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在线阅读 - 第0125章水底世界

第0125章水底世界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今年的春晚精彩纷呈。

    费翔凭借着《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迅速火遍全国。而他的飞机头和穿搭风格也引领了时尚潮流。

    http://.>

    

    他的唱跳表演风格也被很多国内歌手效彷。

    春晚过后,央视收到了几麻袋的信件,都是对他表达爱意的。

    可见这个时代的女性也很疯狂啊!

    就连赵妍看着电视里的费翔也是目露神采,搞得卢昌中醋意大发,小两口较劲儿了好几天。

    费翔引得夫妻反目的事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卢昌华前世也被他的神采所倾倒,现在他也就当个节目看看而已。

    卢昌中和赵妍在家里住了两天,大年初二就让卢昌华把他们送回了场部。

    走就走吧,老卢和卢mama也想得开。

    有赵妍在中间运筹着,他们也不再为大儿子送礼的事cao心了。

    水库这边早就安排好了春节值班的顺序,大家都能回家好好过个年。

    卢昌中两口子走了之后,老卢一家三口就去水库值班,让他们都不用来了。

    “他们的工资都发了吗?”

    老卢很关心这个。

    过年了,谁家都得买点年货,自家不能拖欠工资。

    “爸,这事早办了。”

    在除夕的前一天。

    也就是一月二十八号。

    卢昌华把所有人找召集在值班室里。

    当众发放了工资和奖金。

    菜园的四个老头,每人工资500块,奖金200块,共计发出去2800块。

    水库的大洪二洪发出去工资500块,奖金300块,共计1600块。

    大洪二洪媳妇,发出工资360块,奖金400块,共计发出1520块。

    眯缝眼来的晚,工资发出去250块,奖金300块,给他发了550块。

    胡大娘才干了几个月,不过卢昌华也没亏待她,工资100块,奖金300块。给她发了400块。老太太做饭着实辛苦。

    老胡头也帮忙了一个多月,过年了,也得意思一下,给他发了100块过年钱。

    胡大贵,这边就保密了。

    卢昌华给了他一个大红包,到底是多少钱没人知道。

    连胡大贵自己都不清楚。

    可胡家心里多少有点数。去年连工资带奖金,卢昌华给了1000块,今年看样子也少不了。

    众人拿着崭新的大团结,一个个红光满面,人人都像是喝醉了酒一般。

    现在还能拿到工资的人,没几个了。

    自己这不也跟场部机关里上班的人一样了吗?

    今年说什么也得好好干!卢昌华挣着钱了,自己才能有工资领啊!

    这就是大家的朴素想法。

    老板都亏本了,拿啥给你发钱?!

    除了把每人的工资都发了,卢昌华还按人头发了大鹅和大鲤子。

    这些都是提前预备好的。

    每人两只大鹅,两条大鲤子,这就是卢昌华给的福利。

    大家伙拎着东西,揣着票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

    今年农场粮食丰收了,可职工们还是亏损的。

    要不是农场垫支职工的生活费和生产费用,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说起来已经垫支了两年了。

    很多农场的资金都捉襟见肘了。

    这样的日子也长不了。

    卢家三口接管了三间值班室。

    卢昌华重点关注暖池,这四个大炉子就归他管了。

    老卢去了北边,那边有点偏僻。

    卢mama带着熊宝哥仨在老值班里守着。

    其实,冬天的水库更安全些,谁会冬天来偷鱼啊?还没把冰窟窿打透呢,就被发现了。

    老卢把值班室里的炉子生起火,守到十一点,就回到南边的值班室,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准备下午三点多再过去。

    卢昌华把暖池交待给老爸,他去了北边。

    老爸一个人在那边,他还真有点不放心。

    他去北边值班,熊宝哥仨就要跟着,老卢和卢mama也放心不少。

    就在卢家欢度八七年春节的时候,北宁的邢文斌可就没这么安稳了。

    他过了大年初三,就开始张罗人手,备料准备进场了。

    卢家这次升级,可不是简单的加盖楼层,而是扩建。

    原来的鱼庄加盖二楼三楼,这是基本的要求。

    还要把原来的门卫室拆除,扩建出来。

    厨房后面再扩建出一部分,厨房改建到二楼去,包房也拆除了。

    这样整个前厅面积就扩大到了三百八十多个平方。

    整个一楼就变成了一个大厅,这里是散座。

    八人圆桌,可摆十九张。

    二楼厨房二百个平方。

    包房六间。

    三楼包房十间。

    这样的格局,从厨房送餐,上三楼,下一楼都很方便,上下都能照顾到。

    现在天气寒冷,他们只能先处理室内的工程。

    比如拆除门卫室,把厨房里的东西搬去大厅,包房里的东西也移出去。

    把包房拆除,把厨房打通。

    就这些拆除工作就要一个礼拜的时间。

    拆除的砖头瓦块,能用的捡出来,不能用的用编织袋装好,堆在停车场里。

    这边组织人员拆除,那边又一车一车的往停车场里拉料。

    沙子、水泥,红砖,钢筋。

    门窗木料,装修材料。

    水电材料等等。

    又组织车辆把拆出来的垃圾清运出去,空出场地。

    邢文斌还留下人员看守现场。

    城里不比农场,这儿啥人都有,小偷小摸的也不少。

    一楼大厅重新装修。

    邢文斌从哈市选购了材料,地面使用大理石。

    墙面用实木条做的护墙板,从顶到底,全铺。

    水电重新布局。

    大厅里安装了十二盏吊灯。

    地面上竖起实木做的木栅栏,把十九张桌子分隔成十九个格子。

    相当于每张桌子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也就是说,一楼大厅有十九个卡座。

    本来挤挤可摆二十多张的,卢昌华认为要宽座,每个卡座都不拥挤,客人吃饭才舒服。

    自然一楼的接待台又扩大了很多。

    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原来就是柜台式的接待台,现在重新做了造型。

    两条相对跳跃的大鲤子造型,相当新颖。

    收银员站在大鲤子的身后,那真是代入感十足。

    身后的烟酒架做成了水波纹的样式。

    按照卢昌华的构想,服务员的工作服都要改。

    头上要有鱼头,身后要有鱼尾,各个都是美人鱼,大鲤子!

    连盛菜的铜盆都要定制的。

    造型就是一条铜制的大鲤鱼。

    服务员使用的笔,是定制的鲤鱼笔。

    点菜的单子印着大鲤鱼。

    菜单夹子,大鲤子造型。

    就连椅子都改成了鲤鱼椅子。

    每把椅子都有一条大鲤子围在背后,从后面看,客人身后围着一条大鲤鱼,头尾上翘,活灵活现。

    当然,鱼缸也增加了一面墙。

    两个鱼缸能装下近二百条大鲤子。

    楼梯紧靠着接待台的一侧,转折上二楼。

    一楼改造的差不多了,时间已经进入了二月下旬。

    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

    气温开始转暖了。

    待老卢和卢mama回来的时候,很是吃惊。

    这个邢文斌真是行文斌!

    儿子的想法都一一实现了。

    员工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冯婷婷见到一楼的样子,捂着小嘴不敢置信。

    这哪里是饭店啊?这分明就是水底世界啊!

    大厅里木匠油漆工都忙忙碌碌,造型需要木头凋刻出来,还要上漆上色。

    每一条大鲤鱼的造型都活灵活现,好像要蹦下来一般。

    这木活卢昌华是要专门付钱的!邢文斌请来的可是黑省有名的木凋大师。

    这也就是卢昌华,别人谁舍得这么干啊?!

    所有返回的员工都被老板的大手笔惊住了。

    要知道鱼庄刚开业半年,这就又重新装修。

    就凭这意识,这魄力,他不发财谁发财?!

    一进入三月,北宁的天气就变得两头冷,中午暖。

    二楼开始浇筑钢筋混凝土了。

    每天先把钢筋架和模具弄好,上午十点以后才开始搅拌混凝土,中午是不休息的,就是为了抢这个时间段。

    中午的混凝土浇筑之后,一下午逐渐凝固。

    再点上大铁桶,给现场加温。

    浇筑很快,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层楼。

    而后就是砌砖隔断,布置水电,浇筑楼梯。

    三月中旬,三层楼封顶。

    里面的装修加紧进行。

    很多顾客过完年来鱼庄打探进度,直翘大拇指,都说牛逼!

    谁家开业半年就重新装修的,整个北宁仅此一家。

    顾客们都翘首以待,想看看鱼庄改成了什么样?!

    这会,门头又重新改造了。

    皇冠和大鲤子升高了很多,超过了三楼四米的高度。

    这回,这门头更加的高大气派。

    还增加了彩灯和照明灯。

    反正就是灯光璀璨。

    沸腾鱼庄这几个大字也跟着升高扩大。

    尤其是那条大鲤子,在十四米高的空中翻腾跳跃。

    这个高度已经和第一百货齐平了。

    想想它的震撼效果。

    隔着几里地都能看见,尤其是晚上,灯光一亮,那大鲤子还是彩色的,活脱脱一个在空中遨游的鲤鱼精啊!

    这中间黄主任和王书记也多次来查看工地,对卢家的大手笔都啧啧称奇。

    他们知道鱼庄的生意好,可是生意好不见得就敢这么干。卢家不仅干了,还干出了新高度。

    两人望望十几米高的大鲤子,油漆工正在上面刷油上色。

    有高度,确实有高度!

    鱼庄正在紧锣密鼓的改建,员工们都在忙着打扫卫生的时候,卢昌华已经开始凿冰了。

    今年的大鲤子上市的日子要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