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301章 河阳节度使

第301章 河阳节度使

    韩伯见到张寻的亲笔信,终于打消了最后一丝顾虑。他指着夏侯云,对一脸疑惑的刘经说道:“这位,是新平郡王的亲信之人,忠义军踏白司的主事官夏侯云。”

    夏侯云双手抱拳,说道:“刘都使,久仰了。”

    刘经一听,什么都明白了。看来韩伯的意思,是要投靠忠义军。他第一个反应是,我和李罕之之间的恩怨怎么办?李罕之比我早一步抱上了忠义军的大腿,如果到了那边,会不会被李罕之打击报复?

    “那李罕之那边……”

    “请刘都使放心,郡王说了。李将军将会另有任用。到时候这河阳府,还是刘都使说了算。”夏侯云马上说道。

    刘经又看了看韩伯,韩伯朝他点了点头。刘经道:“也罢。正所谓良禽折木而栖。新平郡王的仁厚,本人早就十分仰慕。如今投了郡王,也算遂了平生所愿。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内要安抚好诸葛司徒的旧将,外要防备河东军反戈一击。应该谨慎行事。不知夏侯将军可有什么计划?”

    夏侯云笑道:“此事非常简单。此时河东军主力被宣武军拖在了济水。康君立本人在河阳桥防备忠义军。城中是您刘都使说了算,只要您严守城池,再给康君立去一封信,告诉他们可以回河东了。这事就成了。”

    “康君立定不甘心就这样回去。”

    “他不甘心又能如何?你不放他入城,他还敢攻城不成?”

    刘经一想也是,黄河南岸还有一万忠义军,康君立断不敢反身攻城,把身后暴露给忠义军。不过刘经依旧下不了决心,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容我再考虑考虑。”

    韩伯这时说道:“事态一息万变。刘都使可不要等到宣武、忠义联军击破了康君立,兵临城下时,再后悔今天没有做出决断啊!”

    刘经显然被韩伯的话触动了。他想了片刻,说道:“那定在何日起事?”

    “择日不如撞日,就是今天!”

    刘经被夏侯云和韩伯两人连吓带哄,终于同意了投靠忠义军。他立即断绝了往城外河东军营输送粮草,下令严守四门。同时以诸葛仲方的名义,给康君立写了一封感谢信。

    康君立收到信,简直怒不可遏,当即决定进攻河阳城。大将安金俊劝道:“若有河阳城为依托,还能与宣武、忠义两军周旋,如果河阳城也背叛了我军,此地决不能久留。”其余众将也纷纷苦劝。康君立才冷静下来,决定班师回河东。不过他走前,却给刘经遗书一封,信中写道:“祝贺刘都使另攀高枝。然河阳易主,指日可待。到时候刘都使若成丧家之犬,别忘了再来河东乞食。”

    刘经接到信,当即撕了个粉碎。不过他却暗自想道,康君立这话虽然难听,也算是给我提了一个醒。这河阳是我安身立命的本钱。若张寻要迁我去别处任职,死都不能答应!

    济水南岸,宣武军大营。

    丁会发现李存孝忽然拔营撤了军,知道一定是河阳发生了什么变故。他没有去追李存孝,而是下令立即赶往河阳城。

    等宣武军到了河阳城外,发现城头上早已飘着忠义军的大旗了。丁会见被忠义军抢了先,十分懊恼,命令宣武军于河阳城北十里就地扎营。

    河阳城内。

    康君立撤兵的当日,李暮就领着忠义军通过了河阳桥。当天傍晚就进入河阳城。刘经未敢阻拦。

    李暮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名义上的河阳节度使诸葛仲方。

    诸葛仲方是诸葛爽的长子,今年只有十三四岁。当初如果没有刘经等人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成功接替他父亲的位子。如今,也是在刘经的一手cao纵下,他即将失去父亲的基业。

    李暮见了诸葛仲方的面,发现对方不过是个暗弱的少年,在他面前显得十分的恐惧,不问不说话。李暮与其大略交谈了几句,感觉对方无论见识还是智虑,都不在中人之上。他早就收到了张寻的指示,知道将要任命这个少年为襄州刺史。李暮心想,真是万恶的封建世袭制,这样一无是处的人,也能一生下来就当节度使。哪怕兵败了,也能混个刺史继续享福,真是没处说理去。

    不过李暮不可能违背张寻的意思。他也知道,张寻厚待诸葛仲方不过是为了安抚河阳军。他遂宣读了对于诸葛仲方的任命。并派人护送诸葛仲方往襄州赴任。

    打发走了诸葛仲方,李暮就该琢磨怎么处理刘经了。说实话,这颇让李暮费了一番心思。张寻只明确指示了如何安置诸葛仲方,对于刘经以及河阳军,只让李暮见机行事。

    见机行事,四个字虽然简单,实际做起来就太难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此时河阳的城防,还掌握在刘经的手中。在他手下,还有至少三千河阳军。与傀儡一般的诸葛仲方相比,刘经可是一个颇具实力的地头蛇。

    做出决定之前,李暮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他召集了施惊墨、夏侯云、契必鸿、赵德諲等人一起商议这件事。

    夏侯云与刘经打过的交道最多,他最先发表了意见:“刘经与韩伯的关系似乎很深厚。对于韩伯的话,他比较听从。我想他背叛我们的可能性不大,应该可以重用。只是,我怕他日后会和李罕之再发生冲突。这两人水火不容,如果挨得这么近,早晚要出乱子。最好,能把他们其中一人调离河阳。”

    李暮摇头道:“难呐!河阳是刘经的根。洛阳是李罕之的巢。把他们谁调走,都等于是逼其造反呐!施参军,这事你怎么看?”

    施惊墨道:“郡王插手河阳,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固的桥头堡,以对抗河东军和宣武军。如今我们虽然成功夺了河阳,但如果这个桥头堡的内部存在隐患,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旦内部出了乱子,反倒耗费我们的精力。所以……”施惊墨停顿了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刘、李二人,只能留一个。”

    李暮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施参军的话有理。留谁?咱们五个人表决一下。”

    表决,这个新颖的决策方式,在忠义军中颇为流行。李暮的话一说完,契必鸿就抢先道:“当然是留李罕之。凡事讲个先来后到,李罕之是咱老朋友了,刘经只是随风倒的墙头草,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夏侯云却道:“刘经能为我所用。而李罕之,与我们不过是盟友关系。如今的洛阳城,并不能算是咱们忠义军的地盘。要想夺得洛阳,早晚要动李罕之。晚动不如早动,不若就趁着这个机会,为郡王摆平洛阳。”

    赵德諲因是降将出身,说话历来谨慎。但他内心深处,总是会偏袒和他相似命运的人。他遂说道:“末将认为,如果马上就杀了刘经,恐怕会于我军声望不利。以后再有人想要投降咱们忠义军,恐怕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当然不能乱杀无辜。要想除掉刘经,必然要有合适的理由。”施惊墨一脸冷血的分析道:“如今河阳已经几乎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说句实话,刘经和李罕之相比,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我单从对我军的价值方面考虑,现在显然李罕之更有用些。”

    四个人都发表完意见,两个支持李罕之,两个支持刘经,打平了。李暮没想到,最后还是要看他的决断。

    “唉!”李暮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如果张寻此时此刻在这里,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李暮沉思良久,最后说了一句:“先这样吧。宣武军还没撤走,此时不宜在内部生事。施参军,请你给郡王写一封信,请示他任命谁当这河阳留后合适。”

    讨论了一六十三招,最后李暮还是把皮球踢给了张寻。

    远在邓州的张寻收到李暮的战报,得知已经成功拿下了河阳,非常高兴。他没有立即回复李暮,而是先给汴州去了一封信,质问朱温为何丁会还不撤军。

    不久接到朱温的回信,说当初两家说好,事成后怀州归宣武军,洛阳归忠义军。河阳两家平分。如今忠义军占了河阳,丁会之所以不撤军,是为了讨还宣武军应得的那一份土地。

    张寻见朱温重提当初的约定,就放心了。他其实是怕朱温赖账。

    双方你来我往,几番信件,终于商定了如何平分河阳。

    两军约定,以济水为界。济水以东的河阴、温县两县归宣武军,济水以西的河阳、河清、济源三县归忠义军。至此,忠义军和宣武军的势力范围几乎彻底接壤。

    这时已经到了光启三年的年底,张寻终于给李暮回了信,信中,竟然任命邓州刺史李暮为河阳留后使。只等朝廷的正式委任书一到,李暮就能转正为河阳节度使。

    至此,李暮才终于有些明白了张寻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