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熔铸新帝国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贸易阴谋

第六十章 贸易阴谋

    德国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希特勒自从穿越以来,一直尽力改变这个局面。从中国、东南亚进口了大量的稀有金属和橡胶,拼命从南美、东南亚、罗马尼亚、美国进口石油,并且极力推进人工合成石油和合成橡胶的发展。但是波兰之战爆发后,英法为首的国家对德国进行了严密的物资封锁。英法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地,英联邦国家众多,英国海军又纵横世界五大洋,彻底切断了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即使有国家卖物资给德国,这时候也运不进来。

    德国现在能够继续进口物资的国家就只剩下了北欧国家、巴尔干半岛国家和苏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贸易量大增。到两国联手瓜分波兰之后,苏联与德国更是进入了亲密无间的蜜月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一个工业强国艰难转型。基于苏联对德国发达的工业设备的需要,斯大林一直很想拉近苏德关系。为此,还在1934~1936年间,苏联就曾组织了一个“坎杰拉基使团”,负责进行同德国的经贸谈判。坎杰拉基是苏联驻德国的商务代办,实际上是斯大林的密使,由斯大林直接控制。坎杰拉基到德国后曾一度同德国银行家沙赫特接上头。沙赫特积极主张发展德苏关系。他说,如果能举行斯大林同希特勒的会晤,许多事情将会得以改变。斯大林在坎杰拉基关于这一情况的报告上写道:“有意思。”斯大林的兴趣反映了他对德国的态度。后来,沙赫特向坎杰拉基提出向苏联贷款5亿马克的计划。坎杰拉基说,如果这些贷款的一半能够让苏联用来购买军火,该计划是可以接受的,但这被德国回绝。苏联方面没有灰心。1938年2月,苏共中央政治局指示,如果同德国谈判成功,各委员会要在15天内拿出特别定货的清单。德国也深知苏联地大物博,可以提供自己需要的战争物质。于是在1938年7月6日,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魏茨泽克向苏联大使梅列卡洛夫提出,苏联方面是否有扩大德苏经济联系的具体计划。这一信息激活了苦等良久的斯大林,苏共中央政治局立即指示对外贸易委员会作出1939年对德经贸计划,准备好所必需的机床和设备的清单。

    1939年1月,苏德谈判开始。苏联对外贸易委员会提出两份清单:A.1.25亿马克的机床,2840万马克军事设备,1300万马克制造合成汽油系统设备;B.机床4200万马克,化工设备1050万马克,军事设备3000万马克。这就是斯大林所说的“米高扬草案”。这两份清单由米高扬在2月11日通知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斯大林当时非常害怕谈判破裂。他私人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要求通过米高扬通知驻柏林代办:“我们首先想知道,柏林是否同意我们的草案(米高扬草案),只有在柏林同意后,我们才能决定什努列(德国外交部官员)的到来,因为我们不能容许谈判再次被德国人由突然的和不清楚的原因而中断。”斯大林为何如此关注这次谈判因为德国供货中的设备和物资具有直接的军事意义。

    在斯大林私人档案的笔记中对苏德双方经济能量作了比较:苏联方面有石油、谷物、棉花、铁矿石、废铁、磷灰石、有色金属。德国方面有飞机、军舰、金属、零件、煤炭。笔记中还列出了德国方面所不足的东西:锰、铬、药品、锡、镍、钒、钼、钨。还写道,德国方面有很多并可购买的:锌、镁。可以看出,苏联在原料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是苏联同德国进行交易的资本。

    斯大林当时最想完成的计划是利用同德国的贸易来建设一支大型苏联舰队,这个计划胃口之庞大,令希特勒都瞠目结舌。包括15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2艘航空母舰、28艘巡洋舰、243艘驱逐舰、370艘鱼雷艇和400多艘潜艇。斯大林很清楚,实现这样一个庞大的计划仅依靠国内的造船工业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国外定货,而欧洲战争开始后,从英、美定购几乎不可能,这就加重了同德国贸易的砝码。这个庞大无比的舰队计划比德国的Z计划更加疯狂,如果能够完成,那么它能使苏联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与英、美这种传统的海权国家平起平坐的海军强国。在历史上,希特勒失误了,否决了与苏联的海军合作,但是在这一个时空,正是希特勒想看到的,如果能让斯大林把并不雄厚的家底大部分压到海军上去,那么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必将受到大幅度的削弱和拖累,这对以后的侵苏战争有数不尽的好处。所以希特勒非常关注这份购舰计划的进展,立即授意当里宾特洛普,答应苏联在海军建设上的一切条件。

    谈判出乎斯大林意料的顺利,德国答应了苏联关于购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未完工的两艘:"塞得利茨"号和"吕佐夫"号。其中"吕佐夫"号苏联改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塞德利茨”号改名为“列宁格勒”号。还答应为苏联建造两艘战列舰,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俾斯麦”级。两艘5万吨的巨舰分别被命名为“苏联”号和“苏维埃俄罗斯”号,另外还答应以“齐柏林”号为蓝本为苏联制造一艘航空母舰,还有一揽子的潜艇、驱逐舰造舰计划。当然,希特勒指示,出售给苏联的潜艇都必须修改制造工艺、弱化性能,采用大量的民用标准来建造。但是水面舰艇,必须按照严格的德国标准来建造,因为希特勒盘算着,现在苏联出钱来建造,德国造船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但是两年后,舰艇一旦建好,苏联与德国也开战了,自然这批苏联出钱建造的舰艇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进入德国海军服役。而潜艇的制造周期短,有很多会在开战之前交付给苏联,所以潜艇必须弱化。这真是一石二鸟的好主意,不但把苏联引入歧途,还能为德国海军白捡一大批军舰。

    谈判顺利完成,一列列满载德国急需的石油、棉花、谷物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的列车昼夜不停的从苏联腹地驶向德国。而德国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冷清了许久的船台又忙碌起来,为苏联建造斯大林梦寐以求的巨舰,希特勒也非常神秘的告诉雷德尔元帅,本来已经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又借尸还魂了,以后会和许多其它苏联付款建造的军舰一起,交付德国海军服役。雷德尔元帅脸上笑开了花,他的眼前又浮现出他指挥庞大的“大洋舰队”为第三帝国征伐四海的场景。

    1939年3月1日,希特勒前世的生日。“苏联”号在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安放龙骨,该舰随后被秘密定名为俾斯麦号。4月20日,“俄罗斯”号在2号船台开工,在德国海军序列中以“德国海军之父”提尔比兹上将命名为“提尔比兹号”。

    两艘巨舰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50,000吨。相较于其他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而显得比较宽,使它可在波涛胸勇的北大西洋上稳定地航行,另外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主炮为双连装8门47倍口径381毫米舰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达到3发/分,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强的威力。其装甲防护沿用“全面防护”的设计模式,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它的TDS(鱼雷防御系统)设计为抵御250公斤TNT的水下爆破,实际上却可以抵御300公斤德国黑索金烈性炸药(其威力为TNT的1.58倍),十分惊人。此外它的装甲材料也很优秀,俾斯麦级的装甲抗弹性能大约是日本刚刚开工的大和级超级战列舰装甲的150%,坚固的焊接舰体和优质的装甲保护,以及30.8节的航速,令俾斯麦号能有效地吸引及相当程度上应付任何敌军战列舰。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轻易地摧毁遇到的敌方护航运输队。

    苏联为了伟大领袖的个人对大舰巨炮的喜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战略物资和黄金储备流入德国,陆军包括T-34、KV-1坦克在内的大量新式装备因为经费紧张不得不削减数量。更要命的是,这批军舰从开工开始,德国就没打算过要交付给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