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姐妹情(一)
永远更让姥爷内心撕扯着难受的是姥姥那么大大方方地热心爱人、宽心容人、诚心助人、苦心祥人,为街坊邻居、“一溜边河崖”上庄里乡亲们做了太多。特别是她不畏艰辛默默投身于姥爷和湖海特委倡导的渔农文化识字讲习班和纺花织布抗日大生产运动,久旱逢甘霖,弥补了青黄不接燃眉之急,给大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及时雨般成就了湖区百姓和抗日武装的端端依赖和芊芊福祉。 当起了“带孩子老师”,姥姥还不忘和渔农们一起下地干活,回来带着满身疲惫,顾不上休息,再教大小学生识字学习。捋划起那段“不可思议”的艰苦岁月,整整三年时间地七百多个夜晚,姥姥从未间断过一次正常的教学。虽然没有拿过一分钱的报酬,可是,她为“一溜边河崖”一百六十多名家庭妇女和青壮年、少幼儿摘掉了文盲帽子,告别了“睁眼瞎”。 落后湖野乡间的扫盲普教所遇尴尬不断,下渔农巴结日子为主,特别是农忙时节,常出现家长跑到课堂上把孩子硬拽回家放牛拾柴的情景。为了把辍学的孩子拉回课堂,姥姥放学后或周末、假期,常常约了女同伴撑舟过河下坡越岭到“一溜边河崖”渔村家访。各渔台、水庄之间来回要撑舟走大半天,每到一处,她就先找村干部商量,给群众开会,与家长谈心,为孩子补课。 有一次,她家访回来天黑了,在深湖野荡里迷了路,害怕野兽歹人,不敢停坐,一任小船在湾河里迷迷糊糊地转悠闯荡,像进入了魔鬼城一样令她毛骨悚人,头发倒立,浑身起鸡皮疙瘩,她想起了自己的闺中密友董夫人,更记起了董夫人的丈夫曹参谋长慷慨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浑身慢慢增添了强劲的胆识和勇气。 荷塘碧波簇拥,锦秋亭赫然矗立在沙洲高崖之巅,每逢夏日菡萏盛开之时,芰荷风送清香阵阵,沁人心脾,只是眼下已是荷残叶枯的秋末,姹紫嫣红的胜淑景致已然不再,一片萧瑟氤氲。董夫人此刻正背对着荷塘在亭中坐着,一身茜红上衣的姥姥在这满目绿韵翻腾下午灿烂窈窕的秋辉里分外惹眼,连风姿绰约的江南女子董夫人也都忍不住赞叹道:“好一个兰心玉质的俊媳妇!” 一向落落大方的姥姥听了,脸上也不禁微微泛红。她抬起头望望鸥鹭翱翔的天空,又俯首打量一下鹅鸭成群结队扑扑棱棱的湖面,觉得阳光有些刺眼,侄女萍子正要放下小船箱窗两边的吊苇花帘,但是却被姥姥阻止了,她撩了一下被风儿吹垂额前的几缕秀发道:“前一阵子阴雨涟涟的,好不容易出了些阳光,晒晒更舒服。” 她索性起身走到船舱外面,让才上任的临时艄公三愣泊下,护靠到凉亭边的野码头上,闭着眼睛深呼吸了一口,冲着董夫人笑着说道:“他们这锦秋湖上果然跟咱们那里不一样,连空气都是湿爽清甜的。” 萍子接过话茬道:“就是啊,不然婶婶一住下就不走了呢!” 姥姥嗔怪地瞧了她一眼:“去你的,人小鬼大!” 萍子一旁更乐了。 董夫人一手领着小孩,踱到姥姥身旁,只见远处荷塘对岸一株俨然要独木成林的矍铄翁柳高耸青天翠盖如云,几骨朵蓬蓬缭绕的青烟岚花从树那边翻涌现着。而那树的脚踝部位上有无数像是玉米悬根似的紫红细芽和须髯垂挓下来,缠绕着一窝黑褐水蛇大蟒似的发达老根系,纷纭若龙蟠之势,十分奇特,不禁勾起了她的好奇心,便要乘船过去。 萍子说:“从岸边绕过去更近,何必多此一举?” 董夫人莞尔道:“秋末虽然是荷塘凋零的季节,但这翠野水荡别有一番韵味,划船而过,更能体会到清新的诗情画意!” “jiejie,高雅!我们撑你过去!” 姥姥边说边走出了凉亭顺着花草淹没的绮径斜着下来,到了小船旁边,招呼同游的双方女眷们道:“大家快来呀!快来!” 不一会儿,她们便急不可耐地跳上了船。小船一时受不住使劲冲撞践踏,一直摇摇晃晃,姥姥忙嘱咐:“都找位子坐下,别走动。” 董夫人站立不稳,吓得尖叫了一声,她闭着眼睛,失去平衡的身体往后倒,原以为会掉进水里,岂料被一双有力的胳膊抄住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正是姥爷派来的“陪警”三愣大队,浓眉大眼,身体魁梧。 原来,得知董夫人要出来游湖,姥爷和曹参谋长研究军务,分不开身,可他不放心,同时,也想尽一点地主之宜照顾好了,千叮咛万嘱咐姥姥和三愣一定要多加小心,“玩好,开心!人家毕竟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想乘船,还坐不了,无用地张到别人怀里,被一个男子这么抱住,董夫人此刻不由脸上一红,一双美眸默默看着他,直撩得三愣有些怔住了。 尽管情急之中谁都会这样做,但姥姥心里已经有些怡怡然怏怏然了,她抓着撑船的竹篙没说话。 三愣似乎是察觉到了她的心情,就连忙友好地拉起她的注意力说:“坐牢靠了,咱准备走!” 董夫人摸摸自己的脸,试着有些发烫,便更觉得不好意思了。姥姥此刻也有些尴尬,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得干咳几声。恰好这时突然飘起一阵细雨,三愣狠力一执,“开船喽!”叫了一声。 三愣拿着竹篙,站在岸边,等大家坐稳,就抬腿照船头猛一蹬,船儿箭一样离了岸,眼看着就走出两三米远了。他不慌不忙,双手握篙,象撑杆跳高似的,往水中一点,身子腾空跃起,一道弧线划过,稳稳当当地落在船头上。 他调转船头,叉开双腿以便更好地把握平衡,也能趁腿发力使上劲,竹篙从自身左侧往后插过去,双手攥紧竹篙,一使劲,一弯腰,船儿飞一样地前进着,冲得前头的波浪哗啦哗啦地直响。 进入到大湖腔,一片宽旷深浩的明水有两人多深。三愣丢下竹篙,摸起两把大浆,安装在船两侧的木桩上。他双手把着,奋力划动,两旁的水歘歘向后跑去,“哗,哗,哗”,船儿变成了贴水疾飞的一只大蜻蜓。 就在这时,一阵北风吹来,波涛起伏,船儿开始晃荡起来。不多时,狂风挂了哨响,愈发厉害起来,小波涛就像奔驰而来的一个又一个山丘。三愣却坚定沉着,叮嘱大家坐稳了,不慌不忙。一个“小山”压过来,眼看就要把船头按入水中,三愣双手一停,船儿爬上了波峰;接着用力一划,船又跌入了波谷。再一停一划,又爬上波峰。 不一会儿,阵风过去,小船在他手里平安前行,“唰唰唰”犁开水面,冲破苲草、浮萍和莼菜恣肆的湖面,鼓荡得身旁的芦苇香蒲不停地颌首摇曳,随风忭舞,惹得蜻蜓们嗡嗡横飞,青蛙射箭跳逃。 “又不是夏天,这雨怎么说来就来?”姥姥拍着身上的雨花兀自咕哝道。 “可不是!”董夫人笑着说,“这都过了雨季了,还以为要消停了呢。” 姥姥掏出手帕上前帮助董夫人拭去额头、脸颊和胳膊上的雨水,皱着眉关切地说:“可别凉着了。” “谢谢,有这么娇弱吗!我自己来,倒是弟妹得小心了。” 姥姥“扑哧”一笑道:“才这么一点雨丝,都习惯了,对我们北方乡下人算不了什么。” 董夫人一副缱绻地叹道:“本想早些时日乘舟游荷塘来着。就是老曹他们太忙,一天到晚几乎不见人影,净琢磨些打鬼子的事。他说初来博兴要多转转几支抗日武装,熟悉一下情况。刚才那一片,可是睡莲?”她忽然想起什么来问道。 姥姥点点头,还没来得及答话,曹夫人的儿子在旁抢先道:“咱们老家我一个伙伴家里就有那种睡莲,夏天开花的时候可香了,咱们若是早来两三个月就好了。” “那可真是有些可惜,无法领略到睡莲花开的风姿了。”董夫人轻轻叩击着小船舷栏,若有所思道。大湖里秋雨越发猛了,细细密密落在满是残叶的荷塘里,无端让人生起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来,也许是觉得气氛过于伤感了。 “等到明年盛夏花季再来之时,又是满塘芬芳,嫂子何愁无缘相见呢?” 董夫人双手抱胸,微微皱了皱眉沉吟了一句:“此时秋景也很美,不是吗?” “这次我来北方之前,mama怕我觉得想家发闷,兄长提议我带了乐器过来,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听我弹一首助助兴?”董夫人说道。 “我家董夫人别的什么都不擅长,但就是这琵琶弹得很好。”高颀子同伴一甩大辫子笑道。 一直听着女人们聊天没有答话的三愣闻此言兴趣大起:“那可真要好好欣赏欣赏了。” 姥姥愉快地说:“久闻苏杭美女善弹琵琶,且其形制与弹奏技法均与我们北方不尽相同,今天终于可以开一下眼界了。” 女伴已经替她从锦囊中取来她心爱的琵琶,姥姥忍不住赞叹:“好一柄琵琶!”那是一把用上等的紫檀木制作的五弦琵琶,通体嵌以螺钿玳瑁为装饰,显得十分辉煌华丽。董夫人把琵琶横抱在怀里,轻拨两下,一串清脆乐声随即飞扬流淌而出。她低下头仔细调了一下音谐,望向众人道:“可有特别想听的曲子么?” “就挑一首你自己最拿手的吧。”姥姥目光诚乐期信地望着她说道,众人也跟着仰慕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