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大蓝图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盔甲1

第十五章 盔甲1

    第二天,李砚良揉着有些青紫的肩膀来到基地的仓库,有好几种无人机和侦查机器人都在这里。李砚良目前用不上尖端的制导武器,摆在这里的基本都是战场感知和辅助设备,比如大型无人机的电子吊舱,小型的信号屏蔽器,装载了各式雷达的车载无人机等等。华国的无人设备在国际市场销量一直很好,像大型无人机,配套的雷达、导弹、能源系统都在市场上能购买,李砚良到时候只需要把这些顶尖的配件想办法送出去就能直接适配使用。

    今天就是常文昌的主场了,这些毕竟都是他的专长。战场上要考虑作战目标、战场环境、人员功能、配重等等,装备并不是携带的越多越好,当然训练时肯定接触的越多越好。

    光看这些装备的参数,听工作人员介绍,一天就恍恍惚惚过去了,李砚良头晕目眩,想想这次又不是要把装备全订购完,先让士兵们训练使用看看,后续根据情况再决定采购。最后大手一挥,功能突出的设备一样留了两套。

    第三天是这次重点项目,动力外骨骼。

    2068年的外骨骼设备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了。动力外骨骼需要的不仅仅是动力,它还需要极短时间判断出根据使用者的动作信息,然后分别启动对应的功能,是个复杂的综合学科。

    最初的外骨骼能追溯到196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用气压杆,电机,液压装置组成了最初的外骨骼,能够举起120公斤左右重物,与其说是外骨骼不如说是装了个人进去的机械臂。2000年左右美国国防部立项,动力外骨骼开始发展并进入人们的视线,05年左右诞生了一些可以背负重物行走,爬楼梯的外骨骼,因为当时没有太过精巧的传感器,所以能见到的都是被动式外骨骼,只能解决负重问题,没有办法助力及增强。

    随着技术进步,从2014年开始,一些外骨骼技术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无动力的军用外骨骼已经开始列装。应用领域也逐渐从军事领域拓展到医疗康复、工业助力、运动装备等领域。

    后续2040年代随着神经学科的进步,能够准确感知脑部和肌rou运动信号传感器问世,配合上各种角度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动力外骨骼已经问世了——体型巨大的全覆式动力外骨骼,能够准确的增强人体能力。但是由于传感器巨大,计算能力不足,能源储备问题无法解决,小型液压缸技术也没有突破,让这代外骨骼体积重量巨大,机械手没有手指无法进行镜子cao作,续航也低的可怜。

    直道现在,材料学的进步让外骨骼越来越小,cao作更加精细,续航越来越强。

    目前军用外骨骼根据使用方式也分了不少型号。大型的外骨骼,高度都在2米—3米左右,说是外骨骼,更像一个小型机甲。这次某工业集团带来的最新的还属绝密的大型外骨骼盔甲—1。

    盔甲—1高度2米5,带武器和弹药重量1.5吨,人形,使用了全覆式的封闭装甲。内部使用了液态缓冲装置,拥有三防系统。高密度电源单次可供连续使用48小时,可以充电,也可以直接更换。头部和肩部集成了各种观瞄探测设备,安装小型声呐雷达和被动雷达,拥有加密通讯能力。表面装甲可以隔绝红外探测,配合涂装甚至能在一些雷达中隐身,目前机体只涂了一层米黄色的保护涂层。体型大所以可以使用电驱液压动力,瞬时扭矩能轻松举起仓库的大型叉车。武器是一款25mm的专用无壳弹步枪,有专门的供弹模块装在背后,如果是背部负重没有使用供弹模块,也可以使用200发的弹匣。

    厂家还带来了它的各种模组,根据需求可以随时装配。“堡垒”模组,在原有装甲基础上附着了主动装甲,相当于等效将近两米的钢铁。武器替换为16mm的6管加特林机炮,可以固定在右手和腰部。背后的供弹系统也会被替换,能够储存更多的无壳弹,更提供了一个小型的对空雷达可以锁定低空目标。为了机体能稳定输出火力,足部配件还加装了稳定模组。更换堡垒模组后铠甲—1就成为了步兵阵容中的火力压制主力,还能提供一定的对空防御。

    “攻坚”模组主要拓展了铠甲的绝对火力,提供了腰部腿部的固定模块,武器在肩部安装了自动瞄准的加装了一门7.62mm加特林,双手使用105mm的无后座火炮,背后平时装载火炮的自动装填机和弹药,但是使用时需要卸下使用。在这个模式下铠甲—1提供了更强的远程火力,可以有效威胁非高装甲的敌人,比如轻型坦克,装甲运兵车等。

    还有一些常规的载重,隐匿模组等功能性模组。

    有意思的是盔甲—1还有无人模式,驾驶员可以通过指挥系统下达简单的指令让盔甲执行,比如跟随,警戒,自动更换模组,更换电源等等。通过远程遥控作战也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