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下)阴界(三)
书迷正在阅读:最后一份课间餐、钱途、文娱之狂、慢春风、神女召唤师:驯夫36计、万界生死劫、单机穿越者的悠闲都市、山里汉子:捡个媳妇好生娃、重生之霸婚、九封王爵
冰雪地之中,一边在洪荒『乱』流,一边滚滚黑云,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九州四大掌教竟聚精会神地听阴界之人讲故事,慈情形着实有些诡异。 廖无尘继续讲道:“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以及对第一次开启阴阳井时一些先条件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能够开启阴阳井,其主要因素,并不在那位先辈……” 到关键地方,四位掌教更是打起精神来,唯恐『露』听了一字。 只听廖无尘道:“而在于地的阴阳大势。那位先辈当时修炼的地方,正好处于阴气聚集,将要发生地震、山崩等灾的混『乱』区域。那位先辈以功法因势利导,使导致灾的所有因素集于一点,结果威力大增,打通了上下二界。所以,没有了阴阳大势,修为再高,功法再好,也不可能开启阴阳井。” 邹旬眉头皱的更深,问道:“如此来,那位先辈只是机缘巧合,借用地之力,开启了阴阳井。换言之,如果不是人为开启阴阳井,待地之力积蓄到一定阶段,阴阳井也会自动开启。” “或许,那时阴阳井的规模比现在还要强烈数倍。”廖无尘接道。 四大掌教难以接受该结论,但一时又无法找到反驳之处。 廖无尘道:“经过近百年的探索,阴界才终于发现了借用地之力的奥秘,重新开启了阴阳井。因为,只有在地之力蓄积,即将发生灾之处,方可施法开启阴阳井,所以,每次开启阴阳井的地点都处于蛮荒之地。” 了空大师口诵佛号,叹道:“难怪九州多少才智之士,想要破解阴阳井开启之法,终究一无所获。” 九州之人自然想方设法也想掌握开启阴阳井之法,其中一些人穷其一生都消耗此事之上。因为没有结果,九州也觉得颜面无存,所以都在暗中进行,明面上谁也不提此事。也唯有了空大师看空一切,方能出此话来。 邹旬眼望着眼前这规模史无前例的阴阳井,忽然担心道:“此次阴阳井开启,是否是因为阴界灾更加剧烈了?” 廖无尘如实道:“廖某也正有矗心。” 长阳真人问道:“以廖居士之言,这些年来,廖居士启用用古阵打破九结界,破坏九州格局,目的是为了缓解上下两界的地之势?”听了这些秘辛之后,长阳真人对廖无尘的态度顿时有了转变。 廖无尘点头道:“不错,廖某想要通过引下羡中混沌之气,以消除九州孤阳不长之局面,从来削弱两界之势。这期间,给九州带来了不少麻烦。廖某在此谢过了。”着,竟向四位掌教躬身一揖。 了空大师道:“廖施主为了阴界千万生灵劳苦奔波,一片苦心令人敬佩。可是,不知其因,只求其果。只怕廖施主做再多的事情,也只是徒劳,徒增灾劫罢了。” 廖无尘道:“了空大师所言不错,但事在人为,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了空大师知道现在不是辩驳的时候,转而问道:“上次与廖施主相见时,廖施主曾,发现阴界灾劫与九州龙印失窃有些关联,不知是否得到证实?” 到此处,众人都是精神一振。只因九州虽然比阴界太平,但是九州流传那句谶语也渐渐应验,若是关联起来,九州浩劫很可能与阴界有一定关系。在众人心中,终极还是比较关心九州命运。 廖无尘道:“上次廖某已经过,阴界灾与龙印失窃有着莫大联系,龙印失窃之地,阴界灾便愈发明显。” 邹旬道:“我扬州的睚眦印是首先失窃的,但距今也不过五十多年而已。阴界灾由来已有数百年,这期间的关系又能明呢?”起扬州睚眦印失窃之事,其神情凝重,仍旧耿耿于怀。 廖无尘道:“阴界灾虽然并非因龙印失窃引起,但是龙印失窃导致九州灵气变化,加剧了阴界灾频次,这确是不争的事实。”
顿了顿,又道:“四位掌教都是非凡之人,自然知道龙印对九州的意义。龙印失窃,虽然还未对九州造成明显的灾难,但是九州根基已动,迟早要出大事。” 这番话道出了众人心中所想,无不显出担忧之『色』。 廖无尘又道:“其实,阴界和九州相似,也有九座凤印镇守。然而,三年前,却有九州之人潜入阴界偷走了一座凤印……” 了空大师问道:“廖施主的可是三年前阴阳井开启之事?” 廖无尘道:“不错。那时,为了追凶手,柳无言柳大哥也追到了上阳界。可惜,九州之人不分青红皂白,以众欺寡,竟帮着那凶手逃走了。” 起此事,四大掌门脸『色』各异,面上皆有些挂不住。 那邹旬忙道:“廖兄不是上阳界之人限于体质羸弱,无法通过阴阳井吗?” 廖无尘道:“对于多数九州之人来,的确是这样,但总有一些例外。二十年前,玄悟真人和鬼谷子联手潜入阴界之人,相信四位掌教应该都知道吧?” 长阳真人轻哼了一声,把脸扭到了别处。 玄悟真人和鬼谷子曾经到过阴界之事,对于他人而言或许不知,作为四大掌教,自然会有所耳闻。尤其是,玄悟洞府开启之后,关于玄悟真人和鬼谷子掳了九名阴界婴儿之事,更是不胫而走。当下又有邹忌在场,长阳真人就是想要辩解也是十分无力。 现场出现短暂的沉静,最后还是了空大师坦然道:“老衲确实知道此事。不过,听闻玄悟真人他们进入阴界时十分困难,可谓九死一生。而且,九州之冉了阴界之后,会受到灵压限制,修为十不存一。如此状况,还能将阴界凤印盗去,这件事,委实令人难以相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