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遍访
“小老弟,老哥哥实在不明白,既然要打,为何还来劝降?” 双方话聊开了,不知不觉间亲近了许多,私下里的称呼也随意起来。 “以打促谈,谈打结合,方才是王道。” 崇简想起后世伟人的策略,做了最具有辩证精神的回答。 “何必那么麻烦?” 实诚的卢多逊感觉被绕晕了。 “其实官家的意思,还是争取不要打,即使要打,也要小打,或者尽可能减少代价。原因嘛,相信老哥哥也明白。” 这话有点不尽不实,与其说是赵二的意思,不如说是崇简的意思,只不过他说服了赵二,同意让他一试。 “莫非是为了北边?” 卢多逊终于开窍。 大宋初立,并不富裕,连年战乱中,虽说练就了一支精兵,但天下板荡,民众疲敝不堪,钱粮耗费不堪承受,实在是在硬撑。 赵二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在内府设立封桩库。 封桩库的主要财富来源,就是各征服国宫廷财产和赋税,假如打烂了,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最终平复蜀地的崇简,在赵二的心中功勋卓著。 这一次,对之依然寄予厚望。 这些话,当然不需要对后来做宰相的人一一开解,他只是一时转不过弯来而已。 从本质上来说,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都是尽快收复江南的积极拥护者,只是认同的方式不一样。 意识到这一点的二人,对赵二用人手段之高超又有了新认识。 与崇简取得一致意见的卢多逊说干就干,当日就到鸿胪寺报备,拿了通关文牒,二话不说就整装出发。 临行前,崇简才与他约定特殊的快速通讯渠道,令得卢多逊再次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紧急,只是卢多逊在这里自觉无法发挥作用,整日如坐针毡,现在有机会,立马就走了。 而留在金陵的崇简也加快了行动。 他开始了拜访江南高官的行动。 本来是想掩人耳目悄悄进行,甚至动用特别手段潜入一些重要人物家中,来个人不知鬼不觉。 但稍加思考后,崇简却改弦易辙,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公开拜访,是大张旗鼓的那种公开。 要去之前,先下拜帖,然后带着使团仪仗和随从浩浩荡荡而去。 于是每一次拜访,都成为金陵官场,甚至街巷间的谈资。 这一行为让在金陵的官员们很尴尬,因为欢迎也不是,拒绝也不是,不知道怎么应对。 毕竟,明面上,这是李煜首肯的上国天使,不好公然打脸,但让这所谓的天使窜来窜去,又不甘心。 崇简就在这些人的矛盾心理中,把金陵重要人物访了个遍。 拜访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议论和猜测。 比如为什么拜访某某和某某某,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还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结。 但随着拜访行为持续,这种议论和猜测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弭。 因为人们发现,稍微有点头脸的人物,这位年轻的天使基本都拜访到了。 连李煜都有些蒙圈,搞不懂赵二派来的使者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莫非不是来招降,而是专门来锻炼社交能力,顺便认认门路? 林福开始也很蒙圈。 但当他跟着跑了几趟后,多少有些感悟了。 虽然都在拜访人,但人与人不同,对一些人是认认真真在拜访,对另一些人则是走走过场。 譬如到了这一家,老老实实地登堂入室,拜见其家人,末了总要进行一阵友好交流。 林福听得最多的,就是崇简下面这样的话。 那啥,仁兄高才,在江南一隅真有些屈才了,到汴梁去吧,哪里天大地大,必然有仁兄更宽广的用武之地。 放长远来看呢,官家雄心勃勃,将来开疆拓土,大家的机会都会更多,强如攀附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上,忘了上岸避祸。 林福发现,这些人听了这一番话,都颇为动容。 其中一些特别的拜访对象,还屏蔽随从单独密谈一番。 至于谈什么,林福就不得而知。 不过,只要上了这一saocao作,崇简和这拜访官员,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默契,好像被一根看不见的线串在了一起。
这是林福的天赋,往往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但对另一些人吧,简直就是敷衍塞责。 往往进了人家大门,留在门边的仪仗、随从还没来得及安顿下来,就听见崇简打着爽朗的哈哈,迈着矫健的步伐告辞而出。 然后示意赶下家。 林福好奇,有回不顾安顿随行队伍,就赶着跟进去。 发现这货跟别人说的话,自己听着也有些脸红。 那个,官家很关心外藩臣子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家居生活,嘱咐咱过来看看,我来了,也看见了,所以要赶去下家了。 这妥妥一个纨绔应付差事的态度啊! 经过这段时间的窜访,他对这些大人物的上朝、公事甚至外出游玩、走亲访友的时间都摸得门清,一般都在别人在家时,上门堵个正着。 多家想避开天使拜访的官员,对崇简的精准降临心悦诚服,冠之以“贼不走空”的美名。 只在一家吃了闭门羹。 不是走空了,而是别人干脆闭门不纳。 说什么食君之禄,还不能分君之忧,眼看北方大军逼近边境,北方官员在金陵城内耀武扬威却毫无办法,无脸见人。 如果国主要责罚自己礼数不周,愿意领罪到地下去侍奉先国主。 这就无法愉快地玩耍了,崇简只得铩羽而归。 这位极端不识抬举的死硬分子,就是右内史侍郎陈乔。 崇简记起来,在原本的历史中,金陵城破,李煜出降,这货就在家中自杀了。 之所以能够记起来,是因为太特殊了,特殊到他这个历史补习生仅仅偶然翻看过,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各有志,这是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的人,应该受到尊重。 这一天,崇简又拜访到一位官员家门前。 这位官员属于重量级人物,骑墙派的代表,吏部尚书徐铉。 说他骑墙,是因为他不主张投降,又没勇气与大宋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