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在线阅读 - 第186章 大捷!(4k)

第186章 大捷!(4k)

    第186章大捷!

    京城。

    虽说让朱棣随军出征,是朱元璋的意思。

    可那是皇帝朱元璋。

    天底下又有哪个父亲,会放心自己儿子上阵杀敌的。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也不能免俗。

    马皇后更是因为这件事,抱怨过朱元璋。

    整个朝廷,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北方那片战场上。

    各有心思。

    这一日,一份加急的军情报告,通过轨道列车,一路从北方送到了南京。

    朱标拿到奏报后,扫了一眼,脸上露出喜色。

    直接起身亲自步行往太和殿走去,甚至銮驾都免了。

    一路以上,脚步轻盈。

    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很显然方才那份军情奏报,一定是十分天大的好消息。

    朱元璋和马皇后身为父母的担心朱棣。

    他这个做哥哥的又如何不担心。

    等来到太和殿时,朱标发现朱元璋躺在靠椅上,已经睡了过去,显然是累坏了。

    随侍的内侍官看到朱标前来,想要上前和朱元璋通报,直接被朱标抬手阻住。

    朱标看了朱元璋一眼,就准备转身离去。

    身后却是突然响起了朱元璋的声音。

    “老大。”朱元璋伸了一个懒腰,睁开眼睛,开口道。“有军报啊。”

    听到的军报,随侍的内侍官当即挥了挥手,让殿内的内侍、宫女们全都退下,自己也跟着离开。

    “北方首捷!”朱标脸上露出笑容,伸手将手中的军报递了过去。“而且还是四弟拿下的。”

    听了朱标的话,朱元璋仅剩的一丝睡意,也消失不见了。

    他伸手接过军报打开看去,嘴角扬起,露出老怀安慰的笑容。

    这是天底下,所有父亲在得知自己子女出息后,都会有的反应。

    “老大。”朱元璋合上手中的军报,忽然开口道

    “父皇。”朱标应声道。

    “老四,日后定是你的得力臂助啊。”朱元璋用右手上的军报不断打自己左手心,笑着说道。“父子兵,父子兵。当真是好事情。”

    “我倒要看看,到时候那帮子家伙,还有什么话好说。”

    朱标也跟着笑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朱标在,则大明江山在。

    “老大,剩下这些奏折,你帮我看。我去一趟你娘那,这些日子她可是担心坏了。当年我在外上阵杀敌的时候,都不见她这么担心。”

    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拿着手中的军报,就往坤宁宫走去。

    整个反应和先前的朱标如出一辙。

    坤宁宫。

    “婆娘,婆娘!”

    人还未进殿,朱元璋就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

    在朱标、马秀英面前,朱元璋就只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

    可等到他走进殿内,空气立马凝固了起来,他脸上笑容也跟着僵在了那儿。

    朱元璋没有想到,殿内除了马皇后外,竟然还有其他人。

    “月悯,见过皇上。”方才还和马皇后聊得正开心的王月悯显然也想不到朱元璋会直接进来,而且还是以这个方式。

    王月悯赶忙起身,行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

    马皇后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对着王月悯开口道:“你去东宫那边坐坐吧,太子妃和太子侧妃平日里也无聊的很,你正好把明记的那些新玩意儿给她们也送去。”

    “是,皇后娘娘。”王月悯起身,恭恭敬敬朝着马皇后和朱元璋又行了一个大礼后,这才退出大殿。

    一直等到王月悯走远了。

    朱元璋这才开口道:“你怎么让她到这来了?”

    马皇后先是给朱元璋亲手倒了一杯茶,一边开口道:“你让人特意把她请进宫来,是不是因为两边正打仗?”

    “是。”朱元璋直言不讳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王月悯这些日子如何在宫中自处,又以何种身份自处,前元的郡主吗。宫里边的下人,是如何情形,你又不是不知道。”

    “家里人都在北边,一个姑娘在宫中孤苦无依的,我再不站出来说话,她指不定还要受多少软钉子。”

    马皇后看着王月悯离去的方向,轻叹了一口气,道:“是个好姑娘,只可惜与咱们家老二没有缘分。”

    “嗯,还是你想的周道。”朱元璋开口笑道。

    天家无私事,如果不是因为杨宪的突然崛起,让朱元璋看到攻克漠北指日可待的话。

    即便朱再不愿意娶王月悯,王月悯再不愿意嫁。

    为了拴住王保保,朱元璋也会强按牛喝水。

    无情最是帝王家,说的就是这样。

    原时空,朱元璋就是这么做的。

    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以正妃之礼将王月悯嫁给自己的二儿子朱。

    没有感情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尤其是朱真正喜欢的人是卫国公邓愈女儿,因此王月悯虽为正妃,却并没有得到朱的宠爱。

    而朱宠爱的邓氏偏又是一个刻薄、恶毒的女人,在她的撺掇下。

    正妃王月悯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朱死后,王月悯最后还要殉葬。

    这才结束她悲苦的一生。

    如今这个时空,王月悯的人生轨迹因为杨宪,显然已经彻底改变。

    “这个时间点你平日里不都在太和殿批阅奏章吗,怎么就跑回来了。”马皇后开口笑道。

    “差点把正事给忘了。”朱元璋收回思绪,将手中的军报递了过去。“北边的军报。”

    听到北边军报,马皇后立马伸手拿过军报。

    “是有老四的消息吗?”

    “来来,往后看。”看着马皇后焦急的神情,朱元璋乐了,伸手一边指着,一边开口道。“还得往后,这儿!”

    “老四没事就好。”马皇后脸上露出笑意,开口道。

    “老四领兵杀敌五千,而且还将王保保麾下猛将乃儿不花也给斩首了,这次北伐首功就他立下的,不愧是咱的种!”朱元璋点了点头,开口道。

    战场上斩首记功,最出名的两个朝代,一是秦朝,二就是明朝。

    秦朝主要是以战场斩首数评定军功的,而且斩首数的用处并不止于晋升,它还能为亲属赎身,为自己免罪以及其他等等功用,简直是神器,出于对于军功的渴望,使得秦国军队战斗力相当的强悍。

    而另一个以斩首数论军功的朝代,就是大明了。

    明初的时候,不像中后期,由于动不动就会有大规模出境作战的情况发生,因此衡量军功的标准,是战功和首功均衡来看。

    其中的首功就是指斩首的数目,首级数量当然能最直观地衡量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

    明初之所以并没有完全唯首功论,而是军功与首功并行,是因为斩首记功也有其缺陷。

    其一是耽误进攻,其二是导致争功。

    其三是冒功。首级如此重要,那么大军出征时,顺便杀几个百姓,抢几颗首级也不是没有。尤其是出塞作战,蒙古骑兵来去不定,很难被围堵,但后方的老弱妇孺转移没有那么快,这就是所谓的“烧荒”。

    当然无论如何说,首功都是最为直接有力的证据。

    并且首级的价钱还不一样,一共分为四等,价值最高的首级名为北虏,就是指蒙古部落,第二等的首级名为辽东女直,是指女真部落,第三等首级是西南蛮族之首,第四等首级则是内地的反贼。

    因此,朱棣这功确实大。

    大到,足以让朝堂上原本那些反对的声音,闭上嘴巴。

    另一边,漠北草原上。

    战争还在继续。

    只是如今,已然攻守易形。

    原本每日在北平城外晃荡的那些草原骑兵早就不见踪影。

    如今正好相反,朱棣几乎每日都带着神机营的兄弟出去找蒙古鞑子干架。

    这一日朱棣,又是打了一个漂亮的战斗,歼灭了一小股游骑兵。

    只是如今蒙古骑兵,在战场上见识过几次洪武步枪的威力后,如今也学乖了。

    不会再像一开始一样,一股脑儿,直接冲过来,见势不妙也会直接就跑。

    当然,仅仅只是搞明白这一点,他们已经付出了说不清的草原士兵的性命。

    朱棣有些无聊地拍打着手中的洪武步枪:“这仗打的是越来越没意思了。”

    看着眼前这小股蒙古游骑兵,在见到他们,I就像是兔子见到狼一样,开始疯狂逃窜。

    这蒙古人,好像也没有父皇他们传得那么厉害。

    朱棣心中一度产生这样的错觉。

    他正想着,今天是否直接一鼓作气,直接去歼灭一支王保保的主力部队时。

    身后忽然响起了擂鼓声。

    这是收兵的声音。

    朱棣看着前方逃窜,马上就要消失在自己视线中的蒙古游骑兵,回头看了一眼己方大军方向,再不情愿,也只能收兵。

    在大事上朱棣还是拎得清的,并没有让急于立功的心思直接战胜理智。

    而这次杨宪也终于从北平城出来了。

    他带着大军,就在朱棣他们身后。

    朱棣调转马头,带着部队,回去和主力部队会合,而他自己也是走上高坡,来到了杨宪身旁,一见面便开口道:“大帅,方才那一百余蒙古游骑兵,你为什么不让我继续追了。”

    杨宪放下手中兽纹黄铜管,抬头看了朱棣一眼,开口道:“后面有埋伏。”

    “埋伏?大帅又是如何断定?”朱棣疑惑道。

    他并没有察觉到前头有埋伏。

    在朱棣看来,方才与那队蒙古游骑的突然遭遇,是一件偶然事件,因为这些日子,这样的情况他已经遇到过很多次。

    朱棣他也并没有遇到过杨宪说的埋伏的情况。

    “断定?我亲眼看到的,还能有假?”杨宪笑道。

    “亲眼看到?我怎么什么都没有看到?”杨宪的话,让朱棣迷糊了。

    “你没有望远镜,当然什么也看不见。”杨宪扬了扬手中的黄铜管,嘴角微微扬起,轻笑道

    从刚才见到杨宪的第一眼开始,朱棣就已经注意到了杨宪手中的那根黄铜管,他也很好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大帅手中的这根黄铜管,就是你讲的望远镜?”朱棣开口问道。

    “殿下,不妨自己亲眼看看,就知道我方才说的有没有错了。”

    杨宪笑着点了点,同时将手中的望远镜给递了过去。

    朱棣伸手接过,可一时间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杨宪开口介绍道:“殿下手中望远镜,嵌在两端的透镜,那个大的是物镜,用的是类似老花镜的凸透镜。另一端小的是目镜,用的是类似少花镜的凹透镜。”

    “殿下只要将眼睛贴在目镜这头,然后抬起望远镜,对准方才那队蒙古游骑兵逃离的方向,一切就都清楚了。”

    朱棣拿起手中的望远镜,将右眼贴在目镜上,然后按照杨宪的引导,将物镜对向了那队蒙古游骑兵离去的方向。

    “啊!”

    朱棣一看之下、惊叫一声,猛地移开了视线。

    要不是杨宪早有准备,他非得把望远镜摔到地上不可。

    “怎么会这样?”朱棣脸色苍白,指着北边,开口道。“为什么那些蒙古游骑兵仿佛就在我眼前!”

    要知道那队游骑兵方才就已经消失在他视线内了,难道又跑回来了?!

    朱棣放下望远镜,揉了揉眼,定睛一看,发现自己还在明军大营没变,眼前哪有什么蒙古游骑兵的影子。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因为殿下手中的望远镜,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杨宪笑了笑,接着开口道。“殿下可以将望远镜往上抬,你再往远处看看。”

    有了杨宪的介绍和讲解,朱棣这才冷静了下来。

    也才终于明白,望远镜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

    他按照杨宪指导,将望远镜往上抬,朝更远的地方看去。

    很快,他就发现了埋伏在更远处草原中的蒙古士兵,甚至连对方脸上凶狠的表情,也能看的一清二楚。

    朱棣拿着望远镜转了一圈,很快就下了判断,远方埋伏的蒙古士兵足有数万之多。

    虽然他们隐藏的很好,可依然没有躲过这望远镜的探查。

    一想到,自己方才如果带着神机营的兄弟们追上去的后果,朱棣就一阵后怕。

    冷汗立马就下来了,盔甲里头的内衬也是被汗水给浸透。

    “我没有骗殿下吧,前方果真有埋伏吧。”杨宪开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