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在线阅读 - Sect. 193. 归牧中壶(1)

Sect. 193. 归牧中壶(1)

    显德元年秋七月初三日。暑气蒸腾。

    为了奖赏从征太原之功,皇帝郭荣下达了返京之后的第一批人事升迁令。

    首先是天雄军节度使、卫王符彦卿进守太傅,由卫王改封魏王。卫国是次国,而魏国是大国,符彦卿曾经获封魏国公之号,加上符氏如今镇守魏博,进封魏王是理所当然的事。

    高平之战中率领后军及时赶到、彻底巩固胜局的河阳节度使刘词移镇长安永兴军。长安是唐代国都、皇朝西面重镇,其地位与重要性,与河阳不可同日而语。

    李重进由许州移镇宋州,由侍卫亲军都虞候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加同平章事,正式执掌了自王殷之后一直空悬的侍卫亲军最高指挥官之位。

    张永德由武信军节度改滑州节度,加检校太傅,原殿前都指挥使之位不变,典军如故。

    其他有功战将也各有进封:郓州郭从义加兼中书令;潞州李筠加兼侍中;河中王彦超移镇许州,加兼侍中;同州药元福移镇陕州,加检校太尉;鄜州白重赞移镇河阳,加检校太尉;陕州韩通移镇曹州,加检校太傅。

    在忻口以北石岭关中了耶律挞烈的埋伏、因寡不敌众而战殁的大将史彦超,赠太师,优恤其家。

    皇帝近卫林远、邓锦以下十数人,均由诸直指挥使迁了班直都虞候或都知等职。皇帝元随季飞卫因在高平巴公原激战中被贼军砍中小腿筋骨重伤,特授轻车都尉之勋。

    数十名在高平表现突出的中下级军校也得到了升迁。其中,殿前军左班殿直赵匡胤的跃升幅度最大。因为张永德的大力推荐,他被直接擢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其余勇武敢拼者如马仁瑀,升为控鹤弓箭直指挥使;马全乂,则升为散员指挥使;西军李重进手下的石守信,升为亲卫左第一军都校……。就连那个砍断了张元徽马腿的宋七,也由伍长擢升为班直指挥使。

    从七月初四到七月十三,前后十天,一系列有关其他藩守升迁和移镇的诏令也接连下达。

    边境方国或大镇:吴越国王钱俶由天下兵马元帅加天下兵马都元帅;襄州节度使、陈王安审琦加守太尉;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保融加守中书令;夏州节度使、西平王李彝兴加守太保;

    境内诸藩:西京留守武行德、徐州王晏、邓州侯章、湖南王进逵并加兼中书令;天德军节度使郭勋、邠州折从阮、安州李洪义、沧州李晖、贝州王饶、镇州曹英并加兼侍中;泾州张铎、相州王进、延州袁鳷并加检校太尉;孙方谏由华州移镇同州,加兼中书令;王仁镐由永兴军移镇河中,加检校太尉。

    经过这样一番安排,君贵布出了继位后的第一张全局性藩镇形势图。对待边境方国或大镇,他仍然遵循父亲在世时的既定方针,只加恩,不移动,也不轻易干涉其内部事务;而其它方镇,只要有必要的就都动一动,以平衡各藩势力,并彰显中央对他们的控制权。

    禁中。滋德殿。偏殿。日间。

    君贵身着轻薄的夏季常服,对着桌案上的公文沉思。他刚刚散了早朝从广德殿回来,本想去坤宁宫看看,但手里要忙的公务太多,就决定还是先料理国事。

    天气虽然热,殿堂的深邃结构却起到了很好的避暑作用。从殿堂深处自然生发出的凉气,借着瑞脑的香气飘过来。在四五个执扇宫人的不停扇动中,偏殿有了一种暗香微凉的舒适感。

    全国的藩镇大局已定,他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军队的问题上了。

    高平之战、晋阳之战,暴露出了目下这批禁军的致命缺陷。就算剔除了那些溃逃不忠的士卒,在军中混吃混喝的老弱无勇者也仍旧大量存在着。他一直想整军,在后汉时代就想整军,父亲在位时也想整军,自己继位后更想整军……经过一步步的人事替换,经过连续的战略布局,加上拥有了高平战后积累起来的崇高声望,现在,他已经到了可以大刀阔斧着手进行军队改革的时候。

    目下他最需要的,是人。所幸,他已经有了一些可用的骨干。

    李重进、张永德,这两个皇亲兄弟不必说了,他们与他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一家人,国鼎的存亡兴衰,与他们自身的命运密切相连。如今,他们俩一人担任了侍卫亲军的最高首长,一人担任了殿前军的最高首长,一左一右成为他的臂膀,将禁军控制权牢牢掌握在了天子手中。

    近卫之中,原本留着准备担负禁军检选汰递大任的曹瀚没了,这是他此战最大的损失。好在林远、邓锦等也颇有才干,虽说卫跸需要他们,但下面若实在缺人,也未尝不可以放他们独当一面。之前孙璘放出去隶属郭崇麾下,做了澶州衙内都指挥使,其表现就可圈可点。此次他也在获得升职赏赉的将领名录之中。

    此外还有一大损失:季飞卫在巴公原激战中不慎被欺近的贼兵砍断小腿筋骨,伤情严重,显然无法再担任军职。季飞卫是四大近卫中年纪最小的,十七八岁就跟了他,目下不过二十六七岁,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作为自己的心腹,他原本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整军行动中充当旗手,没想到却要因伤早早离开一线。这个折损,也让君贵深感痛心。

    在李重进、张永德之下,韩令坤、李继勋、赵匡胤、林远、季飞卫、邓锦、石守信、马仁瑀、马全乂等等,皆是有胆有为的青壮将领,在此番征战中又均有不俗表现,正足担当整军之后各部的栋梁角色。尤其那赵匡胤,高平之战中表现智勇,攻打晋阳时敢抢敢拼,此番被君贵超擢为殿前都虞候。他本人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君贵也有意进一步考校他训兵领军的本事,将原本打算交给曹瀚去做的某些事转交给他。

    除了军事,朝政方面的改革也要继续下去,这是父亲的遗志,也是真正的治国目标。父亲生前下了那么大的力气,替他开了一个好头、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奖励耕殖,崇本抑末,合理赋税,纾解民困,兴修水利,发展商贸,澄清吏治,核定刑统,崇奉文教,扭转世风……要做个好皇帝,疆土与军功只是其中一部分,政绩是围绕“人”而治而建的,他明白。

    好在文官方面也有不少人才。除了父亲留下的治政班底,还有“扫地班”中那些比较年轻的文臣,以及自己从澶州带来的衙署旧部。下一步,需要从细考校他们的才能政绩,将他们重新进行布局。

    光有领头的那几个也不行。文武两方面的人才层次都还欠丰富,真正做起事来,一定会有很大的人才缺口。不够用的人,还得向中下层和民间去找寻、擢拔……

    内职方面也有了得力的人。刘奉武由王景通指派长侍御前,日常相当善于伺候君贵的眉高眼低,与远山、秋池等旧属的老实谨慎相比,别有一种机灵。

    陈廷献更是君贵近期的一大收获。君怜将他推荐给自己之初,君贵并不在意,以为不过因是君怜亲旧,趁机跟着出去历练一番,混个赏赐,谋个出身。虽说早前护送君怜从河中返回兖州时,君贵对廷献的干练原本有些认识,但没想到他会有上阵拼杀的胆色。及至廷献为了完成皇命不惜以己敌众,差点丢掉性命,君贵才发现廷献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的人,日常可以放在自己身边事奉笔墨,遇有大事可以派到方镇传达谕旨,战时甚至可以循前朝故事,作为皇帝特使派到前线去做监军……国政改革待做的事那么多,有了人才,还怕找不到给他们发挥才能的地方么?因人设事也是可以的。

    君怜已经正式册立,可以名正言顺地以皇后身份行权了。那****还与君贵提过,要尽快给这些担任内职的亲旧侍从们勘定品级。以廷献在此番高平之战中的表现,君贵认为,直接将他定为内中高品甚至内班院押班,也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君怜将得力的亲随送到自己身边听用,固然是一番体己的美意,但她那边也正需要趁手的人,自己若真的占用了廷献不还,可不知道她到底方便不方便,舍得不舍得。

    恰在这当儿,廷献抱着一沓书册从外入内。刘奉武见状,忙上前欲帮着搭把手。廷献笑了一下,摇摇头,径直走到皇帝御案前,躬身施个便礼,回禀道:“陛下,臣将书取回来了。”

    因谋划军政经济各方面的改革,适才君贵遣廷献去弘文馆找几本书来参看,没想到他回来得这么快。君贵问道:“都找了些什么?”廷献道:“回陛下的话,除了适才陛下口谕的《贞观政要》那几本,还有《韩非子》、《长短经》,臣想着或许有用,也一并带了回来。”

    君贵颔首:“好,就放到这张桌案上吧。”想了想又道,“你替朕将这些书中有关变革和用间的部分用小纸条标示出来。”廷献忙道:“是。”又问:“臣到那边去做吧?”君贵摇头:“就在这里无妨,朕也顺便翻翻书。”

    廷献于是将书放下,自己去一旁裁了纸条、备了笔墨,方站在桌案边细细查阅起来。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