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停薪留职
自奶奶去世之后,每年清明节,王加根都会回王李村一趟,给奶奶上坟。 王厚义和胡月娥还没有搬走时,他一般是空着手回去,不用带什么东西。他知道,家里会把上坟所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还会准备一顿像样儿的饭菜,眼巴巴地等着他。待他一进家门,家里人就会赶紧往堂屋的八仙桌上端祭祀用的饭菜,烧香化纸放鞭,举行一个简单的祭祖仪式。然后,前往村西南边的晒石畔墓地上坟。 今年不一样了。 王厚义胡月娥带着他们的两个宝贝女儿去了潜江县江汉农场,王李村老屋里空无一人,上坟所需的东西王加根必须自己准备。 考虑到清明节期间坐汽车比较拥挤,他选择了骑自行车出行。路过双峰管理区街上的时候,他进路边小店买了一大捆烧纸、一袋线香、一卷鞭炮和两只红蜡烛。 老屋进不去了,他只能去本家二爹家。胡老太去世后,村里只剩下这么一个沾亲带故的人家。本家二爹、本家二婆、本家叔叔和两个小堂弟先后出来与他打招呼。堂姐胜枝已经出嫁。大堂弟胜根考取中专在外地读书。本家婶婶病卧在床,人瘦得变了形。据说是得了直肠癌,已经到了晚期,没多少日子了。王加根见到她时很震惊。 见他带回的烧纸平平整整,本家二爹赶紧找出家里的铜钱模具,又递给王加根一个小芒槌,教他往烧纸上打印。说是有了铜钱印记,烧纸才能变成冥币,供死者在阴间使用。 这工作简单,也蛮有趣。先从烧纸捆中抽出十来张的一小摞,平摊在木墩上,左手握钱模,右手挥芒槌,一下一下地敲击,烧纸上就出现外圆内方的铜钱印记。 见王加根打纸钱有模有样儿,本家二爹和本家二婆赞不绝口。他们各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一边抽旱烟袋,一边与王加根聊天。 王加根这才知道,他爸王厚义已经把他们家的房子卖掉了! 本家二爹说,王厚义决定迁移搬家的时候,确实委托他们帮忙照看王李村的房子,但同时两家又达成了协议,如果王厚义要卖房的话,首先考虑卖给他们家。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反正同族的人家又不多,祖业就不要落入外人之手。我有三个孙子,总是需要房子的。再说,房子卖给我们,万一你们将来想回来住,买回去也方便。”本家二爹侃侃而谈,又详细介绍了房屋买卖的情况,“当时只是做了这个约定。没想到今年春节你爸就从潜江回来了,说是要卖房。房屋价款五千二百元,加上屋子四周的树木作价八十元,总共是五千二百八十元。” 听本家二爹讲这些的时候,王加根打纸钱的手不知不觉慢了下来。听完这些,他又迅速加快了打击的速度,并且越打越用劲,似乎恨不得把铜钱模子整个地夯进烧纸里。 烧纸全部打上铜钱印记之后,王加根拎起所有的祭祀用品,又拿了一把本家二爹家的铁锹,一个人前往晒石畔墓地。路过自家老屋的时候,他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栋一九七六年新盖的土砖瓦房,与恢弘气派的老宅没办法相比,但他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后来外出读书和工作,这里也是他每次回王李村落脚的地方,是他心目中的“老家”。 灰色的瓦,黄色的墙,青色的石板,一切都是过去的模样。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但房主人已经变了。这栋他熟悉的房子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实事求是地讲,除了慈祥的奶奶,这栋房子以及在这栋房子里生活过的人,王加根并不是特别留恋。尤其是奶奶含恨离世之后,王厚义和白素珍为了争夺这宗房产的继承权,闹得天翻地覆,让他受尽折磨,丢尽了脸面,他有时真的恨不得把这“惹祸的根源”付之一炬。 现在,王厚义终于把房卖了,而且卖了个不错的价钱。按说,王加根应该感到欣慰,可他忍受不了王厚义卖房的方式,更不认同王厚义对卖房款项所作出的安排。因此显得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甚至有点儿愤愤不平。 明明已经与本家二爹达成了房屋买卖协议,还装模作样的写信让我去找买主。一边叫我找买主,一边偷偷摸摸地回王李村卖房。房子卖了之后,不仅不告诉我,往来也不从我那儿经过。 你心目中还有我这个儿子么?所有这一切,是一个父亲的所作所为么?你不是说房子是王家的祖业,卖房的钱你不会乱花,也不会乱动,不愿意背“败家”的骂名么?可前次在信中,你为什么又讲“以备将来我老了不能动时,加叶加花生活之用”?王家的祖业是供你养育后人用的么?你和胡月娥生育了儿女,你们就应该承担起养儿育女的责任。靠啃祖业、吃老本来抚养后人,是不是显得太无能!孩子你们只负责生,用祖辈积攒下来的钱养,有你们这样当父母的么?更何况,眼下你王厚义还不到五十岁,胡月娥才三十几岁,哪里就到了“老了不能动”的地步?扯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实骨子里就是想霸占和独吞王家的祖业。 王加根一路走,一路剖析他爸王厚义的为人。 一九六二年,二十四岁的王厚义为什么离开亲生父母和兄弟,独自一人从潜江县江汉农场来到王李村?还不是惦记着王李村独一无二的“厅屋”。王厚义以继子和上门女婿的双重身份进入这个家庭后,为什么老是与三货过不去?为什么对三货开口就骂、举手就打?为什么寻找各种借口排挤和欺负三货?还不是害怕三货与他分房产。 王厚义与白素珍结婚又离婚,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遣返江汉农场后,为什么又死乞白赖的返回王李村,低三下四地求加根他奶和白素珍?白素珍带着三货和加枝离开王李村,回白沙铺生活之后,已经成为孤家寡人的王厚义为什么不回江汉农场?他与奶奶没有丝毫“母子情分”,更谈不上有亲人之间的感情,连亲生儿子王加根也不喜欢他,他为什么还要坚守在王李村?还不是因为占有房产的愿望没有实现。 一九七六年,王厚义置加根他奶和加根的反对于不顾,一意孤行地将王李村最气派的“厅屋”拆掉,修建了这么几间仅能遮风挡雨的土砖瓦房。他为什么执意这么做?还不是因为大屋改小后,能够结余数量可观的砖瓦和木材,他可以拿这些东西变钱,提前享受“厅屋”带来的好处。 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拆老宅余下的东西,不是被他卖了,就是被他送到了江汉农场。所得的款项,全部用在了他续弦找女人、交计划生育罚款上。王厚义与胡月娥结婚后,惨无人道地虐待加根他奶,直到把老人逼得喝农药自尽。当白素珍以养女的身份,向法院主张对奶奶遗产的继承权时,王厚义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提心吊胆。于是就想到了把王李村的房子偷偷卖掉,举家迁移,逃之夭夭。 时隔二十四年,王厚义再才离开王李村,返回他的出生地——江汉农场。去王李村时他两手空空,回来却带回一卡车家具、一个老婆和两个女儿,还有卖房所得的五千二百八十元现金。 这就是王厚义最近二十多年的人生轨迹。 带着占有别人房产的初心而去,完全彻底地实现愿望而归。干得漂亮!至于他与白素珍生下的一双儿女加枝和加根,他可以置之不理了。那只不过是他实施占有房产计划过程中的附属产品。随他们去吧! 有胡月娥,有加叶加花,他的家庭已经很完整了;有那五千二百八十元现金,他也不用担心后半辈子的生活没人管。更何况,加枝已经判给了白素珍,加根又跟他没感情。他压根儿就没有做他们的指望。还是钱好,钱比什么都可靠…… 认清了王厚义是怎样一个人,王加根这才对他偷偷摸摸卖房不感到特别吃惊,反而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然的话,那就不是王厚义。这个时候,王加根才发现他妈白素珍眼光多么犀利,看人多么准确,决断多么英明。 他对着老屋大门上“铁将军”发了一会儿怔,又沿着老屋的外墙转了一圈儿,再才满怀惆怅地向村外走去。在晒石畔墓地上坟的时候,王加根跪在奶奶的坟前泪流满面。奶奶活着的时候,一直害怕王厚义和胡月娥生男孩儿,不愿意多出一个孙子与王加根争房产。尽管王加根无数次对奶奶说,他不要祖上留下的房子,但奶奶还是觉得王家的祖业只有落到王加根的名下,她才能够安心。 “对不起,奶奶!孙儿让您失望了。但请您老人家放心,就算没有得到王家的祖业,加根一样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人,而且会活得很好。我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学,找到了工作,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前不久又拿到了大专文凭。孙儿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并且基本上做到了衣食无忧。”王加根告慰奶奶说,“孙儿虽然没有得到房产,却认清了王厚义这个人!他不认我这个儿子,我也不会尊重他这个父亲。从此往后,他走他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父子俩恩断义绝,分道扬镳!奶奶!如果您老人家还活着,肯定也会支持孙儿这么做。是不是?” 吃过午饭,王加根向本家二爹告辞,推着自行车走出了王李村。 准备上车骑行的时候,他又回过头,深情的望了一眼老屋。 他脑子里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等我将来有了钱,我一定要把老屋买回来,然后点上一把火,把它化为灰烬! 王加根原本准备上完坟之后去双峰中学,看看在那里工作的杨保胜,可现在他已经没有与朋友会面的心情。 他直接从村道转入孝花公路,往花园镇的方向骑行。再见了,王李村!这里已经没有了我王加根落脚的地方,从此我就成了这里的外人。但每年的清明节,我还是会回来的。我奶奶长眠于此,她老人家是我最亲近的人。我一定要年年回来给她老人家上坟…… 快到周巷镇的时候,王加根竟然与杨保胜不期而遇! 他们两人几乎同时从自行车上下来,又同时把车停放在公路边。然后握了握手,相互搂了搂肩,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回来上坟?”杨保胜平静下来之后问。 “是的。已经搞完了。”王加根回答,“本来想去双峰中学找你的,但想到你们学校肯定也放了假,怕你不在。” “我已经没上班了。” “没上班?” “我办了三年的停薪留职。”杨保胜非常轻松地告诉他的朋友。 王加根非常吃惊,问杨保胜,不上班准备去干点儿啥。 杨保胜说,先做一段时间的茶叶生意。雨前茶马上就要上市了,他打算往东北三省跑一跑。如果生意顺利,能够赚点儿钱,他就用这些资金和朋友一起到滑石冲办个碎石厂。 “守在学校里拿那几十块的死工资,连个媳妇都娶不上。还是换个门道试试,兴许会有所起色。不说发大财,只要能够凭自己的能力把媳妇娶进门就行了。”杨保胜嘻嘻哈哈,显得比较乐观,“万一不行,再回学校教书,反正工作关系还在教育部门。” 停薪留职政策,王加根也听说过。 因为农村公办教师的工资由乡镇财政包干,一些财政状况不是太好的乡镇,就鼓励教师办停薪留职,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当然,对于有门道、有能力的教师来说,这也是发家致富、改变贫穷现状的机会。 “涂勇也办了停薪留职。他在学摄影,说是准备在花园镇开个照相馆。”王加根提到了花园地区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涂勇还与牌坊乡教育组签了个协议,全乡中小学生的毕业照,由他负责拍摄。他在价格上予以优惠,另外每年向牌坊乡教育组交纳一部分勤工俭学费。” “这个我知道。我上个星期与涂勇见过面。”杨保胜马上接过话茬儿,“他这家伙还是和在师范读书时一个样,愤世嫉俗,高谈阔论,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来就没有安分过。” 王加根当然比杨保胜更了解涂勇。 涂勇一直致力于组建文学社。通过近几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去年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的倡议得到了孝天市文化馆和花园镇文化馆的响应与支持。花园镇小有名气的建筑工头宋金宇还慷慨解囊,向文学社提供了两千元钱的赞助费。 文学社举办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活动,还编印了两期内部交流刊物。但是,今年春节刚过,孝天市委宣传部和孝天市民政局联合下发文件,认为涂勇组建的这个文学社有问题,决定予以取缔。涂勇的情绪一下子跌落到冰点。后来,他又改弦易辙,收集各种报刊上的春联,编印成小册子在火车上贩卖。据说赚了一些钱,也被铁路公安人员逮住罚过款。 “真佩服你们的胆量和勇气。”王加根真诚地说,“我这人总是患得患失,不敢放下目前已经拥有的东西。” “你做事比较稳妥,不像我们这些冒失鬼。”杨保胜反过来恭维王加根。 话说到这儿,两人又不知道再说什么是好了。 他们站在路边的白杨树荫下,各人摆弄着各人的自行车铃铛。 沉默了一会儿,王加根问:“你这是从哪儿来?又准备到哪儿去?” 杨保胜马上开始发牢sao。 他说,自己正在跑停薪留职的手续,刚去了一趟周巷镇教育组。他所在的双峰中学原本属于杨岗公社管辖,行政机构改革后,杨岗、周巷、邹岗三个公社合并成为周巷区,双峰中学就改由周巷区管辖了。今年初,他向周巷区教育组递交了停薪留职申请书。正在他等待审批结果的时候,行政机构又发生了改变。周巷区被撤销了,拆分成为杨岗乡、周巷镇和邹岗乡三个乡镇,其管辖范围与以前人民公社时一模一样。 “分了合,合了分,完完全全是穷折腾。改过来改过去,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当官的十八个罗汉轮流转,只是苦了我们这些办事的人。”杨保胜苦笑着说,“由于周巷镇教育组不负责审批我的申请了,我又得去找新成立的杨岗乡教育组。这段日子,我往返于周巷与杨岗之间,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王加根也笑了。 他说,花园区和周巷区一样,也把以前合并在一起的三个公社分开了。原来的季店公社改为季店乡,原来的陡山公社改为陡山乡,花园公社则更名为牌坊乡,以避免与花园镇混淆。 “我们学校现在叫牌坊乡牌坊中学,听上去牌子更响了。”王加根开玩笑道,“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我们是牌坊乡的重点中学呢!” 杨保胜邀请王加根去他家玩。 王加根婉言谢绝,说家里还有一大堆事情。 两人就此分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