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油液监测系统
有了王总的介绍,大华实业的工作进度顿时快了不少,通过它,公关部迅速说服了又一名院士。不过,苏城出面的时间却很少,只有对方正式要求见面的时候,他才会出现。其他时间,苏城要么在深交所,要么就泡在大华实验室中。 历经两年时间,大华海洋石油研究所,大华三次采油所以及新成立不久的大华石化研究所全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它们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国外的技术转让,少部分来自跟踪研究,但也有数个项目进行了重点开发,建立了自己的专利体系。 就时间来说,这已经非常快了。除了大量的外汇投入之外,大华实验室研究员的作用更突出。 经过数年的培训和积累,苏城招募的50多名“记得名字”的研究员,渐渐的开始崭露头角。要让一名普通的石油大学毕业生记住名字,这些研究员自然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水平,他们中既有令人憎恶的大部头课本的作者,也有学术论文绕不过去的“参考文献大家”,最多的则是某些奖项的获得者,如国家科学进步奖等奖项——虽然二级或三级国家进步奖已经非常厉害了,但若是达不到变态的水平,也不会被一名本科生记得名字。 可以说,这些年轻人里,最少有三分之一强,未来是有资格做院士的。 苏城能够招募到他们,也用了相当的心思和资源。至少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人会为了招人,安排往返飞机旅游,并且提供类似国外大公司的分红体系。各种研究设施和研究计划的灵活度也非常之高。 比起僵硬到21世纪仍然没有改观的国立研究员,大华实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勿庸置疑。 而他们也给予大华实验室相当的回报。在1990年,大华实业新增的专利数量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相当,购买转化自国外的技术也仅次于中海油。 若以人数效率比来算,大华实业超过中石化的10倍以上。当然这也没什么稀罕的,到2010年,研究效率超过国企10倍的中国公司太多太多。何况大华有这么多院士级的人物。 要说起来,大多数的院士他们产生大量成果和重要成果的时候,往往是三四十岁的时候。年富力强又精力充沛,正是做事业最好的时候,等他们真正成为院士的时候,他们本身的科研能力已经进入退化状态了。 院士与其说是一种能力的认可不如说是一种荣誉。他们为国家领导人做智囊的时候,专业水平绰绰有余。但是,如果要让他们继续进行艰苦的研究,那是很难做到的。大多数时候指挥手下的研究员做艰苦的研究,其工作量已经有些超过他们年龄的负荷了。 当苏城在实验室内看到“油液监测系统”的条目的时候,对这一点的认识就更深了。 “谁做出来的。”苏城放下目录就问。 他的周围站着一圈的研究员,全都年轻的不像话。丢在科学院一类的机构里,他们先得洗烧瓶洗三年,然后才有拜师学艺的机会。 是的,以中国学界目前的现状,一个年轻的研究员要是没有一个背景硬扎的师傅,别说研究资源各种匮乏,就算是研究出了东西也很难得到承认被妄加指责更是常态。张冠李戴的事儿听说的很少发生了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迷了。 大华实验室里,就有受不了机构研究气氛的人跳槽而来。到了大华实业他们唯一需要竞争的就是研究经费和研究进度。 采用nih审批制度的大华科学进度审查委员直属集团,同行评议流程不仅要求评价审查和结案审查,而且有中期进度审查无法达到要求,或者不能产生效益的项目都有被消减资金乃至被砍的隐忧。但只要光明正大的进行竞争,努力研究和工作,研究者并没有额外的负担。 此刻,就有人羡慕的看向后排一个招风耳的瘦小青年。即使是在年轻的话,他的面貌看起来也有些太年轻了,几乎像是初上大学的学生似的。他把肩膀紧窄的缩了起来,明显有些不适应众人的围观。 黎涣祥已经彻底转作了技术官员,在苏城耳边轻声道:“李舟从小跳级念书,是我们去年招募的年轻人,年末的项目审核中荣获第一名,获得了独立开始项目的机会,这是他的第一个项目。” “我看后面写着47项专利?他怎么做到的?”苏城在黎涣祥低声说话,其他人只能好奇的看着。 黎涣祥无奈的道:“这小子几乎不睡觉,而且,他做出来的第一个润滑油分就非常精彩,经过评议会的确定,我给他安排了两个助理。进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是每个研究员都有独立进行项目的机会。在中国,一个研究员若是40岁就能主持独立的项目组,就堪称年轻有为了。运气好的话,又是一方学霸。国外的研究机构资金充沛,往往能够给30岁左右的优秀研究者提供独立的项目资金,但大多数人也要到35岁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大多数的研究员,一辈子都不可能主持单独的项目了,尤其是那些花销巨大的项目工程,往往只有准学霸才有资格去做。这是同时考校能力和精力的工作,并不是每个研究员的追求。 即使是大华实验室,每年新开的独立项目也不超过10个,其他人要么继续自己以前的项目,要么就要给其他项目组做助理。两个乃至三个项目组合并的事儿,在国外也不稀罕。 苏城微微点头,接过“油液监测系统”系统的技术文档,仔细看了起来。 他对这方面的了解其实只是泛泛,但这个系统本身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一种主动的维修技术,通过检测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开展润滑管理,减少设备维修的费用,同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虽然仅仅是一种维修技术。但实际上,它涉及到的资金巨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告,超过80%的设备失效和润滑有关。柴油机、滚动轴承、齿轮箱和液压系统是重灾区。它们的失效不光是买一个轴承或者一个齿轮箱更换的问题,还涉及到了设备大修和设备故障停机的频率。
像是大乙烯设备,一次大修需要停机最少36个小时,损失的利润肯定超过了千万,一年大修两次和三年大修两次的区别是巨大的。 日本的新日铁在1978年使用了油液监测技术,到1986年的时候,他们的设备失效率已经下降了65%,滚动轴承采购下降了50%,液压泵更换下降了80%……若以资金论,这套系统最少能给他们节省几千万美元。 全世界应用这项技术,每年能够节省几千亿元。 中国直到21世纪才开始了主动维修的尝试,这并非是油液监测系统有多难,而是国企对自己的管理水平没信心。另一方面,国家对一次性投入的热情比较高,对长期投入的热情极低,也让这套系统无用武之地。 但对准备上马石化基地的苏城来说,这套系统是再适合不过了。也怪不得李舟能得到两名助理和大量的资金。 “测试过吗?”苏城再次出声。 “测试过了,我们装在了卡萨利公司的甲醇设备上,已经成功运行了……” “运行了126天。”李舟说到自己项目的时候,就不再怯场了。 “情况如何?” “非常好,比卡萨利公司自己的简易系统的效果提高了三倍。和没有安装任何监测系统的旧甲醇设备相比,减少了75%到80%的设备故障,使用的润滑油的数量也减少了一半。”回答的仍是黎涣祥。李舟眼睛闪亮的听着。 一套10万吨的甲醇设备,一天更换两三万元的润滑油是很自然的事,其他设备也是如此。可以说,在里面的任何一点节省,都有双重价值。 苏城看了看项目报告,整套油液监测系统的开发费用才是200万元。放在5套大甲醇设备上,几个月就能把成本赚回来。还有什么生意比这个赚钱更快的…… 李琳见苏城满意,拿起笔来,道:“这样的话,我们把油液监测系统放在院士评估的目录上?” “嗯,找一个项目,把油液监测系统放进去。”千辛万苦请了院士来做评估,自然要展现最好的一面,藏起不那么好的一面。 李琳于是用笔将“油液监测系统”写在了苏城身后的白板上。同在白板上的,还有另外十多个条目。 李舟握紧了拳头。白板上的项目,对公关部来说代表着门面,对大华研究室的研究员们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 果然,苏城放下文件就道:“给油液监测项目组再增加两个人,从今年招聘的人里面挑。另外,如果确定效果出色的话,尝试再安装一台设备,组成完整的实验体系。” ..