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晚唐逆流在线阅读 - 第234章 黄蛮子逼宫

第234章 黄蛮子逼宫

    中和三年十一月,陈州城里的人们正式进入被围困的第九个月。两百五十个日日夜夜,陈州城与世隔绝。缺水、绝粮、疫病横行,人心惶惶。三万军民,如今已经只剩七千皮包骨头的饿汉。

    然而,此刻陈州人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绝望的一群。比他们处境更加绝望的,是城外围城的齐军。

    短短一个月间,太康、西华、瓦子寨等地相继失守,义军失去了陈州外围的全部据点。曾经鼎盛一时的大齐帝国,如今连一个完整的州郡都没有了。空剩下一个旗号,和仍然站在这个旗号下的六万多迷茫的人。这六万人挤在陈州城周围狭小的空间里,惶惶不可终日。似乎只在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然而,即便如此,黄巢仍然没有表露出丝毫要从陈州撤军的心思。

    皇帝已经疯了。很多齐军将领心中都是这么想的。其中就包括黄浩。

    在太康时,面对六万唐军,黄浩闻风而逃,整军退往了西华。很多人以为他是吓破了胆。只有西华的守将黄邺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在西华,黄浩振振有词的劝说黄邺跟他一样选择弃守。黄邺知道,一个被吓破了胆的人,是不会有心思去管别人如何如何的。他被说服了。

    于是,黄浩、黄邺联军两万余人,退回了陈州大营。

    身在陈州大营的黄巢开始坐立不安。不是为即将到来的唐军。而是因为那两个不战而逃的人,竟然没有向他来请罪。甚至,都没来见他一面。

    他们是来逼宫的吗?黄巢左思右想,越想越不安稳。他想要试探一下,于是一纸调令,要将黄浩手下的得力干将张归霸、张归厚、葛从周等人调离。

    结果,等了几天,毫无回应。

    黄巢终于确定,黄浩、黄邺二人已经起了二心。他决定先发制人。正要调兵遣将之时,却被外甥林言劝阻。

    林言道:“陛下,此二人一个是您的族弟,一个是您的侄子。都是骨rou至亲,未必真有异心。他们不战而退,屡违军令,也许不过是对陛下的决定有些别的想法。近些时候,军中类似的闲言碎语有很多。也许他们二人不过是受了蛊惑而已。如果您问都不问,就要讨伐二人,只怕会亲者痛,仇者快。”

    一席话说得黄巢有些回心转意,决定给两人一次当面陈说违令理由的机会。遂下诏召见二人。

    黄浩接到诏书,没有立即去黄巢的行宫,而是去找黄邺。见到黄邺也正对着诏书发愁。

    黄浩只说了八个字:“此时不发,悔之晚矣。”

    黄邺思忖良久,应道:“只望不害陛下性命。”

    “这是自然。”

    很短的时间内两人就达成了一致。虽然黄浩亲承不害黄巢的性命,却在临行前特意磨了磨随身的佩刀。马上征战很少用到佩刀,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钝了。对此黄邺只当没看见。

    他们并没有带太多人马,一共只带了两百甲士,快马赶往位于陈州城北的黄巢行宫。

    行宫外,至少驻扎着三千功臣军。功臣军使林言亲自领兵,在行宫周边不间断的巡视。

    宫外当值的功臣军将黄浩、黄邺带来的甲士全部拦在宫外,只准二人入内。不过由于二人都是黄巢最亲近的人,所以并没有收走他们的佩刀。

    二人步入行宫,见到身着龙袍的黄巢高高在上,一脸严肃。左右侍立十余个金甲力士,全都手持利刃,面露凶光。黄邺的脸上露出一丝惧色,腿脚竟然有些不太利索。黄浩扯着黄邺的衣角,几乎是连拉带拽,到了黄巢面前。

    “罪臣叩见陛下。”两人一齐行大礼。

    “起来吧。”

    黄浩率先站了起来,语气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不知叔父召臣前来,有何要事?”

    “要事倒是没有,只有些闲事想问问你们二人。”

    黄浩不再说话,只是右手自然的按在刀鞘上,眼睛死死盯着黄巢身边的甲士。

    “黄邺,你说,西华是怎么丢的。”

    “呃……”黄邺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回禀陛下,当时……”

    “闭嘴!”黄巢突然呵斥道:“寡人没有问你!黄邺,你说!”

    “唐军势大,我军是主动撤退的。”

    “唐军势大?据寡人所知,当时在西华,你与黄浩两人合兵一处,手下足有两万余人。而唐军新收太康,大部分都留在太康休整。袭击西华的只有不足一万沙陀军。以两万对一万而不战而逃,这究竟怎么解释?”

    黄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是低着头,不停的侧视黄浩。黄浩呵呵一笑,大声说道:“即便我们在西华败了唐军先锋,又能如何?能保西华永远不丢吗?即使真的能够保住西华不丢,又能如何?陛下能拿下陈州吗?即便陛下拿下陈州,又能如何?您能重振大齐的江山吗?”

    “放肆!黄浩!你反了吗?”

    “哈哈哈哈!”黄浩突然放声大笑,“陛下,浩儿没有反。只是觉得陛下已经难以给我大齐最后的将士们一个应有的归宿,所以想劝您听我一言,早日解围陈州,给将士们寻条生路。”

    黄巢闻言龙颜大怒,腾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高声喊道:“来人呀!给我把这个逆贼拿下!”

    负责保护黄巢安全的金甲力士得令纷纷拔出横刀,一齐向黄浩扑来。

    黄浩并未惊慌,一把抽出腰刀,迎了上去。黄邺则愣在原地,不知该走还是该留。

    黄巢身为大齐皇帝,那些作为“御前侍卫”的金甲力士都是万里挑一的猛士。然而,他们往黄浩身边一站,还是有些相形见绌。“黄蛮子”绝非浪得虚名,虽然是以一敌十,却丝毫不落下风,而且不断有力士成为他的刀下之鬼。

    黄邺一见血,终于有些清醒了。事已至此,他们不可能再有退路。于是也拔出腰刀,冲上前去助战。有了他的帮助,黄巢的卫士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黄巢此时已经年逾六旬,虽然也曾久经沙场,但自知不可能是黄浩的对手。眼见着自己的侍卫已经不敌,立即大声呼喊林言,要在殿外值勤的功臣军护驾。

    结果,直到所有金甲力士命丧黄泉,也再没有一个人进殿。

    “林言也反了。是吗?”

    黄浩冷笑一声:“叔父,您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我们还年轻。我们怎么可能愿意给您陪葬呢?我们不是反了,我们只是要给自己寻一条生路罢了。”

    十一月中旬,陈州解围。围城的巢军分成了两部分,主力大约四万人退军陈州北面的故阳里。另有一部两万余人,向南撤退,入了蔡州境内。

    对于巢军分裂的原因,唐军没有什么太准确的情报,全是一些传言。甚至于有传闻说,巢军发生兵变,黄巢已经被手下杀死了。

    当然唐军统帅李克用并不相信这种传言。因为如果黄巢真的死了,巢军不可能只分裂成两部。而是将会全军溃散。

    不过李克用此时并没有心情去寻找真相,由于粮食用尽,他不得不暂时退军许州,在忠武军的辖区内补充粮草。

    没过多久,身在亳州的朱温得到一个让他心急如焚的消息。故阳里的四万巢军,突然拔营,向汴州方向去了。

    朱温不能不着急。此时的汴州,只有不足三千守军。而他的老婆孩子此时都在汴州城中。他第一时间从亳州回军的同时,给柘城的赵东阳下了命令,让其火速回援汴州。毕竟柘城距离汴州比亳州更近。同时,他还亲自修书一封,向正在许州的李克用求援。

    赵东阳接到命令,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又来了。这个时候,谁能救汴州,谁在朱温心中的地位就会提升一大截。他决定毫无保留的援救汴州,把自己在柘城的全部家底,一千五百名天宋军骑兵,全都领了出来,昼夜兼程,赶往汴州。

    巢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短短两天时间,就行了百余里,到达了汴州城南七十里处的尉氏县。

    尉氏只有区区数百守军,面对数万巢军,根本无人抵抗,很快就落入了巢军手中。

    尉氏城中,指挥这支巢军的,却并非黄巢,也不是黄浩,而是林言。

    原来,黄浩、黄邺、林言三人合谋兵变之后,却在接下来的行进路线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黄浩认为,陈州西、北、东三个方向都有唐军,且忠武、宣武、感化等镇都是大唐强藩,因此只有向南一条活路。而且南面的蔡州又是与黄巢联合的秦宗权的地盘,因此他建议全军向南行进。

    对此,黄巢的外甥,功臣军使林言却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在他看来,秦宗权是个反复小人,又是野心勃勃之辈,根本不可能容得下数万巢军。因此向南极为凶险。而向北,虽然看上去唐军十分强大,可汴州的宣武军就是一处薄弱环节。宣武军此时是中原诸镇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不可能抵挡住六万齐军的攻击。而如果夺得汴州,北临黄河,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了。要比往南走更为理想。

    林言站在尉氏城头,遥望北方的汴州,说道:“我一定会证明,我才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