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高冷男神竟是无夜哥哥在线阅读 - 第10章 拜师4

第10章 拜师4

    “史候既是拜师,按理,我也应当教些本领。”

    “为师教你《心经》《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修持《心经》要在三个字上下功夫:“观”、“行”、“空”。观、行的结果不但是烦恼空,想要空烦恼的心也空掉,那个时候就是度一切苦厄。

    观,有观照观察的意思。观什么呢?观你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对境生心。对境不生心,对境不起念,那就没有烦恼了。如何观照呢?观照、观察从字面上来讲,都属于认识范畴的概念。能观是智,所观是境。

    能观是智,包括器官的“眼耳鼻舌身意”及其功能。器官和功能佛教叫根与识,意根指的是四种心中的“rou团心”。现代科学是把意识的功能归结于大脑,是说认识的功能依托在rou团心上。

    六识就是认识的能力。认识的对象是六尘。法有一部分是属于主观的。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六加在一起就是十八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加上六根是十二处。这十二个地方是意识能够产生和活动的地方,所以叫十二处。在此基础上加上六识,就是十八界。

    为什么叫界呢?六根、六尘和六识,每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会错乱。比如说我们要喝水,水属色法,为味界,舌是属根身,是舌界。在喝水的过程中,感受到水的清凉,不会产生火的感觉,这是舌识界。味界、舌界、舌识界,各有界定。

    喝水一定是用口来喝,不会用耳朵来喝,这也是有界定的。意识认识外在的事物的时候,六根与六识各司其职,不会错乱,这叫做界。有界定、界别、界限。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心经》里面叫做众生法。一般都是从众生法开始修。

    《心经》所讲最重要的是观五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我们生命的总体,从物质到精神都表现在五法上面,是五法的聚合体。

    怎么样观察到五蕴皆空呢?色法不会孤立的生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有条件的,不是孤立的,这是空的第一个含义。

    空的第二个含义,色法也好,受想行识也好,都有不稳定性。才起一念,马上第二念又跟上来了,不稳定,表现出五蕴的无常性。

    第三,色受想行识,是在运动的。五蕴法都是动态的,所以是空。

    空的这三个含义,没有先后,是同时的。所以五蕴皆空的空,不是说这个事情没有产生以前是空,也不是产生销往以后是空,而是正在进行中当体即空。

    只有这个事情当体即空,你在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才真正有意义。当你处理问题的时候了达一切皆空,才不会产生错误的判断,不会产生执着。

    这样判断一定是准确的,一定不会起烦恼,一定不会有执着,一眼就把事物看得清楚。所以只有当体即空,我们运用起来才有意义。

    你在正在进行中观察空义,才能真正度一切苦厄。如果不是在正在进行中来观察空义,那就是事后聪明了,没有什么意义。一切苦厄都是正在进行中的东西,不是空洞的,都是实实在在的。

    你要用观的方法,了解五蕴所引生的烦恼,当下的,正在进行中的,然后用你所了解的空性、空义来指导我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

    了解了空性,看问题就全面,可以避免偏差。因为有执着就一定会产生偏差,没有执着了,看问题就不会出偏差,就会把问题看得很准确。第二个字:“行”。

    看到了以后,要把看到的知道的事情真正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要在行上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真正运用自如。如果没有达到境界,那么知与行就会脱节,产生距离。

    要把知与行的距离缩短,甚至达到零距离,那就要在行字上用功夫。“行深般若”,就是要练习在最难排解的问题上,能不能照见五蕴皆空。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很勉强的,要用很大的耐心、韧劲才能够达得到。

    儒家,孟子讲“食色性也”,食和财有关,色就是女色,这就是人的天性、人的本性。人在这个地方有所突破,苦厄就可以超越。超越了苦厄就能到达彼岸,就是波罗蜜多。所以彼岸就在此岸,要在行字上下功夫。

    如何才能做到临危不惧、坐怀不乱?除了我们当下能够用功夫,平常还要训练这个心,看到任何事情都不动心。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修养上做功夫。把心经里面的经文深深地印入脑海里面,留在八识田中。

    修养功夫就是这个。念佛、拜佛、打坐、数息等等都是为了这件事,都是为了要在具体的引诱面前能够把握得住。

    获得了这种修养的成就,我们在纷繁的世事当中就就能所向无敌、清净自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惑,而且能够转化一切,那就是大彻大悟。

    在行的同时,还要在认识上下功夫,就是空字。

    空,在正式进入认识的过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一下子体悟到空是无常的、运动的、发展的,以及一切事物都是有条件存在的特性。从“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虚妄的”入手。”

    无夜觉得难学,也学不会,学这个也没有用,于是问道“学这个没有用,徒儿想学武。”

    师傅又开始吹嘘,“那就教你蚩尤拳和御剑、枪术吧。”

    无夜激动万分“什么是蚩尤拳?感觉很厉害。师傅教我。”

    师傅也来精神了,开始喋喋不休“蚩尤拳具有后发制人、后发先至、气势刚烈、步法稳健、招法多变、发劲爆猛、出手猛绝的特点。头、肩、手、肘、臀、胯、膝、足、背九处可发招攻击。蚩尤拳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尤其注重桩功。高桩健身强体,矮桩强其武功,平桩适用实搏。

    蚩尤拳讲究礼仪武德,习练拳术也修炼人格。习蚩尤拳之人一般脾气好,知礼节、重义气、肯忍让、诚实本分。

    同时,蚩尤拳还注重药功,药功分为制敌药、治病疗伤药。传说中的蛊毒就属制敌药之一。拳师也被称为“打匠”,既教拳也帮人看病,蚩尤拳的跌打损伤药自古都著称于世。学拳必学药,不学药等于没有学。”

    无夜终于忍不住了“啊?还得学医,那算了吧,不学不学。”

    师傅顿了顿,“就教你剑术吧!学会了也能保命。”

    “一练剑讲究十二个字,即:“点、拦、挂、劈、抹、云、挑、撩、绷、提、刺、截。”剑全长三尺,实际应用时以尖端一、二寸处的锋尖为主。挥剑时把要活,切忌握死,这样才能运转灵巧自如。练剑讲究以空灵致胜,力求达到身剑合一。即“剑之所指,身势随之。”所以,在练习中要仔细体会其虚实、转拆、进退、离合,逐步做到得心应手,协调一致。初练剑法,要练好架式,定势要稳,不要求快。剑与练字道理相似。点、横、撇、挪,结构走向等基本功不纯熟,必定生硬松散,练不好字。练剑亦然。拳技讲究手、眼、身、法、步,相互协调一致,剑术练习的道理与此相同。初学者绝不可忽视。剑步多为斜身拗步,身、势、剑、步之进退虚实,起伏转折,全在于腰部之灵活。如不能用腰,则剑法之刚柔合度,舒展大方的特点一也就谈不到了。不以剑与对手较力,而以巧快为先。但凡对方出手,我即点刺其腕,与以同时进剑刺身,而不用封、架、沾。

    拦点:剑身侧形,剑锋向前、向下利用锋尖点击,起攻御之势,反剑向左、右拦取敌人之械,依敌击我之中、下等部位不同,分外中拦、内中拦、外下拦、内下拦。应用剑之前部及中部,起御护作用,为守势。

    青云:眼视彼持剑手起落虚实在何处斜视隆摇不动,小臂向内或外拧转,用剑身刮去来之械。分上挂、内挂、外挂为守势。击但丁彼要路出剑之门使彼势不得展且可散彼势,扬臂举剑,剑身正立或斜立,砍击敌人,分正劈、斜劈,为攻势。利用剑之前部或剑尖。系攻势。格此法取格长敌短但格彼腕内外一二寸随格随出势,刺但用攒梭等势刺彼手并刺内外一二寸正刺更妙。剑身平出,利用剑锋平面击敌,’为攻势。

    身向东南,两脚并步直立,左手反握剑柄,使剑直立于左小臂后。两臂均内旋,两肘略向身前牵引,右手握成剑指垂于身右侧。挺胸、收腹、塌腰、松肩,头项正直,目视正前方。

    左脚向左跨一步,上身左转,右腿随之跟步,与左脚并齐站立。右手剑指在跨步同时,屈肘至右臂内侧,指尖向上,在右脚跟步同时,右臂向前直臂前指,手心向下,握剑之手随之身转,目视正前方西北。

    右手持剑平端收至胸前,左手剑指随之屈肘向右扶于右腕,右脚踏实,左脚向前作跳步,右脚同时离地,两手在左脚跳步同时,双臂由两侧下方分开,剑尖向前,目视前方。

    上动不停,上身右转,左脚向前上一步屈膝半礴,右腿膝部同时伸直成左弓步。右手持剑在左脚上步同时,剑尖继续向左向上,再向右下方弧形绕环,直臂下劈,拇指一侧向上。左剑指在右手运动同时,随之由臂外侧向下经腹部向左上方弧形绕环,屈臂上举至左额上外侧,拇指一侧向下,目随剑尖运动。此势面向正东。

    上动稍停,右脚后撤一步。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脚跟外展,脚尖点地成大虚步。上身在右脚后撤的同时,向右转。同时右手持剑臂内旋,使手心向下,剑尖先向右划弧,随之向左,右臂经胸前直臂上举,手心向外,剑尖向左稍低。左手剑指在右手上提剑同时,由左额下降扶于右小臂内侧,随屈肘上举,拇指一侧向里,目视左方、动作时右肩要松,以腕关节为轴左右摆动。腰要活,收胸落肩,在剑上提头顶之上时要挺胸。

    上动不停,左脚提膝随向前落步,右脚亦向前一大步(即东南方),上身随之左转成右弓步。右手持剑在右脚上步同时,剑向后、向下、向前、直臂弧行绕环前撩,于肩臂相平,乎心向上。左手剑指扶右臂,随同一起向前,目视剑尖。此势上身略前斜。

    在向前方撩剑时,剑身随右步同时动作,最后重心落右脚。”

    无夜听得快睡着了,师傅刚要说什么,无夜却说“太难了,不按套路出招更厉害,这叫无招胜有招,只要你兵器运用得当,那些所谓的剑法都是虚的,不学不学。”

    师傅无奈,“胡说,你这顽徒,朽木不可雕也!”

    说罢,顿了顿“你方才说难,我倒是有简单的,道术、符箓、内丹、武学、守一、《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阴符经》、《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文始经》……你想学哪一个啊?”

    无夜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脱口而出,“能长生不老吗?”

    师傅答“不能。倒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延年益寿,追魂术,摄魂术,夺舍术。”

    “夺舍术是一种借别人身体还阳的方法。灵魂不死或死后神识非断,rou体不过是精神躯壳、住宅的活证,稀奇莫过于所谓“借尸还魂”一事。借尸还魂的事态表现,是某人死后复活,人格、记忆完全转换为另一已亡故的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死后魂魄占据别人的身体继续活下去,如在《左传·昭公七年》就有写到“子产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yin厉。此法要想长生还需不断换身体,若想不老,还需容颜永驻之法。夺舍本身就是魂魄跑进别人身体里,不过人有三魂七魄,每夺舍一次,自己的三魂七魄杀死别人的魂魄,肯定会被别人的魂魄伤害,魂魄不像皮rou能长出来,胳膊断了可能一辈子都长不出新胳膊,所以损伤一次就是永远损伤,魂魄死了也就是魂飞魄散。”

    无夜很害怕“师傅,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师傅脸色大变,“倒是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被雷劈,渡劫,吃奇珍异草,不同的草药能治不同的病,神农尝百草,有些草药吃了就死,怎么样都救不活,手断了,吃仙草还能长出来,魂魄应该也是吃某种特定的仙草才能长回原来的样子。被雷劈渡劫修炼成神仙,也能长生不老。夺舍术有夺生和夺死两种。夺舍活人,换掉魂,仍然用原来的魄;夺舍死人,没有魄能直接使用,还要夺舍后继续修炼来生出新的魄。”

    无夜想了想,初次穿越,保命要紧,“这个好,徒儿想学”

    深山的洞窟之中,天色渐暗,师傅传授着古老的知识。

    此时,一名面容清秀、带着不屈之色的坚毅少年,正襟危坐,细细听着师傅的教诲。

    他名叫无夜,是一名真传弟子。

    该学的也都学会了,天遁、地遁、人遁、风遁、云遁、龙遁、虎遁、神遁、鬼遁也都学会了。

    不出所料,刚学会就耐不住激动,连夜风遁,呼风唤雨化作一股云烟窜到幽州城,故意引来别人围观,然后大声告诉他们:“本公子从仙人那里学来仙术,给你们看看本公子的本事。”

    化作一棵松树。众人围观叫好。无夜喜欢被夸奖赞美的声音,他想万世流芳。

    “尊师何名?”人群中有一人问道。

    无夜没有回答。

    炫技累了,就回去了。突然脑子里闪现一个问题,师傅叫什么名字?

    回到清水县以后,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师傅真名。以后出去自报家门,好跟人炫耀。

    “师傅,您叫什么名字?”

    师傅端坐面目慈祥“为师乃是宁封子,号龙跷真人。”

    无夜疑惑,“宁封子?龙跷真人?”心里暗想,坏了,历史中根本没有这个人,神话里也没有,只听说过太上老君,菩提老祖,还真没听说过还有这么个人,顿时恍然大悟,修仙的这么多,说不定师傅就是个乡野散仙,名气肯定没有那么大,知道的人很少也正常。师傅或许,只是一个老道士罢了,也许连神仙都不是,更不配和雷公,杨戬这些神仙并提。

    师傅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你现已认识我,你我相遇机缘巧合,乃是天意,为师已将本领教与你,日后万不可用于作恶,倘若闯下大祸,万不可说是我教的,也不能提我的名字,否则教我知道了,定要将你剥皮抽筋,魂魄打入冥河饱受油炸刀削之苦。”

    师傅:“你,回去吧”

    无夜:“师傅,您这是要赶徒儿走?”

    师傅:“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无夜:“好!师傅保重。”跪地磕了三个头,泪流满面。

    师傅:“去吧,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