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
无论准备了多少铁矿,做了多少提前准备,只要冶炼技术没变,也只能做到有限的提升,无法做到质变。 想要做到质变,惟有革新冶炼技术! 要以钢铁为躯铸就无敌大明帝国,这是必由之路! 要知道钢铁的用途,可不仅仅只是在修建铁路上,军工产业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耗材。 就拿火炮举例,在大炮诞生的漫长岁月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铜炮在唱主角。 与如今纯度不够的铁相比,铜耐腐蚀不易生锈、延展性好不易炸膛、熔点低易于铸造。 正因为这些种种优点在,历史上各国都有漫长的铜炮铸造历史,大明也不例外。 可铜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贵! 拿如今大明战船上的舰载重炮为例,一个重炮就足足有一吨重,这些铜要是炼成铜钱,得值多少钱啊? 原时空,一直到了十八世纪后期,生铁精炼普及后,英国海军用去除杂质后的熟铁浇铸出来的大炮,再没有出现炸膛情况后,这才终于彻底淘汰了铜炮。 杨宪知识储备,知道钢是由生铁炼成的。 然后钢的许多性能,如强度、韧性、焊接性能、热加工性能等均远优于生铁。 至于如何炼钢,杨宪可就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完全只能依赖系统。 进入系统一番浏览后。 杨宪准备绕过反射炉一步到位,将目标定在了转炉炼钢技术。 所谓的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和其它渣料为主要原料,无需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水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水成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到了1879年,又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可以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转炉炼钢的原理很简单,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杨宪将其原料设计图,兑换出来后,准备交给下面的研究院去攻克落实。 简单与没有技术门槛都是相对,革新冶炼技术再怎么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投入正常应用,仍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与改进。 不过炼钢产业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航海、商业、教育、工业,多方面齐头并进。 在洪武九年,大明交出了一张极其漂亮的成绩单。 转眼间,时间便来到了洪武十年。 大明建国的这第十个年头,依旧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在这一年的第一年,也就是正旦节。 各藩属国前来朝贡的日子,朱元璋宣布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从今往后,将彻底结束原本这种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朝贡制度。 一时间引起各国使臣一阵激烈的讨论。 这种朝贡制度,中国历朝历代作为宗主国都是如此,即中国向外国输送的货物或资源比收到的要多,这种做法通常伴随着高额的补偿或回赐。其二便是为了获得外国的货物或资源,会给予对方高于市场价值的报酬。 这种朝贡制度,更多的是为了出于政治目的,宣扬国家的威望,以及笼络这些藩属小国。 可眼下大明与原时空完全不同,将目光放眼世界的朱元璋,其格局也远非以前可比。 新的朝贡制度,是单方面资源索取,当然了大明这边可以给予藩属国口头上的嘉奖,以及做一些册封之类惠而不费的奖赏。 新的朝贡制度,可不是原时空历朝历代那种搞面子工程的,名义上是朝贡,实际上宗主国回礼反而更多。 而是真正意义上,就是直接对这些藩属国吸血。 这与原时空的大明,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原时空大明建国后,仍旧在连年北伐,北元的隐患一直都在。而这些藩属国,以前的宗主国可是北元。 了结大明与北元百年恩怨,与北元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捕鱼儿海之战,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一年。 正是这场战役,让明朝彻底摧毁了北元的中央政权和主力军队,使北元真正灭亡。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逃至土剌河,被将领也速迭尔缢杀。 因此原时空大明建国后,一直到北元真正灭亡,一些藩属小国仍旧处于首鼠两端的情况。 这种情况,以高丽为甚。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便在洪武元年12月,派遣符宝郎斯出使高丽。 斯在第二年四月来到高丽。国王王颛热情接待了斯,并很高兴地同意了朱元璋的要求:停止使用“至正”年号,奉表来朝断绝与北元的宗藩关系奉大明为宗主国。 斯回国后,朱元璋听说王颛如此明事理,也非常高兴,立刻在八月份,册封王颛为高丽王并赐金印、诰文,并赐大统历一本、锦绣绒锻十匹。其他诸如王后王妃、丞相、重要大臣等各有封赏。 为了让朝鲜彻底脱离北元姻亲关系羁绊,朱元璋对王颛非常客气。 当时,藩属国最为看重的是经贸关系,为此,对于中国官方贸易朝贡非常重视。朱元璋就对朝鲜政权说,你们进贡啥东西都行,土特产最好了。咱们两国友好了数千年,不是有句话嘛,叫礼轻情意重,千万别破费。什么毛皮等奢侈品,现在大明朝正在建设中用不着。布匹我们正在搞廉政建设也不要。金银财宝也不需要,留给你们好好搞建设吧。 对于高丽方面送来的土特产,朱元璋非常大方,经常大手一挥,多多赏赐。意思很明显,在笼络王颛。为了让高丽方面赚得更多,朝贡贸易高丽方面可以一年来三次,而且次数是在诸多藩属国中最多的。 哪三次?分别皇帝的生日“圣节”、太子的生日“千秋节”,以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的“正旦节”。 朱元璋甚至给高丽方面特权,高丽明朝领土内的全方面路引或文印,可以来往于明朝的任何地方。 高丽的学子,同样也有不少进入国子监学习的。 可即便大明对高丽如此恩惠,让它喊一声义父不为过,可纵是如此,有些白眼狼就是养不熟。 原时空洪武五年,没有杨宪介入的情况下,李文忠带大军北伐惨败。 此一战使得北元政权得以苟延残喘的同时,把万里之外,高丽国国王王颛也吓了一跳。 高丽国内的亲元势力顿时活跃起来。 为此,王颛深刻意识到原来北元的势力如此强悍,王颛决定收缩一下过往亲明的态势。 这种情况,一直到后世杨宪穿越前,都没有发生变化。 只能说是狗改不了吃屎。 当然此时的大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因为天降猛男杨宪,让北元早早便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高丽国只能是依附于大明。 不过对于早已习惯从大明这种吸血攫取好处的他们,忽然之间得到消息,说是以后每年的朝贡,全都变成了他们的单方面付出。 一时间让他们根本无法接受。 要知道他们高丽国,可是一年朝贡三次,这不是要了他们老命吗。 这些各国的使者,做不了主,他们进献的宝物都已经带来了,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再拿回去。 只能是空手回国,向各自主人回报了。 “父皇,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等到各国使臣离开,宴席散去。 大殿内只留下朱标与朱元璋二人,朱标忽然开口问道。 只问早晚,很显然朱标也是赞成新的朝贡制度。 因为大明的强大,已经不用这些虚的东西来彰显。 朱元璋摇了摇头,开口道:“不早了,老大,宋太祖赵匡胤活了五十岁,唐太宗李世民也只活了五十岁”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神色复杂,后面的话没有说完。 将大明旗帜插满世界,或许我是看不到了,不过起码我还在时,要尽可能为你以后打下更好的基础。 在朱元璋的设想中,在他还在位的时候,起码要把大明变成三面环海的格局。 西面打通丝绸之路,东面直接越过白山黑水将朝鲜半岛收纳手中,南面交趾国。
然后再收一些东瀛、琉球等一二个海外岛国作为进军世界的缓冲。 版图达到这种地步,他就可以放心交给朱标。 朱标安心内部经营几年、十几年后,然后再向外进行扩张。 也正因为已经五十岁了,朱元璋才会如此支持杨宪提出的变革。 事实上,程朱理学那一套对于国家的稳定是大有用处的。 不过朱元璋能够看出,这种稳定是以牺牲创造力、变革能力,甚至勇气和正义为代价。 这点身为帝王的他看得很清楚。 如今官场上的一些文官,办事能力不强,和稀泥忽悠人的能力倒是一等一厉害。 什么事情被他们忽忽悠悠就瘸了。 反倒是这几年,新式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做起事干脆利落。 尤其是有扬州大学学习背景的学子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建国立业、征服世界的野望,单单只是稳固皇权的话,身为帝王的朱元璋绝不会如此坚定站在杨宪这边。 可他很明白,大明如果要强,成为他心中所设想的那个愿景,靠这些腐儒是靠不住的。 朱标从自己老父亲坚定的眼神中,还是看出了一丝丝忧伤。 朱标开口道:“父皇青春正茂,汉高祖刘邦55岁才登上皇位,父皇如今还年轻得很” 朱元璋伸手拍拍朱标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好了,不用流露出这样的神情,这可不像你老大。” “还有我可从没有说过自己老啊。” 此时的朱元璋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自己的嫡长孙、自己的结发妻子、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最后都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一直活到了七十岁的他,该是何等的悲凉与绝望。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的朱元璋会变得暴虐无常的最大原因。 “如今以咱们大明的国力,没必要再搞以前那一套了。这些藩属国如果识相也就罢了,如果有哪个不知死活的,那就再好不过了。”朱元璋冷笑道。 新的朝贡制度一出,大明周遭所有藩属小国都乱了。 所有国家都还是重新评估,接下来该如何自处,如何与大明打交道。 一些藩属国,心中甚至生出了摆脱大明的想法。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大明是打算将藩属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是附属国。 这三者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在封建社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主体是小农经济,资源有限。而许多人受等级观念的影响。于是便出现了落后国家依附、讨好先进国家,以求获取更多的资源的状况。向先进国家称臣后,借助先进国家的东风,相对落后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了更好的发展。 这便是藩属国。 中原王朝对藩属国的管理相对松散,只要求藩属国在有需要的时候履行应有的义务,比如是说协同作战、按时纳贡朝见等。 而相比藩属国来说,附属国和附庸国依附先进国家的程度更深。这种依附程度的加深是在国家主权被他国控制的情况下出现的。 附庸国与附属国也不是同一概念。 二者虽然都有一个“附”字,但在依附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果说附属国多少还能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对话,那么附庸国在外交上就处于一种“哑巴”的状态。 原时空朱棣永乐时期,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对高丽的统治,通过派遣官员到高丽进行管理与监督,使高丽逐渐从藩属国成为明朝的附属国。 明朝对高丽的统治与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明朝设立了高丽都察院,派遣官员到高丽进行行政管理。高丽的重要官职由明朝指定,高丽的国家政策也受到明朝的干预和控制。这种统治与管理方式加强了明朝对高丽的控制,使明朝能够更加有效地影响高丽的政治局势。 眼下的高丽,显然不会如此乖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