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壮国威
看那船的模样,是一艘普通商船,但也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这里的海域,还连接着高丽、日本,狼子野心比比皆是。 那个时代,从高丽、日本到中国,尤其是大宗商品的海上贸易,最好的路径就是直接进入东海,沿东海进入当时最大的港koujiao易。 广州、泉州、杭州,外加明州(浙江宁波)、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州)、秀州华亭县(上海松江)等,正是当时最大的港口。 因此宋初最先于广州、杭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 所以这条海路上,帆樯往来,令崇简等人颇不寂寞。 但其间难免会混杂一些心思叵测之人,尤其是这条航道上还夹杂着辽国商人。 崇简记得,无论是宋辽对峙,还是后来的宋金、宋蒙敌对,在打打停停的过程中,一直少不了贸易往来,官方有,民间更甚。 那其中掩藏着个把敌特分子,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好吧,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请过来看看不就行了。 崇简一声令下,旗舰上立马放下两艘小舟,上面各自载着三、五个拉满弓弩的士卒,掉转头就向着身后的商船而去。 那艘商船见状,并不掉头逃跑,而是放慢速度等着来船靠近。 老实说,短距离以内,一般商船要跑赢这种机动灵活舴艋小舟,也不太可能。 小舟很快一前一后把商船包夹了起来,舟上士卒大呼小叫起来。 “跟我们走,加快速度靠近大船,不准耍花样!” 商船上跑出来两个商人模样的家伙,站在甲板上不住打躬作揖,连连表示听命。 看服饰打扮,也是华夏人氏。 在两只小舟的逼迫下,商船很快靠近旗舰。 旗舰上船老大早就做好准备。 在他的指挥下,伸出的挠钩抓住了靠近的商船,把它拉到紧靠旗舰的船舷,然后从高高的旗舰甲板上放下吊篮,把两个商人拉了上去。 人被带到崇简等人面前,虽然有点狼狈,但并未表现出特别惊恐不安。 这是见过世面的人。 崇简等人初步判断。 一直扮演贴身保镖的都头“仓啷”一声拔出了佩刀,厉声呵斥。 “快说,哪里来的,干什么的,为何要跟踪官船?” “别误会,别误会,我等不过是想要见见大宋的官长罢了。” 两个商人见状,方才表现出一些害怕。 崇简见状,缓声道:“别急,也别怕,慢慢讲来,但要说老实话。” 崇简这话语气平缓,但话语里透出一股杀伐果断,有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意味。 这可比都头那浮夸的动作更有威慑力。 连一旁的刘承珪和潘惟吉也忍不住在心里赞叹。 刘承珪更是想道,这小子,天生就是武德司的优秀审讯官。 他不知道,后世的特种兵本就是从腥风血雨中走出,身上自有一股慑人气魄,只是平时收敛着不易察觉。 两个商人更是一激灵,连忙正色回话。 原来,这两人一个叫陈仁爽,一个叫陈仁满,亲哥俩,都是吴越国商人,而且是专门做东洋生意的海商。 最近他们再次登上日本岛,和一个叫东大寺的庙子里的和尚搭上了线。 这个和尚叫奝然,十分追慕日本遣唐使的成就,尤其是前代僧人最澄、空海到大唐访经求学的成就。 见到从大唐故土来的商人,一下就兴起动身来中土访学的念头。 于是这奝然一边写请愿书请求派发牒文,以获取正式访学资格,一边联系陈氏兄弟,想搭顺风船。 陈家这两兄弟也是不甘寂寞之人,商人逐利的本性告诉他们,这事如果搞得好,是一桩名利双收的大好事。 首要的是获得认可,不是吴越而是大宋朝廷的认可。 这事当然不是局处一隅的吴越可以办到了,于是他们托言回国联系相关事宜,先期赶回来,准备冒冒险。 原本打算直奔广州,再通过广州市舶司向大宋朝廷传递消息,但在航程中居然遇到打着宋字大旗的官船,就有了新想法。 二人一合计,决定找机会就近通报情况。 先观察下宋人的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如果受到漠视甚至拒绝,就别瞎折腾了,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 但崇简等人一听,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日本人要不远万里到大宋来顶礼膜拜,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万邦来朝! 官家要高兴坏了,怎么会漠视,更不可能拒绝。 尤其是在官家心心念念怎么巩固得位不正的皇位的时候,远方来贺,可说是正统合法性的一次宣言。 这之中,崇简更是感触深刻。 不久前还在陈洪进面前憧憬恢复汉唐盛世,这汉唐盛世的好兆头就来了。 想起后世九月的某一天,年复一年,警报在华夏大地上回荡,崇简觉得,自己力挽狂澜的责任感更强烈了。 “那个,你也不用再到广州了,正好我们要到杭州,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几人一合计,决定尽快安排这陈氏兄弟跑一趟那个东洋海岛,把奝然和尚带过来。 陈氏兄弟一听,喜忧参半。 看得出来,这几位大人都很重视自己说的事,看样子宝押对了。 但要回到吴越国,却让二人有些尴尬。 杭州是吴越国国都,大宋官船去了,自然会惊动国主。 身为吴越国臣民,遇事特意避开自己的国主,简直有点卖主求荣的味道。 昔日多受国主庇护,今日相见,难免尴尬。 “二位放心,到了吴越,我等会督促国主配合二位的出海行动。” 潘惟吉心思细,第一时间感受到二陈的尴尬,出声安慰。 “那个,能不能不惊动国主,然后我等私自出海就行了?不过,我等可以保证,一定尽力为大宋完成此项使命。” 二人中的老大陈仁爽期期艾艾地道。 “不行,怎么能私自出海?这是私相授受的事吗?不但不能,还要大张旗鼓,壮我国威。” 刘承珪出于维护正统的本能,喝斥道。 这宣扬国威的事,到了吴越,当然应当由吴越国主亲自出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