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在线阅读 - 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

第128章 税制改革!(第三更)

    第128章税制改革!

    皇宫,御书房。

    李进此刻内心有些忐忑,他实在猜不出朱元璋突然单独召见他的原因。

    难道就因为他是此次恩科的状元吗?

    李进摇了摇头,排除脑海里的杂念。

    想不通,就干脆不想了。

    “臣李进,拜见陛下,太子殿下。”李进行礼道。

    “来了啊。”朱元璋抬起头,挥了挥手中的纸,开口道。“免礼吧,不用这么拘束。”

    一旁朱标也是面带微笑地看着李进。

    看到这个情况,李进心里就越发忐忑了。

    整个大明权力最大的两个人,对自己如此和颜悦色,他心中清楚,这份待遇,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状元能够拥有的。

    “太子,还是你来说吧。”朱元璋开口道。

    朱标点了点头,看着李进,笑道:“李卿你在会试上,有关‘如何快速让国库充盈’这问题的回答,无论是李相还是刘中丞都是赞不绝口。当然你的回答,同样也让我和陛下眼前一亮,今天召过来,就是好好聊一聊,你在考卷上所讲的均田均粮策论。”

    这也是为什么李进当初会试会被取为头名会元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提高国库收入,刻不容缓。

    原来是因为这个。

    听完朱标的话,李进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先是分别朝着朱元璋还有朱标,郑重行了一个礼,这才开口道:“大明新立,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致使国家穷困不堪。要想国库充盈,臣觉得首当其冲,要改的便是咱大明朝的税制。”

    李进此刻的讲法,和他恩科会试答卷上写的一样。

    开篇便是税制改革!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考卷能够从众多考生考卷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大明相对于两宋,国土面积倍增,而且增了不止一倍。

    在地位上也从两宋向辽金称臣,变成了大明王朝的东亚各国的宗主国,人口总数也在1.5亿以上,远超两宋时期。

    看上面的对比,明朝的财政收入应该远高于两宋时期才对,但实际上根据两朝当时的米价核算,两宋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明朝的数倍。

    这也是朱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

    “咱大明的税制比较复杂,现在有匠役税、田赋、徭役、矿税、关税等等。其中税收最主要的来源是田赋,即对待田赋,按亩征收,南北不同,通常是夏秋两季征收。”李进开口说道。

    这点朱元璋和朱标自然知道,他们要听的不是这个。

    李进继续开口说道:“天下田地分官田和民田两种,其中官田税重数倍于民田。”

    民初时,官田税重到什么程度?

    哪怕风调雨顺,租种官田的老百姓辛苦忙一年,交完租税后,所剩不过半年的口粮而已。

    老百姓卖儿鬻女尚不能生存,自然会出现逃亡抛荒的情况。

    官田被抛荒,朝廷自然也就没有税收。

    李进开口道:“陛下、殿下,因此臣以为降低官田赋税,刻不容缓。如果单纯只为充盈国库,而一味加大官田税赋,无异于是杀鸡取卵。”

    官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官府,官府将土地租给农民,官府除了正常赋税外,国家还会额外征收地租。那么,由于官田的地租和田赋两者合二为一,因此官田赋税较之于其他形式的田税,才会重这么多。

    “那么民田呢?”朱标开口问道。

    李进答道:“民田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民田仅十税一,负担轻很多。可如今已经出现大户兼并土地的迹象,而且这个情形有往愈演愈烈的趋势方向发展。大户们自有各种方法逃避税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官府一样收不上税来。”

    “陛下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凤阳府老家看看那边的现状,如今良田已经都被淮西勋贵给占了。我叔叔回老家,也只能耕种劣田,怕是连吃饱饭都难。”

    这次科举,推行了政审制度。

    朱元璋和朱标自然知道李进口中的叔叔是谁。

    想到为自己出生入死的马三刀,最后沦为这等下场,朱元璋不胜唏嘘。

    而在听到淮西勋贵的所作所为时,脸色阴沉的有些可怕,坐在座位上,扶着膝盖的那双大手,青筋毕露。

    朱元璋是气得直咬牙,这些家伙发达了之后,就是这样报答乡亲的。

    “如今还仅是淮西等少数地方如此,趁早改革,还有救。如果继续这样放任下去,其余各府各省也有样学样,朝廷的收入还会继续锐减。莫说充盈国库了,接下来每一年国库,都将是大明最富有的国库,因为国库只会越来越穷。”

    “到最后,咱大明将空有田赋之名,却无田赋之实!”李进大声疾呼道。

    这还真不是李进在这危言耸听,正是这税制的缺陷。

    导致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税收失衡,财力雄厚的地主税越来越少,反而普通农民的税越来越多,百姓不堪重负,甚至一次激发民变,影响了明朝内部的统治,也造成了朝廷税收的大量流失。

    当然李进的这一番见解全部脱胎于杨宪,在扬州的时候,杨宪曾和他聊过这话题,当然每次都只是只言片语。他李进能靠着杨宪讲的那零星半爪,便将其拼凑还原成这么一大片治世经国的策论,也算他有本事,一般人别说做到了,或许都无法注意到杨宪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话语的玄妙。

    站在李进面前的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以及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太子。

    两人都不是一般人,他们开始仔细思量李进的话,越想脸色便越难看。

    因为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对那群淮西勋贵再了解不过,他们心中清楚地知道,李进所讲的这个场景极有可能出现,而且有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如何破局。

    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最初,如何使国库快速充盈。

    朱标看着李进,开口问道:“那么李卿,你说说税制如果要改的话,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