更何况这件事情,当时文武也做出谈论,认为薛都督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你何以老生常谈,旧事重提啊?”

    沈腾不悦道:“屠杀袁兵之事,固然事出有因,那将蒙古十万铁骑兵,付之一炬之事,你又如何反驳呢?”

    田丰正欲开口,邢部尚书狄仁杰便说道:“至于此事,李靖都督上书奏折说的分明,薛都督乃是担心蒙古兵马前来支援,让那十万蒙古铁骑兵逃脱,致使幽并二州将士一番心血白费。不得已才下此命令,以绝后患!”

    庞籍摆了摆手说道:“狄大人此言差矣,这皆是薛仁贵的猜测,猜测之意,岂能当真?岂能因为猜测,便做出如此行径,坏我大汉兵马仁义之名?”

    “虽是猜测,但也有可能成真,薛都督防患于未然,并无不对。”狄仁杰正要反驳庞籍,便有一人开口。

    众人视之,乃大理寺卿包拯。

    包拯沉声说道:“更何况薛都督火烧蒙古骑兵,使得蒙古尽皆丧胆,想必蒙古日后,在无南侵大汉之意。虽使归附我大汉胡人百姓胆寒,但如今那些胡人百姓之中,宵小之辈犹存,如此也能够起到震慑作用啊!

    更何况杀俘,火烧敌军之事,回来便有之。便是我朝高祖皇帝,也曾过屠咸阳,武关,颖阳城以及鲁地。光武皇帝麾下大将,吴汉,耿弇等,更是数不胜数。屠城之事都有,如今薛都督不过在犹豫不决之际以火焚蒙古骑兵,你们又何必抓着这个不方呢?”

    沈腾,庞籍还要反驳,角落里一人笑道:“尔等何必争吵不休伤了和气?我看不如将原委上书陛下,请陛下定夺吧!”

    众人视之,乃太学令谢安。

    虽然谢安官位不高,却是天子刘辩宠妃谢道韫的叔叔,加之谢家青年俊杰,文乃各州要员,武则是各州核心将校。见谢安都这么说了,众臣自然不在争吵,听从谢安的意见,暂时将此事放心,让刘辩亲自定夺。

    庞籍不悦道:“薛仁贵之事可暂且放下,但这霍安,贾复二人,却必须严惩。不过区区一小兵,便敢擅杀朝廷要员,这还得了?若不严惩,何以张朝廷法度?”

    庞籍此言一出,又有许多人赞同,便是先前反对庞籍的狄仁杰,包拯,田丰等人,也站在了庞籍这一边。

    薛仁贵乃一州都督,就算他们要弹劾,也得上书刘辩,刘辩同意才能生效。可霍安,贾复只不过是一小卒,这些朝廷大员,只要定下处罚,根本不需要刘辩过问,便可直接将其拿下,下狱问罪处斩,也是轻而易举。

    见这一次在霍安贾复的问题上,许多人主张处罚,门下高官官拿出数份奏折,轻咳道:“尔等只顾兴师问罪,为何不看看这些奏折,有多少人替霍安贾复求情?”

    刘伯温一一细数:“上至并州都督李靖,幽州都督薛仁贵,雍州都督诸葛亮,凉州都督常遇春都为他们二人求情。下至四州各大将校,文武官吏,嗯?还有并州林御驸马,李嗣业将军,凉州庞德将军,雍州姜维将军,这些大将更是以性命担保,请求朝廷宽恕其罪!

    我等若是定其罪过,而不思其功劳,缘由,岂不是让四周将校寒心么?若是此次咱们定其罪过,下次敌人在来,边城守将,岂不是人人效仿那廉县校尉弃城投降,无人在敢死守边城,为国尽忠?”

    庞籍反驳道:“他们各州武将,又有多少认识霍安贾复,知晓其秉性?只不过是军中义气,商量好了,沆瀣一气罢了。

    虽然问罪霍安贾复,会使得边官不稳,但若是不问罪二人。只怕会有更多的人,将朝廷律法当做儿戏?到时候只怕边关会更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