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清,坑你没商量在线阅读 - 359.选举考核并举 真正人才不拒

359.选举考核并举 真正人才不拒

    江南的百姓自我选领头人和江北一样,只推行到县一级,县级以上,则由最高决策机关直接任命。

    任命也是从县级官员里选拔,王烁没有那么多自己的政工人才可以任命。

    那些帮助江南民选官员工作的政府政工干部,只是临时帮助他们工作,将来还要抽调走,去刚刚解放以及还没有解放的地区,帮助那里的百姓建立政权。

    王烁这也是在防止打过长江以后出现不合理,从江北地盘上调拨大量干部过江接管政权,这个有一点过于盲目了。

    这样做的话,会导致江北老地盘好多地方,村子里只要识字,就得跟着部队过江当干部去了。

    这些人,自身受教育水平和思想境界就有限,无法完全理解和彻底执行新政府的政策和方针。

    加之他们对江南的情况不熟悉,工作中产生了许多重大失误,甚至影响到江南的顺利复苏。

    王烁不打算这么干。他专门培养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组织起干部团。

    这些人到达新地区之后,不是直接插手地方政务,而是做为指导者,帮助地方选举出自己的官员,然后帮助这些官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直到他们自己胜任工作。

    然后,这些干部就会逐渐从地方事物中脱身,把政务完全交给民选的干部,重新回到干部团,准备向另一个新解放的地区前进。

    民选只执行到县级,就是因为江南精英被王烁人为排斥出去之后,选拔出来的干部大多是穷苦百姓,他们无法直接胜任更高一级的工作。

    只有这些人在工作中,在政工团的不断帮助下,逐步成熟起来,才能去胜任更高级的工作。

    选拔本地干部,王烁的西北政府已经在王烁的提示下,有了从主观观察到量化管理的转化,有一套基本数据化的考核办法。这个是王烁当公务猿时必须知道的知识,对他来说不难。

    把新地区各县按照地理优劣,以往贫富,人口多少等因素,划分评定为富、中、贫三个等级。

    等级设等级基础分,往往等级越低,分数越高。

    然后,全县人均收入,贫富人数差距,土地利用率,工业化程度,都具体规定考核办法和分数。

    以上所有分数相加,得分最高者,成为选拔干部的标准。

    得分前三的三个县的县长,才有成为更高一级府长或市长的资格。

    三个具备资格的人选,另设100分做为晋升分数,民选民意占50分,上级部门评定占20分,政务律法知识考试占20分,文化专业知识占10分。

    综合这四个方面,得分最高者胜出,避免人为喜好任用干部。

    从村到乡,乡到县,也是采取这种考核办法任用干部。甚至市、府到省,采取的也是这个办法。

    王烁的干部团,也是在不断补充。从新的地区地方干部中考核招收部分人才培训。

    合格之后,留下一部分,再配上干部团有经验的老人,留在新地区,组成专门负责考核地方干部的审计特务局,审计考核干部政绩,帮助地方干部迅速提高执政能力。

    剩余干部团人数不减,仍旧向下一个即将被解放的地区前进。

    这样用素质和经验都有一定水准的干部团,代替因为无干部可用,随手乱抓的办法,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务的混乱和人为因素,效率更高,更科学。

    待江南逐步稳定,各行政部门逐步建立,西北政府公布了自己的政务干部晋升制度。

    那些跟着复社瞎起哄的秀才们,就知道他们该干什么了。

    想成为国家干部,你不光得学习新知识,还得亲民,关心国家大事,拿出你治理地方的办法来,让老百姓信任你,选举你才行啊。

    指望死读书,读死书,读一辈子也没用,朝廷,啊不,现在叫政府了,人家不搞八股科举那一套玩艺了。

    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自己见识的知识分子,在新政府还是有一席之地的。

    江西奉新那位写的宋应星,年近七十,早就对南明朝廷失去希望,一直在家隐居,考察农田,教导学生。

    西北政府过江,颁布了新制度和新法令之后,因为他声望极高,村民推他为村长。

    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坚辞不就。村民没办法,就选他的学生当村长。

    他教授学生,不仅仅教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还教他们天文、算术,农田和工业冶金知识。

    因此,村中许多农人也是他的学生,跟着他学种地和制造简单农用机械。

    他的学生当村长之后,带领大家科学种田,还搞小作坊,生产市面上需求越来越大的各类农具和机械,把个乡村搞的红红火火。

    很快,他这学生就当乡长了,然后就是县长,府长。

    当府长之后,就有见到王烁的机会了,他就向王烁推荐自己的老师。

    王烁竟然没想起宋应星是谁来,但那位府长提到了,这个王烁知道。

    原来写这本了不起著作的人还活着啊!他二话不说,带上卫队,直接就去江西奉新了。

    到了奉新,求见宋应星。王烁不是落难的刘备,是这中华的最高长官,按过去话说,就是皇帝啊。

    这皇帝不远千里,亲自上门求见。宋应星也不是诸葛亮,如何承受的起?连忙出来迎接。

    两人一谈,王烁求才若渴,尤其对科学人才,那简直到了只要人家愿意跟他,给人家磕头都愿意的地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啊!

    宋应星看了王烁带来的西安科学院吴朗西主编的许多科学书籍,也是大为赞叹。

    看来,中华有这位注重文学艺术和科学并举的新主人,不强大都难了。

    两人相见恨晚,宋应星当天就答应,跟随王烁回南京,组织筹建江南科学院,为新国家培养科学人才。

    对真正有用的人才,王烁是非常重视的。对那些只知道雅集诗会,闭着眼瞎议论国家大事的混子,他基本是不屑一顾。

    复社里不是没有人才,但这些人才,受复社影响太深,求学和钻研的基本出发点,和新政府的需求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这些人才,想继续自己的升官发财之路,凑在一起炫耀和互相吹嘘,是不会被新政府青睐的。

    您想重新做人,那就首先脱离复社,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道德观念,再到政府考核部门那里去参加公务猿资格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