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乞活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一章.秋收割麦子

第二百七十一章.秋收割麦子

    那张脸板的跟机器人似得,就算宋青书一见面就张口否决了,孙传庭却依旧用他那一贯硬绷绷严肃的声音公事公办的汇报着。

    “大帅,如果不抽调火枪队还有大刀队加入,末将恐怕,不能在落雪之前完成秋收!”

    可算安定下来的乞活军,今年难得迎来了一个安稳的秋收,算不上丰收,不过也没有受到旱灾影响太大,六百多顷山田,旱田按照预计差不多能打下来三十到四十万担玉米,地瓜,土豆等粗粮,辣椒一万担,各类蔬菜若干,花生两万担,麦子高粱之类的差不多也能有两万担。

    然而,这些东西绝大部分还在土里埋着呢!难得过的秋收年,偏偏乞活军人手不够了!

    总共四万多人,四千火枪队与精锐宋青书是不允许调动的,还有两千骑兵还得花一半时间照料马群,忻口寨的两千人也调不回来,还得留人守护代县,壮年男丁也就剩下四千左右可以秋收。

    都说妇女也顶半边天,奈何宋青书创办的成衣厂,被服厂,养猪场,肥皂场等几个工房加一块,壮年妇女也给抢去了八千多人,宋青书是做甩手掌柜的,把秋收都丢给孙传庭,可真分配工作时候,孙传庭傻眼的发现自己手底下不是老头老太太,就是半打的孩子。

    这样劳动力能刨动地吗?

    想想流行在后世那句你妈喊你回家收麦子,还有收麦季节,各种姑娘看对眼的小伙就翻了几倍,就可想而知,秋收得需要多大的人力。

    可惜,孙传庭满面的急迫模样,宋青书却是笑呵呵的一摊手。

    “伯雅先生,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要不怎么能体现我对你的信任?火枪队不能动,这可是唯一的常备兵,要是让他们放弃训练去干活去了,那还和官府的卫所兵有什么区别,将来如何应对满清鞑子,应对官军进剿?”

    宋青书说的一本正经,孙传庭鼻子却差不点没没气歪了,有这么讲理的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年播种的本来就晚,这都十一月了,再不把粮食抠出来冻坏了就完了,忙得要不是分不开身,他孙传庭都想下地刨土了。

    “好,大帅不让末将调动火枪队,那末将把工厂解散了总可以吧!这段时间又不跑口子外贸易,让女工们还乡一个月收庄稼,那总行吧?”

    “哎!千万不能把工厂停了!”

    孙传庭这么一说,宋青书禁不住又急了,赶忙摆了摆手。

    “曹三喜,施天福他们可与本帅计划好了,要把商路拓展到太原,曲沃,马上就要临近冬天了,冬衣销售最好的季节,就指着这两个月囤积货物,你要这一停工,损失的银子至少就得五六万两开外了!”

    脸皮子剧烈的抽搐起来,两个眼睛盯着这个财迷大帅宋青书许久,忍无可忍的孙传庭终于发了脾气。

    “大帅,你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忻州席卷回来的布匹足够大军用五六年的,咱们乞活军又不用发军饷,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啊!如果把工厂解散,所有人力都投入开荒的话,明年至少能收入一百万担的各种粮食,用这些粮食足可以拉起一只十到二十万人的大军,金石珠玉,饿不可充饥,寒不可裹身,您要这么多有什么用?”

    “观史书,历朝历代那么多英雄豪杰,又有哪一个不是靠着劝课农商而是靠商贾贱业成大事的?反倒是如新莽之流,贪得无厌,夺天下之民财以肥私,大帅,要以史为鉴啊!”

    “尚书云……”

    孙传庭这还真是大明文官的通病,苦口婆心,引经据典的说教不停,听的宋青书脑袋都大了几分,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停!”

    “伯雅先生,我问你,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咱们大明,为什么没到二三百年左右,都逃不过这一个巨大乱世的宿命,每二三百年都要轮换一个王朝,混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口十不存一,千村万户生荆棘呢?”

    这话把孙传庭又问住了,足足顿了片刻,他才含糊的摇了摇头说道:“天下气数有度,五德轮回,气数已尽,非人力可以挽回!”

    “拜托,伯雅先生,说正经的!”

    五德轮回,气数天命可是儒家学说天人感应的核心说法,要是换了个儒生,这两句被宋青书当成不正经的,非得气的蹦起来不可,幸好孙传庭是务实派的,这才没发火,耷拉着脑袋想了想,又是不确定的说道。

    “就是前些日子说的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只是个表象,内在原因则是人口的膨胀,就如咱们大明朝,开国之初,人口历经诸路豪杰的拼杀,才不过两千万左右,天下还有大片的无主荒地,就算历经了太祖皇帝几大案,咱大明朝的国势依旧稳定上升,靖难之役之后还能支撑成祖五十万大军五征蒙古。”

    “可如今,大明户籍已经达到万万人,加上隐户,家人,奴婢,逃户,两万万能有了,十倍于开国之初,应该越来越强才对,为什么越来越弱,连个小小的东虏都平定不了?”

    宋青书连着反问,又把孙传庭给问迷糊了,支支吾吾好半天,这才艰难的答道:“莫非,莫非是天下土地不够?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人口?”

    “这么说,就算皇帝再如何英明,朝廷再如何的廉洁,土地兼并也得以抑制,那么再撑个一百多年,还是会进入乱世?这种轮回的劫难不可避免?”

    得!有一次把孙传庭说绝望了,听这他发颤的声音,宋青书终于无奈的转回了正题。

    “所以,本帅才要大力发展商业啊!”

    “其实咱们的土地产出不少,出产的粮食,养活十万万,二十万万人口不是不可能,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耕种的职业数量,当天下可耕之田都被分尽了,穷无立锥之地的贫民无以为生,活不下去了,当然要造反了!”

    “历朝历代华夏视商业为贱业,殊不知农业为国家肌体,工商则为国家血脉!咱们北方大旱,可江南粮食却是富产,五湖熟,天下足可不是吹的,缺乏的就是沟通两地的商业,你看,现在本帅赚足了银子,将来打通江南的商路,从江南大量贩运粮食到北地,这就能解决一大批人的生计问题,同时江南的贫民也得到了实惠,然后以粮食作为支付,再大量生产肥皂,成衣等商品,再贩运回江南去,既不白养活了大量人口,又解决了饥荒问题,不比多耕种几亩薄田来的稳妥?”

    “这就叫实业救国!”

    明末可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宋青书列举的仅仅是其中一点而已,绕是如此,也是听的孙传庭两眼发蒙,好半天都回不过来神来,道理很简单,但大明的士大夫从来都没把它们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在寨子口的门洞里呆愣了许久,孙传庭这才迷糊的对宋青书抱了抱拳。

    “大帅经世之言,传庭回去在思虑思虑!”

    可算把这货打发走了,宋青书也算是送了口气,翻身上马就打算开溜,可没等走多远,孙传庭在后头居然又追上来了,满脸的气急败坏,这个儒雅士大夫也忍不住胡子张开骂娘起来。

    “大帅,不管您多大的宏图计划,粮食要冻死在地里可就近在眼前了,孙某是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个您要是不给解决这个人力问题,大帅对不起,您就直接把孙某打死得了,省的明年饿死!”

    “这……”

    脑门又全都是虚汗,一面悲催的挠着头,宋青书一面心里腹诽,崇祯皇帝给你一个月军饷让你拉出十万大军你咋就熬过来了,到老子这儿怎么就不行?

    不过孙传庭说的也是事实,谁想到一口气能看出如此多的荒地,春种时候时间长,秋收可不等人了!无奈之下他也是忍不住扭头看向身后呼呼喝喝的军营。

    实在不行,打发这群大兵去割稻子刨马铃薯得了?罗马帝国的军团不也时常出些非军事任务吗?

    然而没等宋青书拿定主意,冷不丁山底下一个胖子在两个佣人搀扶下,呼哧气喘的一溜小跑跑了上来。

    “大帅,出,出大事了!”

    眼看着施天福跑的满脑门大汗,宋青书忍不住心咯噔一下,怎么一到秋收时节就来幺蛾子呢?

    …………

    滹沱河边,距离孙传庭家那个屯儿不远,一股子黑烟在大平原上升的老高,比宋青书下种的早多了,这些地主人家天里的麦子,高粱早就收割完了,不过此时成垛的麦子,麦秆跟着房子一块儿烧成了焦炭,整个一个颇为气派的大院烧的乌黑,院门口还有十几个女人孩子披麻戴孝,在那儿嚎啕大哭。

    周围也围了好些个人,有邻村的地主豪强,也有本村的老农,一个个看的叹息不止。

    “大帅到!都让开!让开!”

    周遇吉那一股子东北味嗷一嗓子,顿时吓得周围看热闹的呼啦一下散了开,一脑门雾水,宋青书在清出的那条道就走了进来,一看他,几个哭的跟泪人似得女人全都围拢了上来,抱着他大腿就开始嚎啕。

    “大帅啊!您要给我们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